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王平是湖北陽新人,唐亮是湖南瀏陽人,雖然不是同鄉,但都是紅三軍團的戰友,一起共過事,後來一個在紅4師的10團任政委,一個在紅4師11團政委。1955年,王平與唐亮這對好戰友,倆人被授予上將軍銜,成爲共和國的開國將軍。

不論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年代,武器對於軍人是多麼的重要啊,武器就是軍人的第一生命,但與武器和戰友的生命面前,他就是選擇了戰友的生命,武器丟棄可以再繳,一個人的生命沒有了,怎麼也不可能再生!
接下來就和大家說說:“長征路上,他爲了他捨棄了一挺機槍,後倆人都成爲開國上將”的故事。
王平和唐亮是同一年參加入紅軍的,那一年是1930年,王平23歲,唐亮20歲。
王平是湖北陽新人,唐亮是湖南瀏陽人,雖然不是同鄉,但都是紅三軍團的戰友,一起共過事,後來一個在紅4師的10團任政委,一個在紅4師11團政委。
1935年8月,中央紅軍歷盡千辛萬苦終於走出了茫茫草地,到達班佑。
但長征遠還沒有結束,剛出草地的戰士們的腳已讓水給泡爛了,爛得都露出了骨頭,每走一步都痛得鑽心,加上過草地耗費光了身上的精力,有些人實在是寸步難行了。
政委王平正在走着,忽然一支隊伍擋住了道路,他趕緊走上前去,一看,“這不是唐亮嗎?怎麼成這個樣子啦?”王平他馬上翻身下馬,操着濃重的湖北口音喫驚地問道。
唐亮用棍子使勁地支撐着身子,喫力地把頭扭過來,“啊,是王政委呵!”唐亮的聲音非常微弱。
“你的馬呢?”王平關切地問。
“早就丟了!”
“喂,警衛員,叫他們把馱機槍的馬牽來給唐亮同志騎。”王平說着,往隊伍裏指了指。
“那機槍怎麼辦呢?”警衛員有點爲難。
警衛員的意思是,現在戰士們的體力消耗都很大,那麼重的機槍誰去抬呢?
“把機槍丟掉!不要了!”王平又補了一句。
“不要丟,我自己還能走。”唐亮一向不願意給別人添麻煩,再說這時候的一匹馬,可是貴若千金啊!
“我要機槍幹什麼?以後打仗還可以再繳。我要人!”
在武器和戰友的生命之間,王平毅然選擇了生命,生命纔是這個世界、這場戰爭中最珍貴的。
唐亮牽着王平給他的這匹馬,望着遠去的隊伍和王平政委騎在馬上的身影,心潮澎湃。
長征勝利後,唐亮被分配到紅一軍團第2師政治部工作,開始當組織幹事,不久後擔任組織科科長、紅2師政治部主任。抗戰開始後任八路軍115師教導大隊政委、冀魯豫軍區政治部主任、山東濱海軍區政委等職,解放戰爭中任華東野戰軍政治部主任、三野政治部主任等職。
王平呢?王平後任紅一軍團第4師政治部副主任兼組織科長,紅27軍政委。抗戰期間先後任八路軍政治部組織部組織科科長,晉察冀軍區第三軍分區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冀中軍區政委,冀晉軍區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職。解放戰爭中,任北嶽軍區司令員、察哈爾軍區司令員等職。
1955年,王平與唐亮這對好戰友,倆人被授予上將軍銜,成爲共和國的開國將軍。
更多精彩內容:
1934年,他就是紅軍軍長,後又任公安軍副司令員,爲何只授中將?
他12歲參軍,34歲授少將,58歲指揮對越反擊,爲何沒能喝上慶功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