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諸葛亮北伐又稱諸葛亮北伐中原(長安),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爲了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從228年春至234年冬,七年間先後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的五次戰爭。而這,成爲諸葛亮堅持北伐曹魏的主要原因。

在三國這一歷史階段,諸葛亮北伐又稱諸葛亮北伐中原(長安),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爲了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從228年春至234年冬,七年間先後兵出漢中,對曹魏發動的五次戰爭。但是,雖然北伐在部分戰役上取得了勝利,比如佔領武都、陰平等地,但是,從最終的戰略上,諸葛亮的北伐可謂屢戰屢敗。那麼,問題來了,諸葛亮諸葛亮北伐曹魏爲什麼屢戰屢敗呢?進一步來說,既然多次失敗,諸葛亮爲什麼還堅持北伐曹魏呢?
首先,來看第一個問題,也即諸葛亮諸葛亮北伐曹魏爲什麼屢戰屢敗?公元219年,東吳奪取了蜀漢的戰略要地荊州,關羽被斬殺加上荊州的失去,促使蜀漢國力下降了一半左右。在東漢末年,荊州在劉表的治理下百姓安居樂業,許多士民逃離中原,前往荊州避難。而且,荊州人口衆多,經濟繁榮,是當時天下都希望爭奪的地盤。在此基礎上,因爲荊州的丟失,蜀漢僅有益州一州地,以此進攻當時天下十州佔其八的魏國,無疑於以卵擊石。
由此,實力上的巨大差距,成爲諸葛亮北伐曹魏失敗的根本原因。進一步來說,很多人認爲諸葛亮的謀略可以逆天改命,但是,對於魏國來說,也擁有司馬懿等一流人才。一定程度上,只要魏國補返致命的錯誤,蜀漢是很難翻盤的。打一個比方,好比打王者榮耀的時候,對方已經六格神裝,己方這邊只有一雙鞋子,就算自己操作再神奇,也無法擊敗對方的並實現翻盤的。同時,就具體細節上,諸葛亮的失敗也可以歸結到巴蜀之地糧食運送困難、劉禪在背後拖後腿等,但這些都是次要原因了。
那麼,以諸葛亮作爲“智聖”的聰明才智,自然是諸葛亮難以取勝的,爲什麼還要堅持北伐呢?不僅自己堅持北伐,還希望姜維等後人也奉行這一策略,這是爲什麼呢?對此,在筆者看來,諸葛亮在和劉備的《隆中對》中表示:若天下有變,可圖中原。這裏面的天下指的就是曹操處在的魏國,也即佔據荊州、益州後,等到魏國出現內亂等情況,從而奪取中原。但是,在曹操之後,特別是曹丕篡漢之後,魏國總體上都比較穩定。
最後,在此背景下,諸葛亮北伐的原因就非常簡單了:沒有條件那就創造條件!對於孔明來說,堅持北伐可以爭取引起中原新的動亂,阻撓或者拖延魏國經濟恢復的過程。從戰略上,這無疑是非常正確的是。畢竟敵人本來就非常強大,等到其穩定成長數十年,那隻會更加強大,所以要不斷消耗對方。而這,成爲諸葛亮堅持北伐曹魏的主要原因。
文/情懷歷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