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4歲的陸羽在浙江從事茶活動時,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三位貴人——40多歲的妙喜寺主持皎然。寫出《茶經》後,段子手陸羽給自己寫了一篇自傳——《陸文學自傳》,文章開篇上來先把自己猛誇了一番:“我像三國的王粲、晉朝的張載一樣醜,和漢代司馬相如、揚子云一樣口吃。

歡迎小朋友們查看曉正談歷史的早晨分享,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
“陸羽泡的茶,聽說名和利都不拿;陸羽泡的茶,像幅潑墨的山水畫。”
這是周杰倫《爺爺泡的茶》裏面的兩句歌詞。
茶文化,在中國傳承上千年。陸羽這個名字,也跟隨着茶文化刻在了歷史長河中。
從古至今,被稱爲“聖”的人可不多,比如詩聖杜甫、武聖關羽等等,都是人中翹楚,而且這兩位都是去世後才被後人稱“聖”。
但是陸羽,是在生前就被唐德宗封爲“茶聖”,可見其造詣之高。
大多數人都只是聽過“茶聖”之名,卻很少人知道陸羽的“茶聖之路”走得到底有多麼不容易。
公元735年,大唐帝國復州竟陵(今湖北境內),一個長相醜陋、略微有些口吃的3歲兒童,被遺棄在湖邊。
當地有一座龍蓋寺,寺裏有位高僧——智積禪師,恰好在湖邊散步。出於出家人的慈悲心,禪師將這個兒童帶回了寺廟。
回到寺廟的禪師用《易經》給這個孩子算了一卦,佔得“漸卦”:“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爲儀,吉。”於是爲他取陸爲姓,名羽,字鴻漸。
就這樣,小陸羽跟着師父喫齋唸佛,漸漸成爲了一個小和尚。
然而這個小和尚並不安分,他不喜歡佛經,喜歡上了佛門聖地水火不容的孔孟之道。
而且,他知道深山外還有更廣闊的天地,他想要去看看。
10歲那年,他將自己的願望告訴了師父。
智積禪師爲了讓跑偏的陸羽回到學佛的道路,於是給他安排了許多體力活來磨礪心性。
禪師本以爲小陸羽會受不了苦力勞作而屈服。然而,這個小傢伙竟默默吞下了所有的委屈,並且“毫無悔意”。
有天放牛時,小陸羽從交好的書生手上得到一本張衡的《南都賦》,雖然他大字不識幾個,但也拿着書搖頭晃腦地過過癮。
禪師發現後,陸羽被關禁閉,還被師兄責打。
小小少年無法忍受這種苦日子,終於有天逃出了龍蓋寺,慌慌張張地闖入了紅塵之中。那年他12歲。
沒有人會喜歡一個長相醜陋,說話都不利索的小和尚,一時之間陸羽找不到容身之地,露宿街頭。
天無絕人之路,剛好有一個戲班子要招丑角。班主一看陸羽這長相,簡直是天生的諧星啊!化妝都省了!
於是陸羽就跟着戲班子走南闖北。雖然生活很苦,但起碼有口飯喫,而且沒有人管他到底想閱讀什麼樣的書籍,他追尋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雖然陸羽有些口吃,但憑藉着自己的幽默和機智,頗受觀衆喜愛。但真正讓他獲得大衆認可的,並非他的演技,而是他寫的一部關於戲劇的理論著作——《謔談》(如今已失傳,也有傳言說是本“笑話大全”)。
戲子裏出了個文人,這讓陸羽一下子走進了讀書人的視野。
俗話說:“上帝爲你關上了門,肯定會爲你打開一扇窗。”
在陸羽的坎坷的人生中,少不了貴人相助,有幾個貴人不得不提。
第一位貴人是竟陵太守(竟陵市長)李齊物。
這位太守平時沒什麼愛好,最大的愛好就是看戲。
在一次排練中,李太守也到旁邊觀看,此時陸羽恰好被叫去給演員當指導老師,李太守看到了陸羽出衆的演技指導能力,十分欣賞。
聽說陸羽喜歡詩書,便當即將自己的詩集贈送給他,並將他推薦到隱居在火門山的鄒夫子那裏學習。
陸羽終於接受到了系統的文化教育。他7年不離書院,在鄒夫子的教導下,學業精進、文采斐然。
等到他學成出山之後,他遇上了他人生當中的第二個貴人,禮部員外郎(國家文化部處長)崔國輔。
在崔國輔的舉薦下,陸羽憑藉着自己的才學,擠進了京城官場。
然而,在注重出身門第的唐朝,陸羽一沒背景、二沒人脈、三沒經驗,在官場混不下去,每天以淚洗面。
直到有一回喜歡鑽研茶道的陸羽和崔國輔飲茶,被崔國輔的一句話點醒:“你這麼喜歡研究茶,有沒有想過把它做成學問?”
