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愚見,不成敬意

公號市場現在到底是怎樣的情況?

2018年第一季度已悄然溜走,自媒體人感到很焦灼——據網絡數據統計:18年公號平均閱讀率下跌到4%,隨之而來的是資本流失、人心渙散,不少小號已經繳械投降另謀生計。大號有原始人氣,再加上被合同代言牽引着不得不繼續負重前行,卡在中間的半大不小的號倒成了最難做選擇的一票。

公號爲什麼這麼火?

2012年8月,微信公衆平臺成立,藉助微信平臺的人氣迅速躥紅成爲國民閱讀神器。遙想當年咪蒙大神一篇《致賤人》一夜爆火,粉絲每天幾十萬幾十萬地增長。人氣在哪裏,資本必然在哪裏?當時一篇公號的廣告代言費甚至可以談到80萬,80萬啊,親!

咱這羣小老百姓不喫不喝十幾年還抵不上人家一下午碼字的錢,怎能不眼熱?

做公號的人那麼多,會寫文章的人又有多少呢?

當初紙媒興盛時也是月入上億,但它門檻高,投資大,普通人望塵莫及也就不再有非分之想。

網媒不一樣,你就坐在家裏,登下電腦填寫一下個人信息就可以開啓漲粉撈金之路了。於是自媒體軍團開始爆炸式擴張。這條看似無本萬利的路,人人都想進來分一杯羹。

全國文創類公衆賬號目前已有3000多萬個,這意味着你身邊每50個人就有一個是自媒體寫手,問題的根源也恰恰在這裏——這個比例遠高於我們身邊文章寫得好的人的概率。

我自己的文創工作室想招聘一個合適的編輯,從中文系畢業生裏面試50個都很難挑到一個合適的,而況是非專業領域。

到底是哪些人在拉低公號質量?

那麼,這羣不會寫文章的自媒體寫手靠什麼混飯喫呢?這類人分三等:

一等人雖然文筆不行,但還是有文藝情懷的。他們堅信寫作的元意義就是爲了愉悅自己,聊取散落天涯的志同道合者。於是堅持每日敲下那些自說自話的小衆文字,打發時間,期待被發現。

二等人稍顯功利,好在還算清楚規則。他們一面發着“反咪蒙體”一面潛心扒着咪蒙等大號的每一篇推文,比葫蘆畫瓢做文章。後來事實證明真正在這條路上走出去的也正是這一批人。

三等人靠剽竊起家。利用法律在網絡世界的漏洞肆無忌憚地把好作品全篇搬過來,作者欄加上自己的筆名就能獲得喫瓜羣中一片叫好。話說曾經有個網絡作家寫了一篇同人文,被一人渣改成男女玄幻愛情故事出版。原作者維權,被告知同人類題材不受法律保護作品出版時,剽竊者還專門給原作者寄去了“自己”的新作。原作當初身懷六甲,氣得險些流產。人性複雜,文藝圈並不比娛樂圈清流多少。

拉低公號質量的那些人現在怎麼樣了……

到了15年,前面提到的這三等人放棄的放棄,不放棄的逐漸融爲一股,堅持“我手寫我心”的人發現靠輸出自己的意念聊取同道中人是個理想狀態。

人海茫茫,你不迎合市場給自己掙來基礎流量,同道中人根本看不到你的文章。心灰意冷者選擇了放棄,“忍辱負重”者選擇了順從。

公號原創保護打擊了絕大部分剽竊行爲,剩下的“模仿大號發家體”成了自媒體主流軍。很多大號都是團隊運營,一個公司幾十個人每天研究分析市場走向。小號不具備這樣經濟實力,也沒有這麼多人脈資源,乾脆走捷徑——直接研究模仿大號的文章。漸漸地,這類小號也開始壯大,原來留下的少部分堅持寫原作的人看到這些,想着媽的老子每天起早貪黑嘔心瀝血寫原創。到最後還不如這幫跟風狗混的好,痛定思痛也成了跟風狗。公號內容日漸同質化。

公號的內容,現在是怎樣的現狀?

這時期你去做公號,找一個“前輩”請教。他一定會告訴你標題要如何如何博人眼球,內容要如何如何聳人聽聞。

他們最擅長的套路是“反經典體”,你流傳了上下五千年說要父慈子孝妻賢夫旺,我偏說兒子不能太慣着爹、老婆不該對老公好。

他們用這套寫作體系熬出了一碗又一碗心靈雞巴湯並且發現,反駁的觀點越經典、流傳越久,出爆文的概率就越高。

劣質的公號內容,會給大家實際生活帶來怎樣的負擔?

