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的盛夏如同火爐上炙烤的豚肉,無論是走到哪裏都是感覺到熱。原本有些發熱的路由器更是燒得燙手,除了人在室內會開空調之外,其他時間基本在平均氣溫35攝氏度以上的環境下熬過,還好低功耗的路由器和NAS都挺了過來,有些麻煩的是NAS中一個存儲盤掛了。NAS用的是老舊的電腦機箱DIY拼制,功能和結構上有所欠缺,對於像我這樣要求不高的用戶來說還是能夠滿足的。

硬盤有價,數據無價。沒有備份數據設置,一旦硬盤掛了,許多重要的文檔和有紀念意義的照片就沒了,絕對算得上是一場血淋漓的教訓。第一時間取出硬盤,尋找解決方法。好在最近收到了智能幫免費衆測的orico透明系列套裝,包含了2.5英寸、3.5英寸的移動硬盤盒及硬盤座還有USB HUB桌面集線器。4個設備可以同時接上電腦,隨時查看多個硬盤文件狀態。

簡潔明瞭的硬紙盒包裝,正面都標刻有產品結構立體形象,左上角爲ORICO產品品牌及名稱,用英文標識顯得有些洋氣。左下角爲產品特性,右上角標有PICC全球保險保障。包裝背面標註有廠商地址及二維碼信息。側面產品帶有EASY YOUR PC產品標語及ORICO官方網址。

先來看看3.5英寸硬盤座,可以直接將硬盤插進取出,操作十分便捷。包裝內部同樣精簡,採用透明紙貼附在產品表面保護,並帶有12V/2A的電源適配器,Type-C USB數據傳輸線,產品使用說明書。

撕開表面的貼膜,全透明的外殼將內部電路完全展現,正面中間偏上位置標刻有ORICO Logo,頂部銜接處採用弧度彎曲過渡,圓潤光滑不割手。底部平整並在兩側設計防滑墊,同時隱藏四周邊角固定的螺絲孔位。背面是接口位置,分別是Type-C接口、電源接口和按鍵開關。頂部位置凹槽爲3.5寸SATA硬盤接口,也可以插入SSD或是2.5寸SATA硬盤,沒有防塵設計,長期放在桌面上也是比較容易喫灰的。

透明的外殼,一眼就能看到內置的黑色PCB板及上面的電子元件,排線分佈均勻,焊點飽滿到位。在主控芯片的選擇上,ORICO採用威盛VL716-Q4解決方案,USB 3.1 Gen 2轉SATA橋接芯片,擁有USB-IF協會USB-C產品認證,支持UASP傳輸協議,理論速率最高可達到6Gbps,最大支持8TB的硬盤。記得包裝正面標有最高速率5Gbps,實際速率能夠有多快,當然和硬盤也是有關係,下面讓我們一探究竟。

將硬盤對準,直接插入其中接口,安裝後比較穩固,左右位置還留有些空隙位置,如果不用手去掰動,基本上都是保持垂直豎立的狀態。通電並接上數據線,可以看到PCB板上帶有藍色指示燈,數據讀取時帶有閃爍效果。

由於NAS用格式是EXT4,在Windows下不方便讀取,但還是能夠識別到。用HD Tune Pro基準測試,讀取速度還算是比較正常,平均速率在100MB/s左右,數據寫入方面有些異常,平均速率在30MB/s左右,當前待映射扇區存在異常情況,也導致了在NAS中無法寫入的原因。還在還能讀取其中的數據,再格式化看能不能怎麼去修復其中損毀的扇區。

言歸正傳,要查看硬盤盒的速率還是得換塊硬盤。電腦裏面還有一塊1T的硬盤和500G的硬盤,1T的硬盤是電腦的系統盤,拔了也沒法繼續測試,只能拔500G的那塊。一看上面的標籤,有點嚇到我了,居然是2011年以前老電腦的硬盤,硬着頭皮插下去試試。這塊希捷硬盤有些薄,厚度只有紅盤的3/4,一上電立即就可以讀取到硬盤數據。用ATTO Disk Benchmark測試,令我驚喜的是,寫入速率基本在120MB/s以上,讀取速率在140MB/s以上,雖然有些浮動不穩定,畢竟是老硬盤,這速率也算是比較樂觀的。

硬盤盒對於我來說,使用頻率會比較低,硬盤多數時間還是安置在機箱內或是當做移動硬盤使用。再看看3.5寸移動硬盤盒,採用全包裹設計,整體拿在手中顯得有點大。採用免工具可拆卸設計,用手按住上置面板,用力下滑,就可以打開硬盤盒,可以看到兩側邊緣帶有幾個卡扣,可以牢固地卡住凸起部分。硬盤盒蓋子部分採用全透明設計,中間底部標刻有ORICO Logo,背面蓋子設計有兩條半透明條,伴有輕微的磨砂手質感。

