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史前大洪水,發生的時間《尚書》和《史記》記載的“大洪水”發生的時間有出入。無論是《尚書》,還是《史記》,“史前大洪水”約發生在距今4300年前。

“史前大洪水”,在世界各地都有記載和傳說;但外國的傳說神話色彩太濃重了,還是中國的記錄和傳說比較靠譜。這裏就以中國的文獻記載爲準,推測一下“史前大洪水”到底有多大? 一、史前大洪水,面積大,水位高帝曰:「諮!四嶽,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諮,有能俾乂?」——《尚書·堯典》堯又曰:“嗟,四嶽,湯湯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下民其憂,有能使治者?”——《史記·五帝本紀》

“湯湯洪水滔天”,說明洪水面積很大,像海一樣一望無際。“浩浩懷山襄陵”,說明水位很高,把當地附近的丘陵都快淹沒了。“當地”是哪裏?我推測應該是“堯帝”的都城附近,太遠的地方也不可能引起“天子和大臣”的重視。“堯帝”的都城在“平陽”,今山西省臨汾市。

臨汾市的丘陵面積佔到51.4?也非常符合“浩浩懷山襄陵”的描述。臨汾市的最低海拔爲385.1米,可以推測出臨汾市平均海拔在500米以上,可見“史前大洪水”的水位有多高了。二、史前大洪水,持續時間長於是堯聽四嶽,用鯀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史記·夏本紀》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史記·夏本紀》

鯀治水花了9年時間,採取“堵”的方式,沒有把“洪水”治理好;大禹子承父業,採取“疏導”的方式,花了13年時間,終於把“洪水”疏導到黃河裏。

鯀和大禹父子倆,前前後後花了22年時間,才把“洪水”疏導走。一般“洪水”,即使不去治理,如果以後的降水量不多的話,頂多幾個月就退去了;而“史前大洪水”,卻在人爲干涉的情況下,仍然花了22年時間才疏導走;那麼,只有一個解釋,就是那一段時間的降水量和降水頻率非常大。三、史前大洪水,發生的時間《尚書》和《史記》記載的“大洪水”發生的時間有出入。

《尚書》記載,堯帝先是派鯀治理洪水,9年功用不成;然後堯帝在位70年,尋找接班人,找到了舜。按照百度詞條,堯帝在世約前2377—前2259年,堯帝20歲登基,在位70年時大概是公元前2287年,再往前推9年,爲公元前2296年;所以“史前大洪水”大概發生在公元前2296年左右。

《尚書》記載,舜帝在堯帝駕崩後,合理安排了22位賢人,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大禹了。當年也是堯帝駕崩的時候,大約是公元前2259年,再往前推9年,就是公元前2268年;以此推斷“史前大洪水”大概發生在公元前2268年左右。無論是《尚書》,還是《史記》,“史前大洪水”約發生在距今4300年前。

綜上所述,“史前大洪水”不是一般的大啊!以後再也沒有如此大規模“洪水”的記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