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故事中的梁山好汉武艺高强、重情重义,就连反派角色也是深入人心,其中有一人叫王禀,是童贯手下的奸诈小人,正是他的陷害,导致阮小七被剥夺官职。由于作战有方,王禀很快得到朝廷赏识,派往辽国战场作战,参与了白沟之战,当时童贯、种师道等人不懂作战,乱指挥一通,使得宋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幸好王禀的到来,合理地调兵遣将,终于将宋军的伤亡降到最低。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主要讲述一百零八好汉反抗欺压,齐聚梁山的故事,在社会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中国小说的典范。故事中的梁山好汉武艺高强、重情重义,就连反派角色也是深入人心,其中有一人叫王禀,是童贯手下的奸诈小人,正是他的陷害,导致阮小七被剥夺官职。
光看水浒的话,王禀的确是一个势利小人,为了自己的前程,勾结童贯残害不少梁山好汉,如果你读过历史,就会发现此人并非是坏人,还是一个抗金名将。 王禀,河南开封人,出生于世家大族,是唐朝宰相王抟的七世孙,宋朝的抗金名将。宣和元年,在军中表现出色的王禀升为骛州观察使,在童贯手下任职。两年后接到军令,率兵镇压方腊起义,很快攻陷杭州、睦州、青州等地,打败了起义军。
由于作战有方,王禀很快得到朝廷赏识,派往辽国战场作战,参与了白沟之战,当时童贯、种师道等人不懂作战,乱指挥一通,使得宋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幸好王禀的到来,合理地调兵遣将,终于将宋军的伤亡降到最低。此战过后,王禀的名字被天下人熟知。 过了不久,后金率领军队进攻太原,准备一举灭亡大宋,王禀被调到太原与张孝纯守城,两人指挥作战,誓与太原共存亡,守住了一波又一波的进攻。然而,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童贯看到金兵来势汹汹,直接连夜弃城回京,就是一个贪生怕死之徒。
由此,城内的居民不到两万人,在王禀的指挥下,在城中筑起高墙,城外挖掘战壕,十五到六十岁的百姓,每个人都能分发武器,在各个方向日夜守城。为了不引起骚乱,对城里的粮食实行军事管制,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每日按人口数发放。 王禀带领太原军民万众一心,一起守住这座太原城,从春天到秋末,一共过了二百五十多天,面对金兵的九次攻城,全都将其打退。王禀“王总管”的大名,也传遍了此城的每一个角落,就连金兵也非常佩服。但最令人气愤的是,众人守护宋朝的领土,却被在京城贪生怕死的宋钦宗抛弃,迟迟不见援军的到来。
宋钦宗为了与金人求和,答应割让太原、定州、沧州三镇,王禀等人誓死守城,等来的却是一封圣旨,内容是要求放弃抵抗,打开城门。王禀立即大怒,仗剑而起说道:“朝廷弃子民于不顾,有何脸面面对天下人,我等宁死不做金鬼”。于是下令拼死守城,坚守了九个月之后,城中因断粮、军民死伤惨重,导致城门被破。
面对金兵的到来,王禀誓死不降,带着一支小部队突围,城中杀到了城南,身上早已有数十次伤口,依旧奋勇杀敌。直到被敌军团团包围时,王禀慢慢说道:“大丈夫为国尽忠,为民尽义,一生复有何求!”于是把宝剑往脖子一抹,就此壮烈牺牲。

从历史上可以知道,王禀守城宁死不降,最后以身殉国,是一个抗金英雄,而在《水浒传》中被描绘成大奸臣,实在是冤枉他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