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大大小小的軍閥數量衆多,其中影響比較大的有以下幾個軍閥派系:以段祺瑞爲首的皖系軍閥、以馮國璋爲首的直係軍閥、以張作霖爲首的奉系軍閥、桂系軍閥(包括以陸榮廷爲首的舊桂系和以李宗仁白崇禧爲首的新桂系)、以閻錫山爲首的晉系軍閥以及以劉湘爲首的川系軍閥等。
其中,直系、皖系、奉系軍閥均脫胎於清末北洋系軍事集團,桂系、川系(或滇系)、晉系則是由地方實力派組合而成。

1
皖系軍閥的頭領是段祺瑞、孫傳芳。袁世凱死後段任國務總理和陸軍總長,掌握了北洋政府大權,皖系軍閥佔據了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五省,實力雄厚。直皖戰爭爆發後,皖系軍閥被直、奉聯軍擊敗,段遂匆匆下野。皖系最強大時有6個整編師,20個加強旅,擁兵30餘萬。

2
直係軍閥的首領依次是馮國璋、曹錕、吳佩孚,該軍主要盤踞在京漢鐵路沿線的河北南部、河南、湖北、湖南等地,最強盛時有18個師,轄18個獨立旅,總兵力達60萬人。到北伐戰爭爆發時,直係軍閥總兵力已銳減至20萬左右。

3
奉系軍閥的頭腦是張作霖,他控制着東三省以及津浦鐵路之北段和津、京、翼之廣大地區,奉軍編有4師16旅,總兵力約40萬 ,該軍器械精良,訓練有素,是民國五大軍閥中唯一一個擁有自己的兵工廠,並有200餘架飛機的地方武裝割據勢力。至北伐時,奉系擁兵約30萬。

4
桂系軍閥(舊桂系),西南地方軍事實力派,其前身爲清末廣西邊境巡防隊和廣西新軍,首領陸榮廷,擁衆10餘萬。新桂系,首領李宗仁,總兵力約14個團,抗戰時擴編至4個軍48個團20餘萬人。新桂系軍隊參加過北伐、抗戰,該軍紀律嚴明,戰力強悍,屢立戰功。

5
川系軍閥是由7、8個小軍閥整合而成,早期他們在四川境內混戰不休,弄得民生凋敝,百姓苦不堪言。後來,劉湘部川軍崛起,並逐一擊敗各路小軍閥,成爲獨霸四川的大軍閥 。川軍總兵力大約40萬。抗戰爆發後,川軍誓師出川抗日,立功無數,犧牲甚大。(滇系軍閥首領是龍雲,有3個軍約10萬人馬)

6
晉系軍閥,主要佔據山西地盤,代表人物閻錫山、徐永昌、楊愛源、商震、傅作義等,晉系軍閥集團統治山西38年之久。
閻錫山是晉系軍閥的領袖。北伐戰爭時期,閻錫山把晉軍編爲三個軍團,共轄12個軍,17個師,12個騎兵師,7個獨立旅,共擁衆20餘萬人。晉軍的編制微近奉軍,其軍隊組織和調動都非常祕密,閻錫山的統御術自有一套,保密防諜工作都做得很好,所以他能保持山西一省的完整。晉綏軍的戰鬥力就是以傅作義的三十五師及其後來發展爲三十五軍爲典型代表。
當然,除了以上這些軍閥,民國時期還有不少其他的軍閥,只不過他們在歷史上的影響力並沒有以上的這些大軍閥大而已,由於篇幅所限,小編只能擇其要者記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