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除了撒謊,Peipei等人的研究還發現那些被謊言養大的孩子,未來更容易出現攻擊、破壞規則和侵入性行爲。孩子會對你的“謊言”習慣化。

媽咪讀呀

01

“再鬧!再鬧就把你丟出去!”孩子在家大吵大鬧,講理無用,糾正無效,無奈之下只好說出這樣的謊言威懾孩子。這樣情況想來在許多家庭中都非常常見。

“你不乖我就不要你了。”

“你爸爸不需要不聽話的孩子。”

“隔壁的小寶特別聽話,你再不聽話我們就養隔壁家的小寶,不要你。”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寶,怎麼可能不要?撒謊威懾孩子也是出於無奈,因爲孩子一被嚇到,就立馬乖乖聽話。看上去這樣的謊言“立竿見影”。

可是,這樣的“謊言”威懾真的有用嗎?

短期內,孩子被嚇到,於是膽戰心驚不再哭鬧,可長期來看,這樣的辦法有用嗎?

孩子會對你的“謊言”習慣化。當他發現自己一而再再而三被威脅,家長卻沒有實際反應,他很快會發現這樣的謊言不會兌現的事實。於是此時你的“謊言”會失去威懾力,孩子只會有恃無恐。

如果父母不能履行承諾,最好不要說出口,因爲這些話會給孩子造成影響,結果難以估量。

前段時間,有一個火爆的綜藝節目叫《做家務的男人》中,其中有一幕讓人印象深刻。當時,袁弘和妻子張歆藝聊天並問她:"如果可以回到過去的話,重新活一次的話,你會願意嗎?"

很多人其實都有再來一次的想法,沒想到張歆藝一口回絕:“我不回,我小時候太苦了。"爲什麼呢?原來,張歆藝回憶說,小時候媽媽總是承諾說"只要你考試考了班裏的前幾名,我就獎勵你給你買一雙99塊錢的小白鞋"。

可是,不管她如何發奮唸書,哪怕在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考進班裏的前幾名。等回家一報告媽媽,媽媽卻始終沒有兌現承諾。從那天起,張歆藝就發誓,自己有朝一日賺錢了、長大了,要給自己買很多很多的小白鞋,而現在的她也是很偏愛小白鞋,主要是爲了彌補童年的遺憾。

可見,隨口的承諾對孩子而言,卻是一諾千金。

02

你的“謊言”害了孩子

誠實是美好的品質,你的謊言讓孩子學會了撒謊。

孩子行爲的學習是一種社會學習,是從模仿身邊的人開始。父母總是告訴孩子要誠實,可自己卻不以身作則,孩子對此也會有所覺察,最終這種矛盾讓孩子發現了,他們將難以接受父母告訴自己要誠實的教育。

Peipei等人的研究詢問了379名新加坡成年人他們童年時是否有被父母欺騙,現在是否也同樣向父母撒謊。結果發現,那些報告小時候被父母欺騙的兒童,長大後更多地向父母撒謊。

你的謊言使得孩子更糟。

除了撒謊,Peipei等人的研究還發現那些被謊言養大的孩子,未來更容易出現攻擊、破壞規則和侵入性行爲。在未來的社會融入中,他們會潛移默化受到從前的謊言的影響,與人接觸時也會更多地採用威懾、脅迫等手段,並且沒有耐心去解決困難,採用破壞規則的捷徑。

03

該如何和孩子交流?

可孩子因爲經驗的不足,一些事情實在是難以向孩子解釋。

“媽媽,我是從哪裏來的?”“你是從垃圾桶裏撿來的。”

“媽媽,我是天上的天使嗎?”“你是天上最可愛的天使。”

“你剛纔的表現太好啦,你是最棒的,寶貝!”

其實,也有很多能增長謊言能增長孩子的自信心,並不是所有的謊言會造成不良的影響。Peipei等人還補充調查了謊言的類型,發現那些爲了顯示父母權威的謊言(例如:你不乖乖聽話,我就把你扔出去)影響更糟。因此,在與孩子交流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 有時候謊言的威懾是家長爲了塑造自身的權威形象。可孩子不是你的下級,別嘗試在孩子面前樹立你的權威形象。簡而言之,別把工作中的那一套照搬於家庭的教育當中。

第二, 也許有時候情況很複雜,難以向孩子解釋,撒謊確實是一條“捷徑”,但能替換的解決方式很多,比如向孩子坦白情況,提供選擇,陳述身爲父母的難處等等,孩子不是不懂,他們能做到的體諒比你設想的常常更多。

第三, 父母應該更加註意自己的言行,簡單的一言一語遠比父母自己所設想的影響更大。因此,言出必行,爲孩子以身作則。

第四, 區分好的“謊言”和壞的“謊言”。好的謊言是白色的謊言,是爲了增長孩子的自信心;而壞的謊言是自私的謊言,別爲了家長的自身利益輕易向孩子撒謊。

【參考文獻】

Peipei Setoh, Siqi Zhao, Rachel Santos, Gail D. Heyman, Kang Lee. Parenting by lying in childhood is associated with negative developmental outcomes in adulthood.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2019; 104680 DOI: 10.1016/j.jecp.2019.104680

內容/八點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