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參觀德國軍工業時,李鴻章被德國先進的技術驚歎了,武器製造商特地給他展示了一款最新武器——馬克沁機槍,這種自動機槍是以火藥燃氣作爲能源,雖然水冷槍管較爲笨重,但卻是真正意義上的機槍。馬克沁機槍首戰應用是在1893年至1894年,50人英國軍隊憑着4挺馬克沁重機槍打退了5000多麥塔比利人,3000多人死於槍下,這麼大的殺傷力的新式武器,讓李鴻章很感興趣。

李鴻章是一個爭議性頗大的人,作爲洋務運動的改革派,他力求圖強,作爲滿清外交官卻簽下了30多個條約,雖據理力爭,但又促成了各種屈辱條件,以至於晚清歷史在中國現代史上成了一本屈辱史。
不過樑啓超對李鴻章所處的境地感到無盡的悲慟,他在《李鴻章傳》當中寫道:當戎馬壓境之際,爲忍氣吞聲之言,旁觀者尤爲酸心,況鴻章身歷其境者。他更是說“敬李鴻章之才”“惜李鴻章之識”“悲李鴻章之遇”。
李鴻章,1823年(道光三年)出生於安徽省合肥市,家中有兄弟姐妹八人,李鴻章排行第二,故又稱他爲“李二先生”,年少時期,受業曾國藩門下,被稱爲“丁末四君子”,並提拔重用。
太平軍興起之後,又組建了淮軍,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雖平定內憂但外患強敵太多,頗有遠見的李鴻章就發起了洋務運動,引入西方先進的機械設備,創辦現代軍工企業,近代四大軍工企業當中,他就建立了三個。
自從中法戰爭之後,福建船政水師幾乎全軍覆沒,李鴻章在海防大籌議當中,就提出購買鐵甲艦。逐漸北、東、南三洋艦隊的設想,並且輔以沿海陸防,1885年海軍衙門正式成立,李鴻章建立北洋水師。
他大力購買武器裝備,但主要的武器購入訂單還是來自德國,爲了能夠強軍,19世紀末,李鴻章受邀前往德國考察軍工武器,他先後購入艦艇25艘,耗銀千萬,對於李鴻章的大手筆,德國是非常開心。
就連鐵血宰相俾斯麥都接待了李鴻章,俾斯麥在德國統一之後,就不再希望對外戰爭,選擇休養生息,因此德國並沒有向西方列強那樣大量的掠奪殖民地,所以德國跟清朝來往較多,而俾斯麥作爲德國最著名的外交官,他接待李鴻章,已經是給足了清朝面子。
在參觀德國軍工業時,李鴻章被德國先進的技術驚歎了,武器製造商特地給他展示了一款最新武器——馬克沁機槍,這種自動機槍是以火藥燃氣作爲能源,雖然水冷槍管較爲笨重,但卻是真正意義上的機槍。
馬克沁機槍首戰應用是在1893年至1894年,50人英國軍隊憑着4挺馬克沁重機槍打退了5000多麥塔比利人,3000多人死於槍下,這麼大的殺傷力的新式武器,讓李鴻章很感興趣。
不過李鴻章第一時間並沒有詢問價格,而是問了“這機槍一分鐘能打多少子彈啊?”,武器商跟他解釋:“彈容量爲333發6.4米長的帆布彈帶供彈,彈帶可以接續,射速可以達到600發一分鐘”。
李鴻章聽後襬擺手說:“太快了,太快了,我們大清子彈不多了,經不起這麼消耗”,李鴻章雖然發展了4家軍工企業,但是錢都花費到了打造洋務水師上,餘錢不多了。
而且當時戶部迭次以經費支絀爲藉口,要求停止添船購炮,這挺機槍也沒有在清朝得到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