也是在這個時期,女權主義被矯枉過正。

前兩天搜狗總裁王小川在《十三邀》說了句:我喜歡學習好的女生,被扣上了“物化女性”的帽子,噴得體無完膚。如果這個說法成立,那麼相親場面可能是這樣:

小女:“你有車嗎”

小男:“靠!你物化男性!”

小男:“你身高有一米六嗎?”

小女:“靠!你物化女性!”

……小男小女傻眼了,怎麼才能避免物化對方?得,不見面不交談抓鬮搖號嫁狗隨狗得了。前陣子有篇爆文,標題搶眼觀點犀利——林心如:我爸媽離婚,是因爲爸爸往媽媽的花盆裏彈菸灰。很多少不更事的傻白甜被洗腦,說年輕就是不將就,民政局門口一拍兩散揮一揮衣袖66666,鬧得林心如自己出來闢謠,“那不是我爸媽的故事”。

那些被毒雞湯洗腦的姑娘不知道,寫這篇文章的作者,就算老公往她飯碗裏彈菸灰她也不會離婚的。婚姻本質上就是用一部分自由安閒換一部分溫暖陪伴,誰也不是爲誰而生的,兩個人結合必然會有棱角需要磨合。按照這個理論,我們還可以寫:爸爸和媽媽離婚,是因爲媽媽非要讓爸爸從底部擠牙膏、我和爸媽斷絕關係,是因爲他們非要我晚上9點睡覺、我和爺爺決裂,是因爲他不知道蔡徐坤是誰……

不將就可以,但是人是對家人、對社會有責任的,不是說要犧牲小我成就大我而是——你不能把玻璃心當有自尊。請在職責範圍內自由,你身上的每個細胞都嚷嚷着不將就要自由你就死球了,地球要是嚷嚷着要自由不將就咱就全他媽死球了。

未來會怎麼看待這一段歷史?

100年後回顧這段歷史,一定逃不開“流量”這個詞。

在得流量得天下的網絡文化催化下,寫文的目的變成了拿人頭。大家以吸引流量爲目的,批量生產出一篇又一篇觀點各異內涵相似的快餐文。

最初的讀者從紙媒轉到網絡,見多了苦大仇深、動不動就家國天下的文風。像一羣喫夠了海天盛筵的食客遇到了西式甜點,瞬間愛上了它簡潔明快的口感。可這甜點一年兩年三年換湯不換藥,很快就膩了。人們開始嫌棄它沒營養、翻來覆去就那幾個花樣,又開始想喫硬菜了。

公號未來真正的趨勢

很多人嚷嚷着公號已死,很少人知道那些有質感的公號粉絲活躍度依然在上漲。

做公號的說公號沒落,就像馬雲一面說錢沒什麼好一面一秒不停地抓錢一樣,都是傲嬌的套路。

有句話說:站在風口浪尖上,豬都能飛起來。那你也要想一想,風一停,啪啪往下掉的豈不全是豬?

和公號一樣走向的還有如今魚龍混雜的網絡IP劇,這裏就不多闡釋了。其實真正走向滅亡的是那些浮誇風、浮躁風、過度女權風的僞雞湯賬號,只是因爲他們在公號市場佔比太重,給人帶來了“公號沒落”的錯覺。這是一個去粗留精的過程,但凡革命必然有流血犧牲。它不是在走向沒落,而是在走向成熟,是讀者在經歷漫長洗腦後幡然覺醒,開始選擇有深度、有內涵的文章去閱讀。所以,與其說落寞,不如說是改朝換代的時代到了,想靠原創搏出頭的朋友——恭喜,烏煙瘴氣這麼久,終於輪到你登場了。

關於未來公號市場哪類賬號會比較喫香?

以下是我個人妄自推測,各位看到順眼且看,看不順眼權當一樂,不必較真。

1. 細分行業領域,越細越穩。

這類賬號相當於行業領域的百科全書,能幫助從業者解決工作煩惱走出工作瓶頸,只要能堅持輸出優質原創,再找到適當的吸粉途徑,粉絲粘度一定高,不愁生存;

2. 深度文化領域。

網絡閱讀已成主流,這是不可逆轉的局勢。90、00乃至10後習慣在網上閱讀,但文化是國之根本,不可丟,公號如果能承載起這片重量,發展會一路走高;

3. 教育領域。

天下父母心,關心則亂,亂則痛,痛則有止痛之法,有法則有市場,不解釋。

4. 長篇連載和原創短句。

要麼長期吸引,要麼一句留心。

年輕就是硬碰硬!寫作變現算什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