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演唱會還有

3669天

知識就是力量,歡迎回到2049。今天距2029年北京工人體育場個人演唱會還有3669天。

在上週五的節目中,我們介紹了石油的產生與油氣田的形成,今天我們就要給石油挖出來爲我們所用了,歡迎收看大型娛樂節目回到2049第四季第18集《文明血脈:石油的勘探與開採》。

理論與實踐均證明,石油在地球上蘊藏的數量是非常有限的,且分佈極不均勻。而要尋找到具有工業價值的油氣田,我們不可能鑽到地下去尋找,也不可能通過鑽井的辦法,在地球表面上一個點一個點地去進行地毯式搜尋。那麼究竟該如何是好呢?

也和所有關乎認識世界的問題一樣,對於如何發現油氣藏,人類也經歷了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起初人們以尋找油氣苗爲線索,後來以石油地質理論爲指導來進行預測,而到了今天,我們將先進的理論與先進的探測技術相結合,採用正確的勘探程序,有效地降低了勘探風險,大大提高了勘探成功率,加速了油氣藏的發現。

首先我們來看最傳統、最粗暴的方法,也就是尋找油氣苗。油氣苗是地下油氣藏在地表最直接、最明顯的標誌,早期的找油工作,勘探人員都是在野外一靠自己觀察,二靠打聽老鄉,來尋找石油及其跡象,像是裸露在地表的瀝青或冒氣泡的泉水,都可能預示着此處地下含有油氣。雖然這種方法看起來很糙,但確實爲油氣田的發現立下過很大的功勞,比如我國的克拉瑪依大油田就是通過這種方式發現的,克拉瑪依油田附近有一個由瀝青堆積而成的“黑油山”,當我國的石油工作者在1955年發現這座黑油山的時候,頓時感到excited起來,於是就開始熱火朝天地開幹了。而至於這個黑油山的成因,我們在上週五的節目中介紹過,在石油運移的過程中,如果遭遇地層斷裂,石油便有可能向地表逸散,逸散到地表的石油被氧化,於是就形成了瀝青,所以說這個黑油山自然也是油氣苗,只不過油被氧化了而已。

克拉瑪依黑油山

我們基本上可以說,凡是有油氣苗的地方,就表明有石油或天然氣的存在。油苗的形態有很多類型,有的是含油地層直接在地表大面積的裸露,比如柴達木盆地的油砂山。有的是地層斷裂,至今還在不斷地往地面冒出油氣流,流向低窪地或溝川之中,這被稱爲“石油溝”或“石油河”。還有的從地下滲透到地面後,經過長時間的揮發,逐漸變成了又黑又稠的石油,抑或者是經過揮發與氧化,變成了乾涸的瀝青或地蠟,比如剛纔說到的克拉瑪依的黑油山。除了以上這些之外,還有一種看不見的油苗,它們存在於岩石之中,包括碳酸鹽巖的晶洞、砂礫岩的粒間孔隙或裂縫,都是它們的藏身之所,在野外找油時,用鐵錘打開岩石,原油就會暴露出來,並散發着令人陶醉的濃郁的石油氣味,這氣味是啥,這氣味就是社會主義的新生活啊。

油砂山

石油河

相比於油苗,氣苗自然就要活躍得多了。最容易發現的就是水塘中的氣苗,它們會不斷地冒出氣泡,而根據單位時間內冒出的氣泡的多少和大小,石油工作者就可以判別產氣量的大小。產氣量較大的氣苗,在水塘中就像開水沸騰一樣,翻滾不停。而在水域以外的氣苗,一般就不易被發現了,不過由於天然氣極易燃燒着火,遇到電閃雷鳴或明火便會燃燒,所以通過這種方式也可以找到氣藏。不過最好還是要祈禱這個冒出來的氣苗不要燒得太猛,否則無法撲滅也就對地下的氣藏無處下手,比如最爲出名的便是位於土庫曼斯坦境內的“地獄之門”,這處氣苗已經燃燒了47年,每年白白流失好幾個億,但至今人們也沒有想到很好的撲滅辦法,着實讓人惋惜。

