《史記·刺客列傳》裏記載着好多刺客俠士的事蹟,其中,有四位特別突出,常被人稱爲“四大刺客”。他們的信條都是“士爲知己者死”。他們以視死如歸的氣魄和撼動山河的壯舉,在歷史上留下了自己的俠義之名,使自己的英名萬古流芳。他們分別是:要離、專諸、聶政、荊軻,無不是捨生取義的死士。
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這四大刺客之一的聶政。
嚴仲子是韓國的士大夫,因爲,與國相俠累素有罅隙,招致殺身之禍,被迫逃出韓國。爲了報仇雪恥,嚴仲子來到了齊國,尋找能爲他賣命的死士。經一番打聽,嚴仲子聽說鬧市之中有一勇士聶政,是個猛士。這聶政出身市井,喜好打抱不平,某次行俠仗義下手重了,殺人獲罪。爲了避禍,聶政帶着母親和姐姐逃到齊國,當起了屠戶。嚴仲子打聽了聶政的住處,帶了酒肉親自拜訪。
有道是“遠來都是客”,聶政招待了嚴仲子。酒過三巡時,嚴仲子從懷中取出一包黃金,作爲禮物送給聶母。聶政不解其意,連忙推拒,但是,嚴仲子仍執意將錢塞到聶政手上,態度相當誠懇。對於,聶政說道:“雖然說,我家窮的叮噹響,幹着殺豬屠狗的買賣,地位卑賤。但是,現在我賺的錢已夠贍養我姐姐聶荌跟我的老母親了,所有,先生的饋贈,我實在不能領受。”
嚴仲子將聶政叫到屋外,對他說:“不瞞你說,我想要報仇,已經流落異國他鄉許多年了。聽說,聶兄是個義士,所以,想與您交個朋友,至於這錢完全是給令堂的禮物。聶兄千萬別多想,我別無所求。”聶政聽罷,說道:“我明白先生的意思,這錢我是絕對不會收下的。我現在已沒有志向,在市井之中殺豬屠狗作踐自己,只是爲了讓老母親衣食無憂。母親尚在人世,所以,我沒法替先生賣命。”
多年以後,聶政的母親離開了人世,聶政又爲母親守了幾年喪,服喪期滿後,了無牽掛的聶政回憶起嚴仲子,想到:“我只是個一文不名的屠戶,每天混跡於污穢不堪的市井中,而嚴先生是諸侯門下的士大夫,他不遠千里降低身份與我相交,我對他的態度太冷漠了。我何德何能,能受到先生這般禮遇呢?雖然,我沒有接受先生送來的黃金,但先生這麼做說明他厚待於我。”
所以,他認爲:像嚴先生這樣有德行的人,他的仇敵肯定是奸佞小人,自詡俠士的我絕不能坐視不理。如今,母親已離世,自己已經了無牽掛,所以,是時候該報答先生了。於是,聶政來到濮陽,找到了嚴仲子,對其說道:“前些年之所以冷落了先生,是因爲我的母親尚在人世,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我不能爲先生付出生命。如今,母親已享盡天年,所以,我已經沒有後顧之憂了。”
之後,聶政又問道:“不知先生的仇敵是何人?讓我爲先生殺掉他吧!”
嚴仲子說道:“我的仇敵正是韓國的國相俠累,此人是宗室子弟,家中人丁興旺,他的府上又有重兵把守。以前我多次派人暗殺,但卻連他的住處都進不去。所幸,聶兄不嫌棄我,答應爲我報仇,接下來我就準備車馬和人手,與聶兄一起完成大業。”
聶政回答道:“這裏與韓國距離很近,如今我要去韓國刺殺國相,國相又是宗室出身,所以千萬不能將此事聲張,否則無法成事。我覺得,人手多了,難免會被人察覺,走漏風聲。我孑然一身,不怕結仇,但若消息泄漏,先生將成爲韓國的罪人。”
於是,聶政拒絕嚴仲子加派人手,孤身一人前往韓國。越複雜的計劃,越容易出現紕漏,聶政深諳其理。所以,他的計劃非常簡單,就是直接闖進相府,殺掉俠累。於是,聶政在大街上買了一把寶劍,然後,大搖大擺地走進俠累府上。俠累坐在大堂之中,他的身邊有一大羣手持兵器的侍衛,防衛森嚴。
或許是因爲俠累身邊手持兵器的人太多,聶政堂而皇之地進入反倒沒有引起注意。聶政登上臺階,朝着俠累走去,來到他面前一劍刺出,一舉建功。直到這時,俠累的侍衛才反應過來,紛紛抽刀殺向聶政。聶政被團團圍住,自知無法活着走出相府,便抱着與侍衛們同歸於盡的想法繼續砍殺。
在殺掉了幾十名侍衛後,聶政終於力不能支。爲了避免韓國人追查到嚴仲子和自己的姐姐,聶政用寶劍劃爛自己的臉,將雙眼挖出,剖開肚腸當場自盡,用自己的生命報答了嚴仲子。聶政死後,侍衛們連忙查看被刺殺的俠累,然而,俠累早就被聶政砍死了。
後來,韓國人將聶政的屍首擺在鬧市中,花費千金懸賞其身份,然而,由於聶政自盡前毀了容,根本沒人知道刺客是何人。也有記載,聶政的姐姐在韓市尋認弟屍,確認之後更是伏屍痛哭,之後,當場撞死在聶政屍前。也有一說,聶荌因悲傷過度,暴死於聶政屍前。
後世傳有《聶政刺韓王曲》,就是《廣陵散》,被琴家廣爲彈奏,據說彈得最好的是魏晉竹林七賢中的嵇康,用以表示對聶政的敬仰。
參考資料:
【《太平御覽》卷五七八引《大周正樂》、《史記·刺客列傳》、《聶政刺韓王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