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補不如食補

治病不如防病

【簡介】

鴨是爲餐桌上的上乘餚饌,也是人們進補的優良食品。鴨肉的營養價值與雞肉相仿。但在中醫看來,鴨子喫的食物多爲水生物,故其肉性味甘、寒,入肺胃腎經,有滋補、養胃、補腎、除癆熱骨蒸、消水腫、止熱痢、止咳化痰等作用。凡體內有熱的人適宜食鴨肉,體質虛弱,食慾不振,發熱,大便乾燥和水腫的人食之更爲有益。民間還傳說,鴨是肺結核病人的“聖藥”。

【性味歸經】

鴨肉——補虛、滋陰、利水

肉:味甘,性涼。

腳掌、嘴殼:味鹹,性溫。

肉:歸脾、胃經。

腳掌、嘴殼:歸肝經。

【醫學記載】

1、《綱目》:鴨,水禽也,治水利小便,宜用青頭雄鴨。治虛勞熱毒,宜用烏骨白鴨。

2、《本經逢原》:鶩,溫中補虛,扶陽利水,是其本性。男子陽氣不振者,食之最宜,患水腫人用之最妥。黑嘴白尾者,治腸胃久虛。葛可久白風膏用之,取金水相生之義。綠頭老鴨,治陽水暴腫,《外臺》鴨頭丸用之,取通調水道之義。

3、《醫林纂要》:鴨(肉)能瀉腎中之積水妄熱,行脈中之邪溼痰沫,故治勞熱骨蒸之真陰有虧,以至邪溼之生熱者,其長固在於滋陰行水也。去勞熱,故治咳嗽,亦治熱痢。

4、《別錄》:補虛除熱,和藏府,利水道。主小兒驚癇。

5、孟詵:補中,益氣,消食。消毒熱,利水道,治小兒熱驚癇,頭生瘡腫。又和蔥鼓作汁飲之,去卒煩熱。

6、《日華子本草》:解丹毒,止痢。

7、《滇南本草》:老鴨同豬蹄煮食,補氣而肥體;同雞煮食,治血暈頭痛。

8、《本草通玄》:主虛勞骨蒸。

9、《本草匯》:滋陰除蒸,化虛痰,止咳嗽。

10、《隨息居飲食譜》: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止嗽息驚,消螺獅積。

【食療功效】

1、有大補虛勞、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止咳自驚、消螺螄積、清熱健脾、虛弱浮腫等功效;主治治身體虛弱、病後體虛、營養不良性水腫等。

2、鴨肉中所含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較其他肉類多,能有效抵抗腳氣病,神經炎和多種炎症,還能抗衰老。

3、鴨肉與海帶共燉食,可軟化血管,降低血壓,對老年性動脈硬化和高血壓、心臟病有較好的療效;

4、鴨肉與竹筍共燉食,可治療老年人痔瘡下血。因此,民間認爲鴨是“補虛勞的聖藥”。肥鴨還治老年性肺結核、糖尿病、脾虛水腫、慢性支氣管炎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