地獄之門

當然了,有油氣苗存在的油氣藏畢竟是少數的,而且這些油氣藏一般埋藏淺,容易被破壞。其實油氣苗的存在,正是油氣藏被破壞的直接結果。在我國的雲貴等地,地表油氣苗十分普遍,這正是由於該地地質活動活躍所造成的。事實上,絕大多數的油氣藏都深埋地下,比如大慶油田、塔中油田等,這些油田的地面都沒有油氣苗的痕跡,而油層一般深埋1000-3000m,既看不見又摸不着,那麼這些石油又該如何尋找呢?自然就要靠科學的理論,以及先進的探測方法、手段和技術了。

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如何運用先進的石油地質理論,來指導油氣藏的尋找。1855年,美國石油地質學家懷特發現,油氣都聚集在背斜構造之中,所謂的背斜,就是指岩層發生褶曲時,形狀向上凸起的部分,而向下凹陷的部分則被稱爲向斜。可見,這個背斜就像是一口倒扣在地下的鍋,向上運移的油氣被倒扣的鍋給蓋住,油氣就會進入鍋中聚集成藏,懷特正是藉此提出了“背斜理論”。果不其然,在懷特理論的指導下,人們發現了大批的油田,大大促進了石油工業的早期發展。可以說,直到今天,背斜理論對依然對油氣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曾說:找油,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找背斜。

背斜與向斜

李四光

而隨着油氣勘探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的不斷累積,人們逐漸發現,油氣不僅可以聚集在背斜之中,也可以聚集在其他形式的地質空間之中。於是在上世紀30年代,“圈閉理論”得以誕生,關於這個圈閉理論,我們在上週五的節目中已經詳細介紹過,簡單來說就是,圈閉理論認爲:油氣不僅可以聚集在背斜中形成油氣藏,也可以在非背斜的其他空間中聚集成藏,而且,凡是能夠阻止油氣在儲集層中繼續運移,並在其中聚集起來的空間場所,都被稱爲“圈閉”,背斜僅僅是衆多圈閉類型中的一種。可以說,圈閉理論的提出,大大開闊了人們的找油視野和領域,結果在巖性變化、不整合、古地貌以及火山岩等多種地質體中,人們都發現了大量的油氣藏。

而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石油地質學家又提出了“含油氣系統”理論,該理論認爲,儘管圈閉是形成油氣藏的空間,但它並非控制油氣藏形成的唯一因素,事實上,油氣藏的形成,是生、儲、蓋、運、圈、保六大要素,在時間與空間上的有利配合,任何一方面的缺失和不利,對油氣藏的形成和保存都有着重要影響。也就是說,油氣從生油氣區到圈閉聚集成藏,是一個動態平衡過程,油氣的聚集部位是有規律的,與油氣的生、運、聚、散共同構成一個動態系統。目前,“含油氣系統”理論已經成爲了全世界指導油氣勘探、有效降低勘探風險的重要理論。

1952年,美國石油地質學家普拉特在《找油的哲學》一文中提到:石油就在地質學家的腦海中。這句話說得可以說是很有水平,也說明了科學的理論對於尋找油氣田、預測油氣藏存在的重要性。

當然了,再先進的理論也只是能幫助我們指出尋找油氣的領域和方向,指導人們從戰略上和宏觀上,把握油氣的分佈規律,而在實際中,要想尋找到具體的油氣聚集地帶,找到油氣藏實體的藏身之所,還必須確認理論所指示給我們的位置到底對不對,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藉助於先進的勘探技術、方法和手段。