移動硬盤盒兩側爲半透明的磨砂設計,其中一側爲電路板接口,分別爲電源適配器、Type-C及電源開關,並帶有輕微的凹陷設計。另一側帶有海綿緩衝墊,保證硬盤在其中在攜帶移動時不會頻繁搖晃損傷。有些遺憾的是,在裝入紅盤硬盤時,底部的海綿墊質地較硬,總是將一側頂起,導致右側底部突起一毫米,右側邊的滑動也會比左邊鬆動一些,換成比較薄的希捷硬盤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

移動硬盤盒的PCB板雖然小,但電子元件分佈細密。大致和硬盤座對比了一下,各部件沒有少,同樣採用威盛VL716-Q4主控芯片及解決方案,結構上反而多了兩個貼片鋁電解電容VT220UF16V,內部電路大部分也是大同小異。在外包裝標註上,移動硬盤的傳輸速率最高爲10Gbps,是硬盤座的兩倍,也比較符合Type-C接口的性能。介於手頭上都是老硬盤較多,測速也打不到極限,但這也是爲以後淘汰的高速硬盤做準備。

手頭上有一個TOSHIBA 2.5寸移動硬盤盒,採用MINI USB2.0接口,時常供電不足不能啓動就足夠讓我抓狂的了。ORICO 2.5寸硬盤盒拿到手,立馬將原先的硬盤盒拆解了,換上了新裝。免工具安裝十分便捷,但同樣需要吐槽的是,在將接口對準插入之後,硬盤盒內設計的卡扣居然頂住了硬盤,有兩三毫米間的差距,需要用蠻力往下按纔行,這也讓左右兩側有些許隆起。這樣一來,上方的蓋子也需要用點力氣才能搓過去。不知道是不是這個2.5寸的硬盤結構比較特殊,但我還是認爲產品經理沒有考慮到這種兼容的情況。

ORICO 2.5寸硬盤盒像似3.5寸硬盤盒的濃縮版,PCB板少了電源接口和開關,顯得更爲精巧便攜。同樣採用威盛VL716-Q4主控芯片及解決方案,少了供電電源,貼片鋁電解電容換成了RVT 47U16V。接上電腦測速,讀寫速率基本一致,都在60MB/S以下,跟隨我多年的老硬盤,速率還算是比較合理。

隨着數碼設備數量的增加,電腦的前置面板很快就被插滿了,由於機箱的龐大,後背主板又不便反覆移動。偶爾插個U盤還需要拔掉其他的USB設備,這就需要HUB集線器來幫忙。ORICO USB3.0 HUB小巧玲瓏,全透明的外殼透視黑色的PCB電路板,4個藍色的USB3.0接口點綴其中,更是格外顯眼。

各個接口分佈均勻,相互之間的距離適中,即使插滿也不會互相影響。ORICO集線器正面帶有Logo標識,背面雙接口設計,其中一個是Micro USB,另一個是一個Type-B接口,配件中只帶有40釐米長的Type-B線材。底部帶有白色防滑墊,並且將四角的螺絲口隱藏起來。上電之後,背面藍色的LED燈亮起,在黑暗的環境下,顯得神祕而又驚豔。

簡單測試下傳輸速度,用幾年前的金士頓U盤,將HUB集線器接到電腦背面主板USB3.0接口,測試傳輸速度低的可憐,讀取速率不超過25MB/S,寫入速率在15MB/S左右,同樣還是U盤問題,用U盤直接接電腦測速數據也是基本一致的。HUB集線器不僅可以用作電腦USB接口拓展,在USB接口不多的筆記本上更能大顯身手,還可以用作電視盒子/電視接口使用。

透明的外殼,看清電路中的每一個細節,更像是可以看到數據在其中傳輸。搭配黑色PCB板不僅更爲搶眼,同時也帶有滿滿的科技感。美好的東西也是很容易弄髒了,透明塑料材質經常在手裏把玩,沒幾下就會沾上指紋,汗手更會有油油的感覺,像是玩了很久的手機屏幕,也經常佔有手指指紋,需要時常做下清潔工作。

【想要發掘更多好玩的產品、更多有趣的生活方式,分享更多生活的點點滴滴,快來智能幫一起玩轉起來https://www.iznb.cn/ 】

【首發於智能幫,源鏈接是https://www.iznb.cn/article/33915】

在兩週多的試用時間裏,我特別喜歡ORICO HUB集線器及ORICO 2.5寸硬盤盒。因爲我都隨身攜帶着,小巧玲瓏輕薄便攜,在揹包中不佔多少又是辦公小助手。硬盤座放置在桌面上還是比較合適,可以輪着快速換插硬盤,提高數據查看的速度,同時提高桌面顏值。3.5寸移動硬盤盒可以全密封保護硬盤,3.5寸硬盤本身就比較重,不便於攜帶,所以存儲備份了一些重要無價的數據資料,以備不時之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