一語驚醒夢中人。
陸羽心想:詩人讀書都是爲了功名,而我讀書只是爲了認識世界,我又何必糾結官場的失意呢?
於是陸羽決定研究茶道,開始了生命的蛻變。
陸羽生活的年代正值“安史之亂”,戰事連連,人們爲躲避戰亂渡長江逃到了南方,陸羽也在其中。
24歲的陸羽在浙江從事茶活動時,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三位貴人——40多歲的妙喜寺主持皎然。
兩人成爲了忘年之交,這份友誼持續了40多年,直到他們相繼去世。
皎然主持姓謝,是南朝謝靈運的後代。他長年隱居湖州杼山妙喜寺,但“隱心不隱跡”,與當時的名僧高士、權貴有着聯繫。
陸羽在妙喜寺內居住多年,收集整理茶事資料,這也無意中拓展了陸羽的交友範圍。
在皎然主持的幫助下,陸羽在湖州苕溪邊建了一座茅屋,閉門讀書,與和尚、隱士談詩論道,品茗說茶。
顏真卿、皇甫冉、劉長卿、孟郊、張志和等大唐有名的才子都曾在此與陸羽交往過,使得陸羽對茶文化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陸羽爲了撰寫《茶經》,常常跋山涉水,每日與當地茶農爲伴。他不僅將所見所聞的資料加以彙總,同時也親自種茶,身體力行。
從着手準備到創作完成,前後歷經了二十六年。
這麼認真敬業的“茶聖”,想必大家心中的陸羽肯定是偉岸的、莊重的、仙風道骨的……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茶聖”陸羽不但不嚴肅,還是個非常愛開玩笑的人,是個有名的“段子手”。
寫出《茶經》後,段子手陸羽給自己寫了一篇自傳——《陸文學自傳》,文章開篇上來先把自己猛誇了一番:“我像三國的王粲、晉朝的張載一樣醜,和漢代司馬相如、揚子云一樣口吃。”
除了上面說這句,這篇自傳裏還有許多經典段子:
①“陸子,名羽,字鴻漸,不知何許人。”(我,陸羽先生,不知道自己從哪裏來。)
②“少好屬文,多所諷諭。”(我從小就喜歡寫文章,不過大多是段子。)
③“自曙達暮,至日黑興盡,號泣而歸。”(我出去瘋玩了一天,爲了表達我將高興都用盡了,於是我選擇哭着回家。)
④“(李太守)見異,捉手拊背……”(李太守見了我就跟見了寶貝一樣,不停地摸我的手……)
就連《茶經》裏面也不乏陸羽的幽默精神:
“但城邑之中,王公之門,二十四器闕一則茶廢矣!”(如果你在城裏,還是個貴族,喝茶都備不齊二十四種器皿,我求求你別浪費茶了!)
結語
公元780年,《茶經》刊行天下,陸羽之名震驚了整個大唐。
就在衆人打探陸羽,甚至皇帝下聖旨要他入宮任職的時候,陸羽唱着一首《六羨歌》消失在了山水田園當中:
不羨黃金罍,
不羨白玉杯。
不羨朝入省,
不羨暮登臺。
千羨萬羨西江水,
曾向竟陵城下來。
陸羽用他的一生以及他豁達樂觀的精神告訴世人:磨難,能讓一個人飛快地成長。喫下去的委屈,得到的是開闊心胸與格局。
--End--
今後我們一定會給大家分享不同的觀點,讓你走進歷史的海洋,非常感謝你們的觀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