總的來看,目前石油勘探主要是三種技術:地質遙感技術、地震勘探技術以及地表化學勘探。

首先我們來看地質遙感技術。所謂的遙感,顧名思義,就是遙遠的感知。遙感技術是根據電磁波的理論,不直接與研究對象接觸,而是應用現代高新技術,從高空或遠距離,通過遙感器對研究對象進行特殊測量的一種方法。具體到地質遙感,就是通過地球資源衛星所拍攝的地球表面的照片,進行地質解釋,使人們認識和掌握地質情況、地質規律,來爲經濟建設服好務。其理論基礎在於,不同的地質體,由於組成它們的分子及原子的種類、數量和排列方式,都存在着不同,所以,它們本身所特有的發射和吸收電磁波的性質也會有所不同。衛星照片可以記錄不同地質體所反射的電磁波段的特性,由此,人們就可以利用這個特性,把衛星照片上不同地質體的光譜記錄下來,通過儀器將圖像的光信息轉化成電信息,再將不同的電信息用不同的數字來表示,之後,再通過計算機完成不知道高到哪裏去的計算,最後就會獲得目標物的真實圖像,也就是“衛星地質照片”。通過地質工作人員對衛星照片的解釋,結合地面調查和採樣分析研究,就可以確定油氣藏的位置、規模和形態。

衛星地質圖像

除了對地質體進行暗中觀察之外,另一方面,油氣藏中的揮發成分,在各種地質條件的作用下,會以各種方式通過緻密覆蓋的地層中的微小孔隙,從而滲透到地表,然後被土壤吸附併發生化學作用,造成土壤礦物成分的變化以及植物生長的變異。這種自然景觀的變異以及土壤、岩石所發生的變化,就會導致在遙感圖像上,出現獨特的影像差異,同時,油氣微滲漏範圍內的地物電磁波譜特徵,也會發生變化,這也可以爲我們找油提供方向。

可以說,遙感技術能很好地解決宏觀的石油地質問題,在進一步縮小勘探範圍、明確勘探目標上,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別是在像沙漠、山嶺和高原等人跡罕至的地方,衛星遙感技術的作用體現得更爲突出,在這些地方找油,衛星往往都是先鋒。比如說在我國,遙感技術作爲一種快速、經濟的油氣勘探手段,就在西部地區的油氣勘探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當然了,遙感技術也有其侷限性,主要就體現在它對小範圍的微觀地質問題,反映的精度比較低,同時,如果圈閉埋藏較深,遙感技術也沒轍。所以,要將地下各種圈閉有效地尋找出來,我們還得在地面上再下一番功夫,而這便是地球物理勘探技術,簡稱物探技術,這項技術是根據地下岩石地層以及流體的某些物理性質的差異,來查明地質構造,從而判斷地層巖性和推測流體性質,主要包括重力勘探、磁法勘探、電法勘探和地震勘探等等。今天我們主要介紹地震勘探,因爲這是與實際的找油行動最密切、最不可或缺,也是最重要的物探技術。

所謂的地震勘探技術,並不是說我們坐在這等一場地震,那就是作死了,而是利用地震波來對地層和流體進行檢測,從而尋找油氣圈閉。打個比方,這就好比是我們買西瓜的時候都拍一拍,地震勘探技術就是我們拍一拍地球,看看裏面有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爲我們所用。當然了,地球太大了,拍是拍不動的,所以我們就要用引爆炸藥的方法來引起人工地震,也就是在地表打個洞,裝上炸藥引爆它。爆炸使得地下岩石產生彈性振動,彈性振動向地下深處傳播就會形成地震波。地震波在向地下傳播的過程中,由於不同岩石的密度等物理性質不同,在遇到不同岩石之間的界面時,就會產生反射、折射和透射。在地面上,利用儀器觀察、分析反射到地面的反射波,依據反射波傳播的時間、速度等,就可以瞭解地下深處岩石界面的彎曲、斷裂情況,再加上反射波的振幅、頻率以及相位等特徵參數,就可以判斷岩石的性質、流體的情況等等。

具體來說,地震勘探技術主要有三個環節,分別是:野外採集、地震資料的處理與地震解釋。簡單說一下這三個環節。野外採集是地震勘探的第一步,也就是引發人工地震,之後收集地震波數據。具體用到的裝備是“檢波器”,將檢波器的一端插入地下,然後在規定的位置鑿孔,裝上炸藥並引爆就行了,之後檢波器就會把地震波的各種信息記錄下來,並傳送到地震勘探儀上。第二個環節是地震資料的處理,主要裝備就是計算機,處理的內容主要有濾波、靜校正、動校正、疊加、偏移等等。估計這些你也不懂,當然了我也不懂,而對這些內容進行處理的目的,就是過濾掉各種干擾波,消除無用的信息,疊加有用的信息,使其放大、增強,將剖面上偏離的地層正確歸位,最後得到真正反映地下構造形態以及各地層反射特徵的信息。第三個環節就是地震資料的解釋了,主要工具就是地質工作者,地質工作者根據地質知識,結合地震波的傳播原理,就可以確定斷層和褶皺、推測巖性和流體性質,最終就可以發現油氣藏的具體位置。在過去,地質解釋完全依靠人工,但現在大多采用人機聯動的方式。

