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新退休人數將超過4000萬人,勞動年齡人口淨減少3500萬人,社會保障制度的可持續發展面臨挑戰。

“十四五”期間,我國將迎來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一波“嬰兒潮”的退休高峯,這五年內將有超過4000萬職工陸續退休,包括養老保險在內的社會保障制度的可持續發展面臨挑戰。

養老和社保問題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熱點之一。民盟中央在一份名爲《優化社保政策 促進共同富裕》大會書面發言中提出,社會保障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安排。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仍然面臨着諸多問題與挑戰,需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頂層設計。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過去五年,我國加強社會保障和服務。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連續上調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穩步提升城鄉低保、優待撫卹、失業和工傷保障等標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老齡事業和養老產業發展。2023年,在保障民生方面要加強養老服務保障。

嬰兒潮”一代人步入退休高峯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十四五”期間新退休人數將超過4000萬人,勞動年齡人口淨減少3500萬人,社會保障制度的可持續發展面臨挑戰。

這是我國首次在專項五年規劃中披露退休人員的預期數量,將超過4000萬人平均到5年,即每年將有超800萬的退休人員,這遠遠高於近年來城鎮職工每年400萬~500萬左右的離退休人員規模。

《2021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年末全國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爲4807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453萬人。其中,參保職工34917萬人,參保離退休人員13157萬人,分別比上年末增加2058萬人和395萬人。

第一財經採訪的專家表示,“十四五”期間退休人員大增是因爲到2022年底,1963年出生的男性就滿60歲了,從2023年開始他們會陸續退休。1963年是我國出生高峯,當年出生人口近3000萬,是1961年的二倍以上。每年上千萬的退休者會對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的財務平衡形成巨大挑戰,養老保險制度的贍養負擔會繼續加重。

多措並舉提高可持續能力

近年來我國越來越多省份出現了養老保險當期的收不抵支,在財政加大補助力度的同時,還建立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適度均衡了省際之間養老保險基金負擔。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增強了養老保險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續性,邁出了全國統籌的第一步。人社部數據顯示,2018~2021年,中央調劑制度實施四年間,共跨省調劑資金6000多億元,其中2021年跨省調劑的規模達到2100多億元;此後的2022年全年共跨省調劑基金2440億元,有力支持了基金困難省份養老金髮放。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我國自2022年1月1日起,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通過建立養老保險基本要素中央統一管理機制、地方財政補充養老保險基金投入長效機制、工作考覈機制等“三個機制”,有效壓實地方責任,強化基金收支管理。建立全國統籌調劑資金,合理調劑地區間基金餘缺,促進養老保險制度長期可持續,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髮放。

人社部部長王曉萍在近期國新辦舉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養老金髮放的問題,涉及到億萬退休人員的切身利益,這些年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穩步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全年收支基本平衡,在實施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的基礎上,去年全國統籌制度啓動實施,在全國範圍內統一調劑基金,調劑力度更大。同時,中央財政補助繼續增加,地方財政建立了長期投入機制,全國社會保障基金規模不斷擴大,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工作已經完成,我國養老保險基金運行穩健。

華中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孫永勇對第一財經表示,養老保險制度會受到人口結構變化的衝擊,核心對策是提前做好準備,當前需要做的改革非常多,但有三項最爲關鍵,即夯實基本養老保險的財務基礎、擴大企業年金的覆蓋面、推進個人養老金制度快速健康發展。

補齊養老服務的短板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2年底,60歲及以上人口28004萬人,佔全國人口的19.8%,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0978萬人,佔全國人口的14.9%。

按照國際慣例,老齡化社會細分爲“老齡化社會”“老齡社會”“超老齡社會”,分別是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達到7%、14%和20%,從2022年數據來看,我國已經進入了老齡社會。

高達2億的65歲及以上的老齡人口對於養老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提出要加強城鄉養老服務的供給,提高老年人的保障水平。

民進中央在《關於完善居家養老模式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提案》中提出,目前的養老政策更多注重社區、機構,在家庭照料能力上的關注和投入還不夠,對家庭照料者的支持不足。建議把對家庭照料者的支持納入到相關政策法規中,政府做好購買服務和兜底保障,對家政服務及上門送餐等老年人急需的服務項目,財政資金投入予以傾斜。

全國人大代表、人福醫藥集團董事長李傑在《關於依託社區統籌資源提升養老服務能力的建議》中提出,近年來國家大力倡導並支持各地社區開展養老服務,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由於資源統籌整合力度不夠,大多社區提供的養老服務僅僅停留在普通休閒娛樂層面,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醫療服務、情感慰藉等多樣化、深層次需求得不到滿足。因此建議依託社區加強資源統籌,進一步提升養老服務能力,讓中國的老年人過上更有品質的晚年生活。

全國政協委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孫潔表示,相關研究已經發現65歲是老年人面臨失能風險的重要轉折點,老年人失能已是一個可預見的社會領域重大風險。老年人護理服務供給總體不足與需求不斷增長之間的矛盾日漸突出,我國需加快解決養老護理問題。

孫潔建議參考日本、德國將長期護理保險納入社會保障制度框架,相關政府部門儘快研究出臺相關制度規範,明確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定位與發展方向,並鼓勵商業保險公司創新參與養老護理產業鏈條建設,逐步提高商業保險服務老年護理問題的能力,滿足老齡化現象帶來的長期護理保險需求。

民盟中央建議加快補齊社會福利的制度短板,進一步提升民生福祉,進一步加大公共投入,以老年人、兒童、殘疾人爲重點保障對象,完善家庭支持政策;建立健全社會化照料服務體系,增強居家養老服務、殘疾人託養照料服務和0~3歲兒童照料服務的供給能力,緩解家庭照護負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