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巡检暴打奉旨太监,乾隆的操作神了:打人者提拔,被打者发配!张廷玉族侄暴打太监,乾隆怎么处置这起“窝里斗”?九品巡检棒打奉旨太监,吓得总督上书弹劾,皇帝:连升九级!

张廷玉,安徽桐城人,康熙三十九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官至刑部左侍郎。雍正帝即位后,张廷玉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等职。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乾隆二十年,卒于家中,年八十四,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在清代,安徽桐城张氏家族,是赫赫有名的望族,除了声名最为显赫的张廷玉外,张家还出了几个青史留名的狠角色。先说张廷玉的老子张英,其在清廷中的地位与影响,并不比儿子差多少。出生于明崇祯十年的张英,是康熙六年的进士,初选为庶吉士,后官至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先后充任纂修《国史》、《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

张英的名气,并不仅仅他是朝中重臣,而是一首打油诗,才让他名垂青史。张英的那首诗,大多数都了解,甚至会背: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明白了吧,张英就是民间广为流传的安徽桐城“六尺巷”的主演。

清康熙年间,张英在京为官时,收到家里人寄来的家书,讲的是家人与邻居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又因双方都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为了尽快了解官司,张家人这才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张英收书后,在家信上附写了上述小诗寄回。读完张英的小诗,张家人豁然开朗,退让了三尺。邻居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这样,两家房屋之间,就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子。

再说说张廷玉的儿子。张廷玉一共有四个儿子,个个都是人中才俊,长子张若溎历任兵部主事、员外郎中、御史、刑部侍郎、左都御吏等职;三子张若澄官至内阁侍读学士;四子张若渟先任刑部主事,后充军机章京,再迁郎中。在兄弟四人中,老二张若霭是最有出息的——他是雍正十一年癸丑科殿试金榜中二甲一名进士,未散馆特授编修,后帝亲授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入直南书房,官至礼部尚书,袭伯爵。

张廷玉还个名叫张若瀛的族侄,也是个牛人。张若瀛读书不如张廷玉的那几个儿子,只是个诸生,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热河的巡检,职责是维护当地治安,级别从九品,蛤上绿豆芝麻官。这个张若瀛是个直性,办事认真,在巡检任上以严能治办著名。 有一年,乾隆帝视察滦阳时,随行的一个太监仗势扰民,欺压百姓。张若瀛好言相劝,太监不但不听,反而更加嚣张。张若瀛忍无可忍,叫人把太监绑起来,打了几十个大板子。 当时的直隶总督方观承知道这事后,吓坏了,打狗还得看主人呢,太监是奉旨办差,却被地方的一个小小的巡检给揍了。为了撇清自己,方总督立马上疏,弹劾张若瀛擅自杖责内监,目无皇上,请求严惩。

乾隆帝看后,不仅不问责张若嬴,还责备方观承不识大体,提升了张若瀛,那个闹事挨揍的太监,被发配到边关。 乾隆给了张若瀛个什么新职务呢?擢为顺天府南路同知。巡检为从九品,同知为正五品,从九品与正五品之间,隔了正九品、从八品、正八品、从七品、正七品、从六品、正六品及从五品八级,从从九品的巡检,一跃而成为正五品的同知,连升九级。

乾隆帝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他知道,张家的家风很严,如果不是那个太监做得太过分了,“若瀛安敢杖之?” 张若瀛,文和公之族侄也。以吏员任热河巡检。纯皇帝幸滦阳,有随侍太监某,滋扰民间。若瀛抚以善言,太监愈咆哮,乃命缚之,立加大杖数十。方敏悫公时督直省,大诧曰:“张某疯矣!”乃立劾之。上察其情,曰:“非太监恣行不法,若瀛安敢杖之?其人殊有家风,诚可嘉也。”因立擢为同知,而遗戍其太监。真圣主大度有异于人也。

张若瀛因此而声名大振。但他更为出名的是另一件事情。张若瀛辞官回家后,修建了一个园子,取名逸园。为了尽快修好,他不断地催促工人白天、黑夜都施工。这样一来,房屋质量就难以保证了。他的朋友看过后,摇着头说,建筑太不牢固了。张若瀛却说:“我都这么大一把年纪了,这个园子只要能让我娱乐就行,哪个还管身后的事情哦!”

主动修个豆腐渣工程,张若瀛绝对是古今中外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个人。真是奇人也,谁都不服就服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