檢波器

另外,根據地震探勘的精度和方式,分爲二維地震勘探和三維地震勘探。二維地震勘探,就好比是給西瓜切開,然後觀察西瓜的剖面,世界上很多著名的油田,像是中東油田、墨西哥灣油田、北海油田、裏海油田,以及我國的大慶油田,都是通過二維地震勘探方法來發現的。不過,在二維地震方法取得成功的同時,地震勘探專家們也清楚地認識到了它的不足,那就是地震波事實上是在三維空間傳播的,所以二維地震法很多時候所得到的數據存在着偏差,於是在上世紀70年代,隨着計算機技術的進步,三維地震勘探投入了工業使用。

三維地震就是在地表面的一塊麪積內,以很小的間隔,同時觀測地下空間內各個方向的所有反射。顯而易見的是,這種方法要比二維地震不知道高到哪裏去了,它具有信息量大、準確度高、反映地下客觀存在的真實性強,以及實際應用面寬的優勢。特別是一些在二維地震中難以發現的小圈閉和一些特殊的地質構造、地質現象,都能從三維地震的資料中很好地反映出來。當然了,三維地震也有其缺點,那就是需要地質工作者在野外採集資料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都要比二維地震大得多,花錢也多。所以把二三維結合起來,那就是很好的選擇。比如說現在通過二維地震法,石油工作者發現了一個複雜的含油構造帶,雖然沒有發現石油,但研究認爲這地方極有可能含有石油,於是就要請三維地震法來出馬了。

在油氣勘探中,經常可以聽到“亮點”找油的說法,所謂的亮點,就是通過計算機處理出來的地震剖面,有時會出現又粗又黑,形狀好似一隻眼睛的圖像。其產生的原因在於,地層中的油氣爲流體,與岩石相比,流體具有明顯不同的性質,比如地震波在不含油氣的砂石中的傳播速度爲每秒5200米,但充滿油氣後,速度就降爲每秒2500米,這種突變便是亮點產生的原因,通過亮點的形態,可以很好地瞭解到地下油氣藏的幾何形態。

亮點

不過有時候,地下有些緻密的、堅硬的巖體和火成岩體,同樣也會出現地震波速度突變的界面,從而形成亮點反射,這種亮點被稱爲假亮點,所以在發現亮點時,應該充分結合地質資料加以綜合分析。

除了遙感勘探、地震勘探之外,還有地表化學勘探。正所謂沒有不透風的強,同樣的,也沒有不透油氣的地層。由於油氣是一種複雜的有機化合物,是一種能流動、滲透和擴散的物質,所以,油氣藏上方的地表及其周圍,常常形成某些異常,另外,由於某些物理化學或生物的作用,一些稀有金屬和生物也會發生異常,於是,我們便可以利用一些化學的、物理化學的或生物化學的方法,來發現地下油氣藏的所在。主要方法有:氣體測量法、發光瀝青法、水化學法和細菌法等等。

好了到現在爲止,通過各種或是傳統的、或是先進的勘探技術,我們已經查明瞭某地地下就是有石油,那麼是不是接下來就可以開始幹了呢?還不能着急。因爲無論是用理論來進行預測,還是採用各種方法和技術來指導找油,這些都還是紙上談兵,是騾子是馬,還得拉出來遛遛,到底地下有沒有石油,如果有,含油層位及深度又如何,以及有沒有工業開採價值等等,只有靠鑽井來驗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現在前戲已經完成,我們就要正式入穴了。

