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洪亮吉在奏折中直言清朝出现的问题根源在乾隆还指出现在的政治很败坏,王朝正在走下坡路,天下大乱,指日可待,除此外,他还批评嘉庆的新政太过柔软,要求辞旧人,换新臣。他算不上一个有作为的明君,但也算不上一个昏君,只能是一个过渡君,所以嘉庆在大清朝病入膏肓的时候都不敢改革,是有充分理由和道理的,对此小伙伴们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和想法呢,欢迎关注和留言讨论,祝大家生活愉快,我们明天见。

大清病入膏肓,嘉庆为何惧怕改革,他也有自己的无可奈何

嗨,大家好,我是严格,今天跟大家讨论一下嘉庆年间的大清时局。自古以来,皇帝都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的权力和财力。嘉庆皇帝是在做锦衣玉长大成人的,他虽然够聪明、够心智,但却缺乏勇气和魄力,这刚好又是帝王必备的。嘉庆登基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杀和珅,他给和珅定的20多项大罪里面还有一项是与白莲教勾结,其实就是为了利用这个名头镇压白莲教。

这一系列的计划不只他一人,还有一个重要大臣在辅助他,那就是朱珪,他出如此重手,是在漫长的储位生涯中积累起来的焦虑感和危机感。等和珅与白莲教事件一过,他身上的优柔寡断又出来了。都说“和珅死嘉庆活”他能够对和珅下手,就证明他深知清朝面临的危机和困难,甚至是病入膏肓了。然而,也正是这种可怕的病相把他吓倒了。他不敢改革,生怕自己一招不慎,自己就会成为亡国的历史罪人。

作为乾隆的接班人,嘉庆帝自然是熟读经史了,他十分明白改革的风险极性,历朝历代的改革没做好,不仅没有解决好问题,反而使问题升华了,还加快了王朝的垮台。从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最终无不身败名裂。他心里真的害怕极了。

不但大规模的改革他不敢承担,甚至连小规模的改革都让他惶恐万千。他深知乾隆在晚年犯下的错,可跟清楚乾隆在早期做出的成绩,所谓功大于过,乾隆是他的榜样也是他的前车之鉴,当新政推行到末尾时,嘉庆的一系列政策已经没法扭转大清王朝的现状了,于是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

洪亮吉在乾隆时期就以大胆敢言闻名,所以他在嘉庆继位期上了一个言辞激烈的奏折。洪亮吉在奏折中直言清朝出现的问题根源在乾隆还指出现在的政治很败坏,王朝正在走下坡路,天下大乱,指日可待,除此外,他还批评嘉庆的新政太过柔软,要求辞旧人,换新臣。这封奏折让皇帝十分震撼,他觉得洪亮吉许多话说得很有道理,可是,他皇反感洪亮吉的遣词和语气。

洪亮吉的奏折犯了一个大错误,他宣称官员十有其九都是贪官,这是公开诋毁乾隆以来大清取得的成就,不但否定了嘉庆,还否定了他老爹,嘉庆认为这是一个大逆不道的思想。因此,这封奏折表面上慷慨激昂,实际是一个极为危险的信号。它的出现,也正说明了大清正出现一股试图彻底否定大清历代统治的成绩,进而否定爱新觉罗家族统治的思潮。

都说忠言逆耳,都说忠臣难当,嘉庆当即下令将洪亮吉押进牢房,后又改流放。其实嘉庆接受的确实是个烂摊子,不仅国库空虚,朝政也的确腐败,他正处于一个尴尬期,假设社会形式好点,他或许还有信心放手大干一场;他算不上一个有作为的明君,但也算不上一个昏君,只能是一个过渡君,所以嘉庆在大清朝病入膏肓的时候都不敢改革,是有充分理由和道理的,对此小伙伴们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和想法呢,欢迎关注和留言讨论,祝大家生活愉快,我们明天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