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禪城北江社區開展免費修理電器活動,爲社區居民提供服務。 戴嘉信 攝

■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禪城探索”①

75歲的佛山市禪城區北江社區老黨員朱茂輝最近玩起了智能手機。他是被禪城推出的一款“和諧共享社區APP”吸引。“我作爲黨員實名註冊,在上面帶頭共享些物品和技能什麼的。以前很長時間只認識同一層樓的1戶人家,現在短短几個月,整個小區都認識我了。”朱茂輝感到很自豪:“黨員老了還能發揮帶頭作用,這就叫不忘初心。”

像朱茂輝一樣,禪城區充分發揮小區在職黨員、離退休老黨員、流動黨員等羣體的“領頭雁”作用,先亮身份,先亮技能,先提供服務,形成領頭雁效應,帶動身邊居民形成“雁陣”,共同參與共享社區建設。禪城區委書記劉東豪表示,共享社區以提升組織力爲重點,健全以黨組織爲核心的社區治理體系,藉助新一代信息技術手段,努力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

截至目前,禪城轄區已有3.7萬人註冊了“和諧共享社區APP”,其中黨員1.2萬名,提供共享物品近1.3萬件、共享技能30餘種,受益人數超2.1萬人次。一根蔥、一瓣蒜,一個水龍頭,“共享”捅破了現代都市“鄰里不相往來”的窗戶紙,構造出一個有溫度的城市大家園。

黨員“亮身份”服務從“我”做起

在禪城區祖廟街道塔坡社區的“共享小屋”裏,73歲的老黨員李可琛熟練地點擊“和諧共享社區APP”,通過身份認證後,在“技能共享欄”上“接單”,爲小區的一位獨居老人義務維修水電。

2018年年初,針對社區“陌生人城市”“鄰里不相往來”等社會痛點,禪城區在祖廟街道選取塔坡社區、北江社區等7個社區開展禪城區共享社區項目試點工作,以小區爲單位,充分發揮小區黨員的作用。通過線上APP和線下“共享小屋”兩大互助平臺,實現時間、技能和物品共享,依託區塊鏈技術解決人員互信與隱私等問題,爲羣衆提供精準化服務。

爲了“共享社區”能可持續發展,禪城區還建立了“服務得積分、積分享愛心”管理機制。社區居民提供服務,均可量化爲“愛心積分”,存入“愛心銀行”,他們也可以憑積分兌換自己所需服務。

黨員骨幹又一次走在最前面,他們發揮“人才庫”隊伍作用,提供各項志願服務。黨員和熱心羣衆還自發成立起互幫小組,隔數天就拍門問候看望獨居老人。8位志願者輪流值班,凡是街坊前來提出訴求,立馬能安排人員幫忙,“共享小屋”的大門終日敞開。

禪城區共享社區項目創建以來,黨員們亮身份、當表率,帶頭爲身邊的羣衆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到什麼時候,到什麼歲數,都是如此。現在有了這個平臺,黨員必須擔起這個責任。”鴻業新天地小區黨員潘姨說。

通過基層黨員的“領頭雁”作用,禪城“共享社區”建立了21支共建服務隊,貼合居民需求,更有力地開展一系列有針對性的社區服務活動。

服務“精準滴灌”實事辦在羣衆心坎上

“前期我們對試點小區進行了入戶宣傳和問卷調查,發現小區60歲以上的老人有500多名,6—12歲的孩子有100多名。居民提出的需求都以老人和小孩的需求爲主,如家中有初二升初三的孩子,急需初三的教材,這些書籍教材,圖書館借不到,可以找初三已畢業的孩子共享。又比如,小區老人想學微信,跟上時代潮流,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等。”塔坡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譚翠嬋告訴筆者。

爲緊扣和精準對接居民需求,塔坡社區鴻業新天地小區的共享小屋設置了圖書共享、公益微課堂、物品中轉、兒童助託等4個項目,受到居民的歡迎。

數據顯示,禪城區常住人口中,外來人口與戶籍人口的比例接近1∶1,60歲以上戶籍老人的比例超過20%。在高密度的城市人口和人口老齡化的現狀下,教育、養老、醫療等公共服務供給的壓力不斷增大,居民訴求呈現出多樣化、個性化、複雜化、動態化等特點,社區治理面臨全新挑戰。