首先要進行的是地質錄井。所謂的地質錄井,就是觀察記錄鑽井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地質現象,目的是及時發現含油氣顯示以及取得含油岩樣。地質錄井包括三項重要工作,分別是:鑽時錄井、泥漿錄井與岩屑錄井。

鑽時錄井,就是記錄鑽穿單位地層厚度所需的時間,來觀察和研究地下地層的變化,由於含油氣層孔隙發育,縫洞很多,所以鑽時時間少,所以在鑽時小的地層中,應該加強對油氣顯示的監測,一旦發現油氣顯示,就可以從鑽時曲線上知道油氣層的深度。

泥漿錄井是指在鑽井過程中加入泥漿,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爲了降低因鑽頭轉動與岩石的摩擦而產生的高溫,可以起到防止井噴、清除岩屑和保護井壁的作用。另一方面,泥漿的循環可以從井底攜帶上來油氣,從而可以幫助我們判斷地下的含油氣量。在鑽井開始以後,泥漿就開始不停地循環着,如果鑽井過程中遇到油氣層,油氣就將被循環的泥漿帶到井口,當油氣量較少時,泥漿中會有油花或氣泡出現,而當油層能量高時,泥漿中會出現大量的油塊和氣泡。不過,泥漿錄井時也要注意防止被假象所迷惑,有時候,地面上的各種油污,比如機器上的柴油或機油等會混入泥漿,再者,泥漿處理劑發酵也會產生氣泡。

第三項工作是岩屑錄井,這裏的岩屑是鑽井過程中被鑽頭攪碎了的岩石碎塊或碎片,它們被不斷循環的泥漿從井下攜帶出來,這是鑽井中直接反應地層的一種實物資料,所以,岩屑錄井的地位,一般要高於鑽時錄井和泥漿錄井。岩屑錄井的首要任務,自然就是發現油氣層,也就是從中揀出含油的岩屑出來,發現含油岩屑之後,要進行重點的觀察描述,確定油層的深度與厚度,並判斷油層的層數。

既然岩屑錄井如此重要,那麼我們可不可以來一通更爲生猛的操作呢?當然可以,這就是“取心”。在鑽井過程中,用特製的工具對地下岩層取出岩石樣品,取出來的圓柱形岩石就是“岩心”。取心方法有兩種,一是鑽井取心,二是井壁取心。由於取心操作比較費勁、費錢,而且還會影響鑽探進程,所以,取心前要事先確定取心層段,尤其是事先預測的含油氣層段。岩心可以最真實地反映所取地層的含油氣情況,常見岩心含油的情況有:飽含油、油浸、油跡、油斑等。

岩心

在一口井完井之後,儘管前面採用了各種錄井手段和取心觀察,但是仍有可能漏掉油層,這時就要採用地球物理測井的方法,來對鑽井所揭示的各個地層,從井底往上連續測量,以發現漏掉的油氣層。地球物理測井的原理是,油氣層的物理性質與其他地層的物理性質不同,也就是說,油氣層有自己獨特的物理性質,在各種檢測儀上有獨特的響應。鑑於此,就可以利用一種叫做測井儀的裝置,在完井後從井底到井口,依次測定各個地層的電阻率、自然電位、自然伽馬、聲波時差等值,並以此來判斷油氣層的情況。

測井儀

可以說,地層中儲藏的是油還是氣還是水,只要根據地球物理測井資料,並結合其他地質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就可以判斷出來。到此爲止,地下有沒有油,油氣層的深度、厚度,以及油氣的含量等等,石油工作者就基本可以確定了。下一步就要搞出來一點油,正八經地看看了,這便是試油或試氣。這是鑽探工作的最後一個步驟,它的任務是對已發現的油氣層進行測試,以計算油氣產能、研究油氣性質。試油與試氣的主要措施是射孔,也就是用特製的射孔槍,向測試的油層中打入射孔彈,將套管水泥環炸開,降低其壓力,引導油氣從油氣層中流出來。通過試油或試氣,我們就可以最終確定所發現的油氣藏是否具有工業開採價值,如果有,那麼這就標誌着找到了一個新的油氣田了。

