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除此之外他还积极发展秦文化,因为在当时秦穆公迟迟不能称霸中原的一个原因就是秦文化是不被其他的文化认同的,他为了改变其他人对于秦文化的误解与不看重,所以他就主动引进华夏文化到秦文化当中,西戎文化也为后来的秦文化做出了贡献,秦穆公称霸西戎,为文化间的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秦人首先是把自己掌握的比较先进的文化推行到西戎各地,然后又吸取西戎文化中对自己有利的部分来充实自己,并且加以融合和发展,这一举措为当时秦国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这场战争的失败彻底的打碎了秦穆公进取中原的美梦,向东发展的道路已经被晋国牢牢的禁锢,他只能转而把目光投向了西北,像戎狄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开地千里,他终于成了西戎的霸主。

前言
提起秦国历史,秦穆公就是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可以这么说,他在秦国,乃至中国古代史上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他地位非常特殊,而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他在前面做铺垫,将弱秦带出积弱的困境,那么秦朝统一六国的时间要在向后推迟或者根本就不能实现一统天下的任务,他的付出功不可没,以至于后人将他列为春秋五霸之一。
但是也有观点认为,秦穆公虽然作为春秋五霸之一,但是他一辈子都没有出过函谷关,不能向外扩张的霸主还能是霸主吗?坐上这个位置是不是有点名不副实?实际上,不应该仅仅局限于霸主的表面上的意思,应该更全面、更系统的看待他的执政生涯期间所做出的贡献,他不仅给秦国的发展定下了框架,还深深影响着当时政治格局,此外还推动了秦文化的发展。因此,这个霸主的位置他是坐的上的。
秦国的发展雏形乍现
与其他诸侯国相比,秦国的成立算是比较晚的,秦襄公护卫周平王有功,关中之地才落到了秦襄公的手里,但实际上周平王也很鸡贼,给的是一个空头支票,这个地区早就被戎狄占据了,想要有自己的容身之地就必须将戎狄从这块儿地上赶出去。
于是,自秦襄公开始以后的五代君主无不为这个目标奋斗,历经百余年,才真正的关中之地拿到自己手中,但是仅仅除了地方大点和有些军队之外,无论经济、文化、制度各方面跟其他诸侯国不能相比的,在秦穆公之前一直被其他的诸侯国看不起,地处偏远,各方面都很落后,被视为蛮夷。
在秦穆公继位之初,他曾经就率大军攻伐茅津,胜利归来,刚好茅津附近就是曾经被晋国灭掉的魏国所在地,这场战役也让晋献公看到了秦国的军事实力,于是,果断和秦国进行政治联姻,秦国也有自己的小九九,秦穆公想通过婚姻关系干涉晋国的内政。公元前650年的时候,秦穆公做了晋献公的女婿,这桩婚姻里秦穆公可是实实在在得到了好处。
《史记·秦本纪》:四年,迎妇於晋,晋太子申生姊也。
早在五年之前,晋献公用假虞灭虢之计把虞、虢两国全部据为己有,在女儿出嫁的时候把俘获的虞国大臣百里奚给了女儿做嫁妆送给了秦穆公,而秦穆公在就听说百里奚游历四方,见多识广,是个难得一见的人才。于是在百里奚逃到楚国时用重金将他赎回。历经波折来到秦国百里奚很受秦穆公重视,被封为大夫,帮助秦穆公整理内政。
《史记·秦本纪》:百里奚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穆公闻百里奚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
这时的秦穆公拥有了关中四塞之地,身旁又有贤臣相助,军队实力也不弱,称霸对他似乎只是早晚的事。
称霸中原之路跌宕起伏
在公元前651年的时候,隔壁强压他一头的英主晋献公,也就是他的岳父去世了,晋献公的几个儿子都想坐上王位,晋国一时间内乱频发,此时晋国君主决定权却阴差阳错落在了秦穆公的手里,秦穆公要想进取中原就必须清扫晋国!经过多方考察和紧密的思量后,秦穆公决定,晋国的国君一定要立一位不贤德的公子,只有晋国乱成一锅粥,秦国才能够乱中取胜,保持利益最大化,所以夷吾就成了他的最佳人选。
夷吾也承诺秦穆公事成之后将河西之地献给秦国作为报酬,秦穆公的小算盘打的噼里啪啦,但是没想到夷吾(晋惠公)归国继位后,压根儿就不履行和秦穆公的约定,这还不算,这晋惠公回国之后晋国连续饥荒,他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向自己的姐夫,也就是秦穆公请求买米以度过饥荒,秦穆公想了,虽然是你对不起我在先,但是你的百姓是无辜的,于是就大方的将粮食通过水路运到了晋国的都城。但是来年情况调转,秦国发生了饥荒,而秦穆公转头向晋惠公买米以求度过危机的时候,晋惠公却落井下石,非但不卖米,而且还要趁着机会灭了秦国。
《左传》:穆姬闻晋侯将至,以大子荦、弘与女简、璧登台而履薪焉,使以免服衰絰逆。
