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小农水”缘何活起来

——鹿寨县创新水利项目竞争遴选模式见闻

鹿寨县寨沙镇寨沙村大石头屯群众投工投劳参加2016年竞争遴选项目——山塘水源及渠道维修建设。

“如果我们村申报的项目能入选,将按期组织施工,按时按质完工,并确保项目发挥最佳效益。”10月30日,鹿寨县导江乡长垌村支书韦汉德在2018年农田水利养护维修资金使用项目竞争遴选会上郑重表态。

当天下午,该县水利局进行了一场特殊的演讲,全县9个乡镇的41个“小农水”项目的申报村或村支书、或村主任、或村民小组长,逐个上台演讲,积极争取2018年农田水利养护维修资金使用项目建设名额。

自2015年首次创新推行水利项目公开竞争遴选立项模式以来,鹿寨县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采取“自愿申报、公开竞争、专家评审、择优入选”的方式遴选确定项目,使全县农田水利养护实现了由原来的“要我建、帮我建、我不管”向现在的“我要选、我来建、我能管”的根本性转变。

遴选方式公开公正

鹿寨县现有水利工程2557处,其中:中型水库1座,小(1)型水库15座,小(2)型水库66座,塘坝684座,小型灌溉泵站246处,干支渠道872公里,有效灌溉面积25.5万亩。

原有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是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已不能满足新常态下的要求,加上一些水利项目受益村屯或群众认为国家项目资金得来容易,存在“要我建、帮我建、我不管”的想法,造成水利项目“重建轻管、建后无管、坏了再建”的恶性循环,特别是产权不清、维护和管养缺失、维修养护经费不足等问题,已成为制约“三农”发展和小型水利项目长久发挥作用的不争事实。

2015年起,该县创新推行水利项目公开竞争遴选立项模式:哪个村屯的水利项目要想获得立项,首先要进行竞争遴选,并逐个演讲,分别就群众意愿、组织机构、投工投劳方案、简要施工方案、项目效益和建后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遴选现场,由县水利局、财政局专家组成的7人评委,当场对陈述的项目进行打分,按得分高低进行排名,最终确定立项项目名单。

“这样的遴选方式公开公正,我们自主参与,做好了充分准备,会全力以赴完成小农水建设的任务。当然,如果没有选上,也心服口服,来年再战。”10月30日,申报项目获得平均分88.57分、排名第六位的黄冕镇山脚村党总支书刘启富乐呵呵地表示。

据了解,到今年为止,该县已连续3年开展农田水利养护维修资金使用项目竞争遴选会,每年安排的项目资金都被各村“疯抢”。

破解管护难“顽症”

“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后,能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30多亩,受益群众120人。”

“10月15日晚上,我们召开了长垌屯群众代表会议,大家一致通过实施歪石坝及渠道配套改造项目工程的决议,并签订投工投劳和无偿提供工程用地承诺书。”

“工程建成后交由村委会来统一管理,安排一名专职管水员负责日常用水管理,实行收取水费运营,按每亩20元的标准收取水费,预计年收取水费2500元,存入村委会专户管理,用于支付管水员工资和工程养护维修。”长垌村党总支部书记韦汉德在遴选会上陈述。

……

台上,村干部、村民小组长们有条不紊地陈述着村子争取“小农水”项目的情况。项目村建设方案内容详细,从村里农田水利设施现状到申请建设内容、范围、目标,从群众自筹资金、投工投劳方案到项目建成后的效益分析和管理等,一应俱全。要知道在几年前,“小农水”项目建设可不是这一番场景。

“2014年以前,村级‘小农水’项目是由县里根据情况直接安排,村民筹资投劳兴建农田水利的积极性并不高。”鹿寨县水利局局长梁现平告诉记者,明明是村民家门口的事儿,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但好多群众并没有迫切的参与意识。

为破解水利项目建设易、管护难的“顽症”,鹿寨县推行的“水利项目竞争遴选”模式,阳光公开,极大提高了村民建设水利设施的积极性,增强了参加竞选村屯负责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经调查,目前全县95%的小型农田水利使用正常,85%有人维护有人管理。通过竞争遴选确定落户的80个农田水利养护维修资金的项目,惠及60个村屯共1.5万人,灌溉、改善农田或土地3.12万亩,取得了项目“大家‘争’、共同建、一起管”的效果。

梁现平介绍,该县目前遴选项目65个,安排奖补资金350多万元,带动群众筹资投劳折资500万元,全县形成了你追我赶兴修“五小”水利的火热局面。

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在推行水利项目竞争遴选立项模式的过程中,鹿寨县在充分听取乡镇、村屯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把水利养护资金项目主动权交给村屯,谁想要项目谁就参加竞争遴选。由业务专家组成的评委进行现场打分,纪检监察干部现场监督。通过现场打分、统分、报分,按得分高低进行排名,现场公布竞争结果,最终确定水利项目的得主。

“深知项目得之不易,群众在项目建设中显现前所未有的参与热情。”该县水利局一位负责人介绍,加上宣传到位,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如在临时占用地、征用地或表苗补偿方面,村委和群众表现出充分理解和支持,近年来实施80个项目中没有一个因此类问题而造成纠纷或无法开工。特别是在建设过程中如一些浆砌、泥水的活,有技术的群众都利用农闲时间,主动参加水利建设,拉料行车需要途经村中耕地、道路,群众也无偿支持。

项目落户后,县级水利部门在组织实施过程中采取全程跟踪督查,并细化监督管理内容来督促竞争者践行竞选时的表态和承诺。

项目建成经过验收合格后,实行县、乡镇、材屯三级参与移交。县水利部门指导推行农民用水户协会管理模式,调动了用水户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实现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统一管理,解决了管理主体“缺位”、权属不清的问题,使农田水利工程得到了有效的管理、保护和长久发挥作用。

(记者 韦继川 通讯员 杨继强 卓 越 文/图 原文编辑:周映)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