通過以上所說的所有這些,我們可以發現,油氣勘探雖然是一項風險很大也很辛苦的事業,但它也有其自身的規律可循,人們在長期的勘探實踐中,從成功的巨大喜悅和失敗的慘痛教訓中,總結出了正確的油氣勘探程序,加速了油氣田的發現。總結一下前面說的步驟,首先是根據理論來預測某地是否含有油氣,然後通過地質遙感、地震勘探等先進技術手段,來間接地確認某地是否含有油氣,再之後進行錄井操作,來直接確認地下油氣的方位,最後試油與試氣,來計算油氣產能、研究油氣性質,最終確定所發現的油氣藏是否具有工業開採價值。這一套流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事實上,一個油氣田的發現,從開始尋找到鑽出第一口工業油氣流井,短則數年,長則十數年甚至數十年。遙想當年,西方那些不知道高到哪裏去的地質工作者,都作出了“中國無油”的結論,但就是在那樣一個積貧積弱,工業生產能力極其低下的年代,我國的石油工作者,克服萬千險阻,跋涉萬水千山,以人定勝天的豪邁氣概,根據我國的成油地質條件,經過長期大量的勘探實踐,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石油勘探之路,發展起了獨立自主的石油工業,所在今天也藉此機會,我們向新中國的石油工作者表示由衷的敬意。

好了,油氣田已經發現,下面就要把油給拿出來了,這便是石油的開採,常見的採油方法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自噴採油,第二種是機械採油,第三種是向油層補充能量開採。

先來看自噴採油。石油可以像噴泉那樣自己從油井噴出,這被稱作“自噴油井”,這種井的採油方法就是自噴採油。石油在地下深處承受着巨大的壓力,一旦被井鑽到,油層就會與地表連通,在巨大壓力的作用下,石油將從井下向上噴出。當然了,石油能不能自噴出來,是由油層壓力的大小來決定的,壓力大,噴勁就大,壓力小,噴勁就小,小到一定程度就噴不出來了。除了來自地層的壓力之外,石油在油管裏不斷上升的過程中,壓力逐漸下降,這使得溶解在石油中的天然氣就如同汽水中的二氧化碳一樣,不斷地分離出來,併發生膨脹,從而推動石油在油管中加速升到井口。顯而易見的是,如果石油都可以自己從地下噴出來,那我們就省去了不少麻煩事兒,不過也不能讓它們胡亂噴,還是要施加一定的控制的,也就是說,要安一個水龍頭,在石油工業中,這個水龍頭被稱爲“採油樹”,採油樹上的油嘴就可以調節油井產量,油嘴的直徑小的僅有兩三毫米,大的有兩三釐米。

採油樹

整體來看,自噴井的產量一般來說都是比較高的,像是中東地區的一些自噴油井,日產量可達上萬噸,我國的華北油田也是自噴井,日產量也可以達到千噸。由於自噴採油不需要複雜昂貴的設備,油井管理也比較方便,是一種經濟效益較高的採油方法,所以在油田開發過程中,人們都儘可能的設法保持油井能夠長期自噴。

當然了,油田在開發過程中,會出現各種情況,有的由於地層能量逐漸下降,已經不能使油井保持自噴,有的雖然可以自噴,但產量不行,有的油層原本壓力就過低,或者油很稠,自噴舉升摩擦力過大,一開始就不能自噴,也有的油井位於油田邊緣,由於天然氣含量少,黏度大、流動性差,大部分也不能自噴。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採用機械採油了。主要的機械採油方式有抽油機採油、潛油電泵採油、水力活塞泵採油和氣舉採油等等。我研究了一下,發現這幾種方式一個我也說不明白,所以放棄,總之就和抽水差不多,但是要更復雜。