秦穆公饶是性子再好也实在忍不了了,于是,在公元前645年,秦军攻打晋国,晋惠公被俘,穆姬得知弟弟被俘之后带着孩子们以死相逼,不让秦穆公把晋惠公带到都城,另一方面,晋国也在虽然没有了国君,同样也在积极备战,不会臣服于秦国。自家那个又是个不省心的,外面那个国君都在我手里,还想跟我拼个你死我活!无奈,秦穆公让晋国割让河外五座城池,为了表示诚意,晋国把太子也送到了秦国。秦穆公看到晋国的诚意也给了台阶下,让晋国太子做了自己女婿。时间推移到公元前637年,发生了意外,晋惠公病重了,晋国太子生怕自己继承不了王位,于是急急忙忙私自逃回了晋国。
秦穆公之前所心血全是白费,他对晋国国君一家子称得上情至意尽了,却屡遭背叛,折腾半天一点利益也没得到,于是决定把重耳立为晋国国君(晋文公),他很聪明,继位之后运用各种措施积极修复两国之间的关系,秦穆公也没有主动破坏两国关系的理由,两国之间还是很和平的。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去世,秦穆公觉得"熬"走了晋国数代国君,这次自己终于可以实现称霸中原的梦想了吧?次年他就迫不及待的想越过晋国偷袭郑国。
可是老臣蹇叔一再劝告,此事必不能成!他却铁了心的派大军前往郑国,越过晋国去打郑国,途中还需要五、六十天的时间,想想都觉得成功几率太小。结果秦国被郑国伏击,全军覆没,损失惨重。这场战争的失败彻底的打碎了秦穆公进取中原的美梦,向东发展的道路已经被晋国牢牢的禁锢,他只能转而把目光投向了西北,像戎狄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开地千里,他终于成了西戎的霸主!
《史记·秦本纪》: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偏霸的国君还能成霸主吗?
秦穆公梦寐以求的地方就是中原之地,这一计划却屡屡被晋国阻挠,之后他调转方向直接向西发展,称霸西戎,有人形容他的霸业为"偏霸",只是偏安一隅。但是实际上他的霸主地位不仅仅要看地盘的多少,还要看贡献。他继位之后的一系列措施对之后秦国历史的走向也起到了示范性、决定性作用,并且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也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秦穆公虽然没有称霸中原,但是他稳据关中,自身强盛之后在图谋中原的策略对后世有着启迪的作用。
最重要的是他收取西戎之地,为后世秦始皇统一六国提供了较为广阔和雄厚的军事之地,不得不说,他真的很有长远的目光,因为在此之前,西周的东进中原就是这样做的,先征服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作为军事支持基点挥师伐商,只有先建立起雄厚的战略空间和军事基地之后才能够读图谋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另外,秦穆公对晋国的历代国君可以说是又爱又恨,他们既是同盟者,又存在着斗争关系。对晋国来说,题秦穆公则是一个典型的外在刺激源,有这样一个虎视眈眈、时刻觊觎着自己的强敌在,无论如何也不能放松警惕。这样的情况下促进了晋国本身的发展,如果没有秦穆公在,晋文公的霸业也会大打折扣。尽管秦穆公并没有直接成为中原的霸主,但是他间接促进了、参与了对中原地区的争夺,即使他只是独霸一方,他仍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关键人物,称他为春秋五霸之一毫不为过。
评价
除此之外他还积极发展秦文化,因为在当时秦穆公迟迟不能称霸中原的一个原因就是秦文化是不被其他的文化认同的,他为了改变其他人对于秦文化的误解与不看重,所以他就主动引进华夏文化到秦文化当中,西戎文化也为后来的秦文化做出了贡献,秦穆公称霸西戎,为文化间的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秦人首先是把自己掌握的比较先进的文化推行到西戎各地,然后又吸取西戎文化中对自己有利的部分来充实自己,并且加以融合和发展,这一举措为当时秦国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秦人的文化经过多次的交流,积极进取的精神深入骨髓,还被当时的一些人称为"虎狼之国",其实但是也从侧面反映了秦人的积极进取、敢打敢拼的精神,不过这种精神在当时更多体现的是是急于求成,冒险突进,就如同秦穆公不顾客观形式,直接率领军队进取中原,结果反遭晋国暗算没得到任何好处。冒进,也恰恰说明了他急切的想向中原文化靠拢,得到中原文化的认同以及发展,由于过早的暴露称霸意图,反遭到排斥。
在秦穆公时期秦文化能够得到如此迅速的发展,得益于它融合了多方的文化,能够达到这样高的水平也是非常难得的,有目的的文化融合,保留了秦人激扬尚武, 又学到了诗书和礼乐,这样优雅从容的精神面貌,既能在戎狄地区的支持,又能在中原地区得到认同,这样的价值远远比占据一方要来的高,称他为霸主,名副其实。
参考文献:《史记》 《左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