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

封面故事

向海而興,中國的又一次歷史機遇

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就必須抓住從海洋大國向海洋強國跨越的這一次歷史機遇。堅定走向海洋,全面經略海洋,堅決維護海洋權益和海洋安全,是我們這個從沉睡五百年中醒來的大國在航海新時代的命題與責任。

記者|姜浩峯

一艘是服役近6年的“遼寧”號,還有一艘是已經處於海試階段的國產航母。近來,一張中國雙航母同框的照片,在社交平臺瘋傳。尋找這張照片的源頭,來自於今年5月27日的大連造船廠。在先後完成既定的訓練與海試任務後,中國的兩艘航母首次出現“同框合影”的歷史性瞬間。

7月13日,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新客運大樓開始試運營。當天迎來了“盛世公主”號、“諾唯真喜悅”號、“地中海輝煌”號等3艘大型郵輪靠泊,接待出入境遊客量達到空前的2.1萬人次——這是中國郵輪母港歷史上首次出入境遊客超過2萬人次。而這一紀錄即將被刷新,原因是隨着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後續工程完工,如今其已形成“四船同靠”、年接靠國際郵輪800-1000艘次的運營能力,今後客運量有望超越“世界郵輪之都”美國邁阿密。

航母研發,不僅僅在於增強國防實力,更是能夠提升國家的海洋科研能力;郵輪碼頭吞吐量的提升,也不僅在於發展海洋經濟一方面,包括郵輪港建設、郵輪建造等,亦在提升中國的自主研發能力。

向海而生,向海圖強,本是古老的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自14世紀以來,明清兩代長期實施海禁,使得中華海洋文明萎縮到不堪的地步。曾經擁有海上最強大編隊——鄭和船隊的中華民族,在世界工業革命的前夜,錯失了大航海時代的到來。

如今的中國,再一次面臨歷史的機遇,甚至,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遇。當然,機遇也總是與挑戰並存……

大明鄭和曾經的輝煌

“孟席斯先生是雲南大學的老朋友,他於2003年訪問雲南大學,作了題爲《1421鄭和發現了美洲》的精彩演講,並多次到訪鄭和的家鄉昆明晉寧。雲南大學將會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並藉助這些珍貴資料進一步做好鄭和研究。”不久前,雲南大學副校長楊澤宇對彥·赫德森(Ian Hudson)如是說。

從英國遠道而來的赫德森,這次是代表年過八旬的加文·孟席斯(Gavin Menzies),向雲南大學捐贈81冊圖書和3萬頁研究資料。

2002年,在一個有200多人蔘加的學術發佈會上,孟席斯宣佈:“中國人最早繪製了世界海圖,鄭和船隊先於哥倫布到達了美洲大陸,鄭和是世界環球航行第一人。”加文·孟席斯爲了這個觀點研究了14年,足跡遍及120個國家,訪問了900多家圖書館、博物館和檔案館,將自己的發現寫成了一本書《1421:中國發現世界》,並頂着西方人的壓力出版了這部書。

儘管孟席斯的觀點至今不爲主流學界所承認——無論中外,主流學界依然認爲,發現美洲的是意大利人哥倫布,首次進行環球航行的是接受西班牙國王指令行動的葡萄牙人麥哲倫,其於1519年至1521年完成了壯舉。但有一點不容否認——鄭和下西洋的船隊,無論寶船的單體規模,還是編隊規模,都比哥倫布、麥哲倫的船隊要大,而鄭和下西洋的時間要比哥倫布更早。

據稱鄭和寶船單體摺合現今長度爲151.18米,寬61.6米,比一個足球場還要大。《明史·兵志》又記:“寶船高大如樓,底尖上闊,可容千人”。對南京鄭和造船廠的考古,發掘出一根約15米長的舵,和明史所述寶船大小相符。

學界有一種觀點認爲,鄭和寶船儘管體量巨大,但因爲構造的原因,無法跨越大洋。換言之,鄭和寶船是以靠近海岸線的航線到達非洲西海岸的。但無論鄭和七下西洋的航線是否重複、是否沿着固定的航線行進、是否是環球航行,在著名海權戰略學者、上海政法學院教授倪樂雄看來,鄭和艦隊的使命,在於把和平與友誼帶到了世界各地。很可惜,隨着政府實行海禁,中國的遠洋艦隊終於付諸東流。

2005年7月11日,是鄭和下西洋600週年紀念日。在此之前,當年的4月25日,經國務院批准,將每年的7月11日確立爲“中國航海日”,作爲國家的重要節日固定下來。