隨着油田的開發,油層壓力不斷下降,這時候,油氣不但不能自噴,往往機械採油也有點費勁了,於是,我們就要向油層內補充能量了,常用的辦法就是注水或注氣。特別是注水法應用範圍最廣泛,因爲水來源方便,而且效果很好。不過,注水操作也並不簡單,首先要在油田上按照開發方案的設計鑽一個注水井,注水井的結構和採油井相似,不過它的管道要塗上防腐材料,以防生鏽。另外,注水井在正式注水之前,還必須進行排液,也就是用大的油嘴先採一段時間的油,這是爲了把鑽井時污染在油層中的雜物給排出來,並使得井底形成一個低壓區,爲注水創造條件。最後,注入油層的水也不是隨隨便便的大江大河水,爲避免水中的雜質堵住油層孔隙和腐蝕設備,還要求每公斤注入水中,不能含有超過2mg的雜質和0.5mg的鐵。至於注氣這個方法,一般來說是注入天然氣,很多國家把油氣採上來之後,都不捨得用天然氣,於是就把天然氣重新注回油氣藏,這樣一來,既可以把石油給頂出來,還可以起到貯藏天然氣的作用。

油氣搞上來之後,下一步面臨的問題就是儲運了。事實上,開採出來的油氣,並不是直接拿車就給裝走,還是要經過一些簡單處理的。首先就是要進行計量以及油氣分開等簡單處理,這被稱作“油氣集輸”,油氣集輸的起點就是油井井口,而終點則是礦場原油庫,抑或是輸油、輸氣管線的首站。石油和天然氣從油井裏噴出來後,首先進入油氣混輸管線,並通過管線輸送到轉油泵站,這一段屬於油氣集中的階段。之後,原油進入轉油泵站後,油氣經分離器和原油脫水、脫鹽、脫硫等穩定處理後,將原油經輸油泵加壓進入輸油管線,送到油田上的油庫中去。最後,天然氣通過低壓輸氣管線,輸送到壓氣站加壓,之後就可以直接送往用戶了。而原油則會通過石油管線、鐵路、公路、水路等,源源不斷地送往石油化工廠進行加工利用。

好了至此,利用兩期節目的時間,石油的產生、油氣田的形成、石油的勘探、開採,這一完整鏈條便理順完了,按理說還應該有一個石油的加工,但一方面由於這部分的內容比較獨立,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最近正在搬家,時間比較緊張,畢竟後面這些破爛給倒騰到另一個地方得費點勁了,所以我就打算不要臉地把石油加工這一話題單獨做成幾個短篇,短怎麼了,短怎麼了,短就不能滿足你了嗎?

在上期節目中,我們讚頌了自然的偉大,而我們今天之所以可以過上現代化的美好生活,除了要感謝自然的慷慨饋贈之外,還要感謝無數石油工人的辛勞付出。有時候,我會很懷念當時的年代,那時候,我們崇拜的是助人爲樂的雷鋒,是鞠躬盡瘁的焦裕祿,是視死如歸的向秀麗,是默默無聞的鄧稼先,還有那身先士卒的石油工人王進喜。我們崇拜他們,事實上,並非崇拜的是一個人,而是作爲一個人,他身上所蘊藏的人的力量、人的品格、人的奮鬥。或許,這正是如今這個時代,當我們崇拜蔡徐坤、吳亦凡、鹿晗的時候,所要反思的問題,我們都有偶像、都有榜樣,但我們究竟該崇拜什麼?

王進喜

王進喜曾說:做人就是要有一股氣,對一個國家來講,就要有民氣,對一個集體來講,就要有士氣,對一個來講,就要有志氣。正是在這三股氣的推動下,在那個百廢待興的時代,當國外的專家學者,斷言中國人沒有能力開發大慶油田這樣規模的油田時,我們的石油工人,在黨的領導下,依靠自己的智慧、勇氣和力量,憑着“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憑着幹事業“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艱苦奮鬥精神;憑着“要爲油田負責一輩子幹工作要經得起子孫萬代檢驗”,對工作精益求精,爲革命“練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學求實精神;憑着不計名利,不計報酬,埋頭苦幹的“老黃牛”精神,開創了我國的石油工業,把中國石油落後的帽子甩到了太平洋裏去。

誠然,當年的艱苦環境如今已不復存在,但是,有一種東西卻始終珍藏在人們心中,它不因事物表象的演變而變色,也不因時代的演進而落伍,這就是跨越時空、永葆青春的石油精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