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真實的臨牀病例,悲劇就發生在前幾天——農曆的小年,一個三個月大的嬰兒,竟因家屬灌服藥液不當,導致窒息而亡!如果患兒家屬掌握了正確的喂藥方法,也許,這個可愛的寶寶,就不會匆匆離世!基層急救人員在病例搶救過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差距與不足。

案例:

D醫院急診科,2016年2月1日, 臨近中午,11:38,快下班時,急診大廳外面腳步凌亂,喧譁聲起!幾個大人抱着一個嬰兒奔跑到急診科,疾呼“快來搶救!”

患兒,男,3個月,檢查所見:患兒小嘴張着,口脣紫紺,已無呼吸、心跳!

立即吸氧、胸外心臟按壓,搶救!

從患兒家屬急促的敘述聲裏,醫護人員得知:這個三月齡大的男嬰,昨天到市內xx醫院就診,應該是兒科的常見病,支氣管炎、肺炎之類的疾病,因爲那家醫院的兒科牀位滿了,沒收,沒住上院,就開點藥,回家遵醫囑喂服。

患兒父母不會給孩子喂藥,都是爺爺奶奶照顧着喂服的藥液,這次,許是喂藥不當,發生了劇烈的嗆咳,家長看孩子情況不對,連附近的鄉衛生院都沒進,直接坐車抱到D醫院,直奔急診科!

悲夫!其母哭着訴說,眼看着孩子呼吸不對勁,情急之下,她是一路用嘴對嘴的,給孩子吹氣,趕到的醫院。

如此的“人工呼吸”,又有何用?呼吸道未做清理,灌進去的液體未排出,做人工呼吸?氣道沒開放,也只是無用功!

聞聽是由於喂藥造成的嬰兒窒息的違紀狀態,急救醫生立即翻轉嬰兒,俯身,叩背,拍出些許淡黃色的藥湯,這是一種另類意義上的“溺死”!

嬰兒太小,D醫院沒有專門的兒科,急救人員一時也難以爲患兒建立上靜脈用藥通道,情急之下,搶救藥物腎上腺素、呼吸興奮劑都是臀部注射!明知迴天乏力,可由於醫院級別低,救治能力有限,讓患兒在這裏搶救擔待不起,不敢也不想接招,繼續呼吸囊復甦、胸外按壓,跟家屬緊急談話,快發動救護車,趕緊協助患兒家屬緊急轉走!

“罪魁禍首”的爺爺,60多歲,一路上在救護車上幾欲哭死!救護車高鳴,一路心肺復甦,緊急轉送到中心醫院,明知是死路一條!

小兒真是難養,喂服藥物不當,竟然至此。患兒是個男嬰,長得很漂亮,真是可惜了這條小生命。

如果患兒家屬掌握了正確的喂藥方法,悲劇或許就能避免。

科普下嬰兒正確的喂藥方法:

▼ 嬰兒尤適宜滴劑,劑量容易掌握而且服用方便。年輕的父母喜歡用普通湯匙或茶匙量藥水喂寶寶。但是普通湯匙不易掌握藥量,給的藥物過多或過少都會影響療效。

▼ 新生兒最好的喂藥方法是:在餵奶前1小時左右給藥爲妥,把藥水倒入奶瓶,讓寶寶像吸奶一樣服藥,必要時用滴管慢慢滴入,待吞嚥後再滴第二滴。

▼嬰幼兒服藥時可先將患兒抱起,半臥於喂藥者身上,頭部抬高,頸部墊以紗布或手帕,然後再喂藥。也可以把丸、片劑研成粉狀,用糖水調成稀糊狀,把寶寶抱在懷裏,呈半仰臥狀,左手扶持寶寶頭部,右手持食匙取藥慢慢喂下,待寶寶將藥吞嚥後,再繼續喂。

▼必須注意不要強行喂服或灌服,以免口腔黏膜、齒齦受損出血或嗆咳造成窒息。

▼服藥後應將患兒抱起輕輕拍擊背部,使胃內空氣排出。

▼ 給新生兒喂藥前,也可先喂幾口奶,再喂點藥,反覆這樣做,直至將藥喂完,然後將寶寶豎起輕拍背部,以防反胃嘔吐。但應注意,喂藥之前不應餵飽奶,以免寶寶拒絕服藥。也不可將藥和乳汁混在一起喂,因爲兩者混合後可能出現凝結現象或者降低藥物療效。

搶救過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

本案中,暴露出了醫護人員的一些缺陷和不足,護理人員要找出差距,強化技能,勝任急救崗位,確保急救醫療護理安全。

▼ 搶救時未能及時建立靜脈輸液通道,導致急救用藥不能及時用上,急救護士需要強化基本功,強化小兒頭皮針穿刺技術(即使你是急診科,也要考慮到急救情況下,可能遭遇嬰幼兒的急救可能),緊急情況下,可果斷從頸外靜脈處穿刺進針,無論如何,建上通路就是王道,積極開闢輸液通路。

▼ 嬰兒搶救時應用腎上腺素等急救用藥問題,一般情況下新生兒應該避免肌注,即使肌注也應該稀釋10倍後再用。不然,腎上腺素α受體興奮的作用讓皮膚和皮下的小血管收縮,局部缺血缺氧,極易造成腎上腺素注射部位皮膚髮白、紫斑,甚至壞死。

新生兒搶救時,經常碰到腎上腺素重複給藥的問題,實在需要注射時每次都要稀釋藥物,並每次都要輪換部位,以免局部皮膚缺血缺氧造成壞死。

局部處理:一定要及時對注射部位皮膚進行干預,酚妥拉明溼敷有效,也可適當的敷料+擴血管藥物+促進循環,否則後果肯定是不可逆。如果已經發生不可逆壞死的話則應儘量讓壞死組織侷限,甚至採取外科手段介入。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