而就在鄭和七下西洋以後,在寶船被廢以後,意大利人克里斯托弗·哥倫布開啓了大航海時代。從1492年到1502年,在西班牙國王的資助下,哥倫布四次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大陸。

縱然哥倫布的船隊不過是三艘百十來噸的帆船,比之鄭和寶船頗有捉襟見肘之態,甚至他帶着給印度君主與中國皇帝的書信,卻將美洲誤認爲印度,但哥倫布確實踏上了美洲大陸。加之一代又一代歐洲航海家的遠行,讓歐羅巴的航海文明持續不絕。哥倫布不僅自己成爲了名垂青史的航海家,更爲整個西方世界帶來了未來數百年數之不盡的財富,乃至開啓了諸多西方強國的國運。

斯人已逝,鄭和早已不會說話。即便在如今的東南亞馬六甲一代殘存着三保太監的遺蹟,但後世各國的發展,早已爲鄭和、哥倫布、麥哲倫們做了最好的詮釋。

錯失航海大時代的代價

海禁並非始自明代。早在比之更早的元朝,即曾出現過“禁商下海”的命令,並曾罷廢過市舶機構。但總體上說,元朝朝廷旨在利用時松時緊的海外貿易政策,加強對商人的控制。而自鄭和下西洋之後,明清兩代的海禁是長期的,導致的後果就是閉關鎖國。

1493年,是明弘治六年。當哥倫布在加勒比地區折衝之際,地球的另一邊,巡按山東御史李善請築遼東邊牆。警覺的大明似乎隱隱約約感覺到了未來的邊患。一百多年後,努爾哈赤從遼東起兵,顛覆了大明,即便大明擁有從澳門葡萄牙人那邊山寨而來的紅夷大炮,也未能抵擋滿洲騎兵的進攻。

很難說16世紀中葉的中國統治者,是否能感受到西方已經船堅炮利了。起碼,在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門居住權的時候,中國的統治者是知道在西方有一個別樣的世界的。1582年8月7日,葡萄牙傳教士利瑪竇抵達澳門港。之後他在華南傳教,直到16年後終於到達北京。

如果這時的中國,哪怕張一張朦朧的睡眼,與世界多多交流,甚至更多追問這些西方人是怎樣來到中國的,或許,就會改變世界未來數百年的走向。

然而,彼時的中國,與海洋最爲接近的只有一些走投無路者。他們或是中國東南爲了逃捐逃稅不惜鋌而走險的人,譬如皖南汪直之輩,到近海與日本等地的海盜勾搭,成爲倭寇;或者亦有人到南洋“發洋財”,靠撈些海龜玳瑁發家致富。就一個國家來說,中國是遲緩的,對西方已經在發生發展的海洋文明是不明就裏的。可以說,明清更替之時的中國,喪失了在世界海權爭霸中主動出擊的最早的機會。

1659年,鄭成功海軍從吳淞口逆江而上,兵發南京。提起這段歷史,倪樂雄說:“鄭成功在南京城下偶然的戰術失誤,造成歷史第一次向中國關上了近代化的大門,中華民族喪失了一次自我更新的千載良機。假設依靠海上貿易立身的鄭成功軍隊能夠成功,那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用海上武力統一中國的特例,也許中國近代社會轉型將從19世紀中葉提前到17世紀後半葉,中西文化大規模衝突和交流的鋒面將在馬來西亞、菲律賓、文萊和印尼一帶展開,中國將提前200年和西方在同一起跑線上邁進並享受工業文明,中華民族也許會避免以鴉片戰爭爲開端的歷史劫數。”

新時代的命題與責任

比之16世紀的西班牙、葡萄牙,17世紀稱霸海洋的是“海上馬車伕”荷蘭。作爲海上爭霸的後來者,直到1581年,荷蘭還只是西班牙帝國的殖民地。但就在這一年,尼德蘭人贏得了民族獨立。

民族英雄鄭成功收復臺灣,正是因鄭氏水師戰勝了侵佔我國臺灣、澎湖地區的荷蘭人。

“海上馬車伕”荷蘭的崛起,某種程度上要拜英國所賜。正是1588年英國皇家海軍打敗了不可一世的西班牙無敵艦隊,才使得荷蘭有了更多貿易機會。當時的荷蘭商船與英國商船比較,數量多、體積大、效率高,組織也更完善。荷蘭是當時全世界商品集散的中心,荷蘭人的東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模式,亦爲英國人借鑑。

然而,荷蘭沒有一支從皇室到平民都鼎力支持的強大海軍。在《英國海軍如何改變現代世界》一書的作者布萊恩·萊弗裏(Brian Lavery)看來,“英國變爲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塑造了現代資本主義文明,這些都與皇家海軍有內在聯繫。”