禪城區以基層黨員爲橋樑,通過“智信城市”項目和“共享社區”項目等,深切回應基層羣衆的生產生活實際需求,精準惠民,把實事辦在羣衆心坎上,實現了基層治理從“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的轉變。

以前,小區物業提供的公共服務很多是放映露天電影、消防演練等項目。現在,點開“和諧共享社區”APP,居民通過身份認證後就可以進行操作,在物品共享欄,有圖書、家用電器、運動戶外產品等10多種分類,還可以選擇課後託管、輔導教育等多項志願者服務;在技能共享欄,居民還可以發佈自己具備的技能。

除了線上的服務,在部分積極黨員的參與帶動下,很多小區還集結了部分活躍黨員、熱心羣衆,他們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組成“先頭部隊”,逐戶上門進行問卷調查,收集需求信息,徵求意見建議。其中,鴻業新天地小區就根據收集到的意見,推出了圖書共享、物品共享、技能共享課堂、兒童助託等四大共享品牌服務。“解決了我們不少麻煩事,特別是能幫忙照看小孩,值得信任,特別好。”小區居民劉健怡說。

溫暖在人心共享社區唱響“大合唱”

“我自己感同身受,好像回到了過去那種鄰里鄉親間的關係。”朱茂輝很欣慰。在朱茂輝這樣的老黨員的發動下,北江社區九鼎國際城目前已經有六成居民都下載註冊使用了共享APP。而每次開展線下活動,也有新用戶不斷地加入到這個大家庭中來。

“沒想到,在行業內看來特別難的事情,在我們這兒做成功了,成就感滿滿的。”北江社區物業公司一名工作人員感慨。通過“共享社區”的平臺和黨員們的帶動,該社區一棟住宅成功完成“小區內2/3的業主同意,且需要持有物業面積佔有小區物業面積總數2/3的業主同意”的“雙2/3”投票,申請到公共維修基金更換防火門。這在以前,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鴻業新天地小區。該小區以前更新一部電梯要用兩年的時間,伴隨居民對共享社區概念的理解,越來越多的居民把自己當成社區治理的主人,主動參與到小區公共事務中,“有句話說,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這是我們社區一個老黨員跟我說的,的確是這樣。”該小區居民黃伯說。在黃伯等居民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最近小區更新了第三部電梯,從提出動議到完成更新,只用了兩個月。

截至10月底,禪城“共享社區”已在禪城區的88個社區推開,基本實現社區全覆蓋。由於強化了居民間的聯繫和自治,居民協商效率與過去相比顯著提高,今後像換電梯、換防火門這樣需要集體協商解決的事項,將在更多的社區出現。

從黨員帶頭“領唱”,到全體居民“大合唱”,藉助“共享社區”平臺,基層黨員、小區業主、社區居委會、物業公司之間形成良性的互動,增進了彼此間的瞭解與信任,共同組成“熟人社區”的一分子,共建有溫度的生活圈。

撰文:李曉玲

■聲音

禪城利用最新信息技術手段,提高服務精準度和效率,提高服務能力。這需要整合資源的思路和智慧,需要公共財政加大投入力度。這取決於黨的執政能力,取決於牢固樹立發展爲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執政理念和科學發展觀。這些經驗都值得進一步推廣和應用。禪城把區委、區政府的正確思路、主張,變成羣衆的積極行動、生動實踐,把黨委、政府的積極性變成羣衆的積極性。按照中央部署,置於佛山特大城市發展大格局中謀劃禪城區基層治理,建設共享社區,既有長遠觀念、大局意識,又做出了禪城特色。

——中央黨校教授劉炳香

佛山市禪城區積極、穩妥和有序推進基層社會治理,是成功的經驗。禪城這一經驗的密碼之一是緊扣了基層治理的根本問題,以人爲本,掌握並運用科學與合理的方法,找準人的需求,緊貼人心,善解人意,識別人情,使基層治理具有針對性;密碼之二是抓住了基層治理的重點羣體,通過黨員個體的先鋒模範,實現黨組織與基層羣衆生產生活深度融合,並使社區治理的創新發展獲得了有力的組織支持。

——中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童建軍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