一度,“日不落帝國”的強大是難以顛覆的,甚至後起的法國、德國,包括再後來的日本等,企圖通過戰爭,通過陸權戰勝海權等種種模式,都無法顛覆英國在全球的影響力與控制力。直到兩次世界大戰,在地球的另一端,從英國獨立而出的美國逐漸佔據了上風。

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蘭人、英國人、美國人,你方唱罷我登場,紛紛開向了世界舞臺的中心。而自我與世界隔離的中國,儘管也自1840年被英國人的堅船利炮轟開了國門,卻依然沉睡不醒,錯過了數次擁抱海洋的機會。1894年的甲午悲愴,1900年的庚子之變,1937年的淞滬之戰南京之失……敵人每一次都是從海上來。

錯失航海大時代的代價,是中國在長達五百年的光陰中不得不忍受落後捱打的屈辱。即便是在21世紀來臨之前的現代社會,威風全球洋麪的美國海軍,依然可以以搜查製造化學武器的原料爲名,在公海上強行扣留正常行駛的中國集裝箱貨輪“銀河”號達一個月之久。

當今世界,在科技進步的推動與人類發展的趨勢推動下,人類迎來了又一次航海大時代,也就是航海新時代,各國圍繞航海的競爭也呈現出新的態勢,歷史再次給了中華民族一次抉擇的機會。回顧往昔,無論葡萄牙、西班牙,還是荷蘭、英國,包括我們自己祖先的經驗教訓,值得我們深思。

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就必須抓住從海洋大國向海洋強國跨越的這一次歷史機遇。雖然我國的海運船隊規模達1.6億載重噸,位居世界第三;雖然我們的航空母艦已經前出大洋,大驅已經下水,但我們所面臨的海洋局勢複雜詭譎,海洋權益依然受到挑戰,從海洋大國向海洋強國的轉變仍然任重道遠。

黨的十八大明確要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習近平同志準確把握時代大勢,科學研判我國海洋事業發展形勢,圍繞建設海洋強國發表過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形成了邏輯嚴密、系統完整的海洋強國建設思想,爲我們在新時代發展海洋事業、建設海洋強國提供了思想羅盤和行動指南。今年6月,在出席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峯會後,習近平在山東視察時說,建設海洋強國,我一直有這樣一個信念。

堅定走向海洋,全面經略海洋,堅決維護海洋權益和海洋安全,是我們這個從沉睡中醒來的大國在航海新時代的命題與責任。

鏈接

7月11日,藍天白雲下的上海國際客運中心碼頭,迎來參加航海日艦船開放活動的市民。東海救101、海巡01、072A型大型登陸艦、海港49全迴轉拖船4艘艦船滿旗“披身”,迎接市民登輪零距離觀摩。

東海救101

“東海救101”輪是我國尺度最大、功率最大、航速最快、抗風能力最強、裝備最先進、救助功能最齊全的海洋專業救助船,可搭載中型救助直升機,具備有空中立體救助、水面快速反應、水下潛水打撈三位一體的綜合功能。2014年和2016年,曾先後兩次遠赴南印度洋執行馬航MH370失聯客機水面搜救和水下搜尋任務。

海巡01

“海巡01”輪爲海事巡航救助船,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裝備最先進、綜合能力最強的海事公務船,是中國第一艘兼具海事監管和救助功能的大型巡航救助船。正式列編五年多來,除了承擔海上應急值班、聯合巡航、搜尋救助任務外,還圓滿完成了馬航搜救、出訪四國、南海島礁建設保駕、“桑吉”輪事件處置等重大任務,展示了中國海事良好形象。

072A型大型登陸艦

072A型是我海軍主力登陸艦,具備一定隱身能力,船樓中間設置貫通式通道連通艦艏和艦尾甲板,艦尾部設有大型飛行甲板,可供中型直升機起降。艦體內部設置貫通式塢艙,艦內車輛載艇可由艦艏艙門跳板和後部塢門跳板進出。072A型可搭載724型氣墊登陸艇和中型直升機,可擔負兩棲登陸作戰、人員物資運輸,輔助補給等多種任務。

海港49

“海港49”是上海港復興船務有限公司下屬的一艘沿海航區全迴轉拖船,裝備對外消防炮滅火系統,排量1500立方米/小時,揚程120米,可以實現對外消防和救助。船舶最低配員爲9人,主要爲上海港區進出大型船舶靠泊服務。

更多精彩內容,

歡迎購買本期新民週刊

轉載請後臺聯繫週刊君,獲得授權!

轉載時,須註明作者、出處和微信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