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的過程中,三地的司法行政機關也成了“一家人”。他們聯手化解社會矛盾、開展普法宣傳、進行法律援助、監管特殊人羣……

吳薇 製圖

築牢了環首都的“護城河”,爲社會經濟發展保駕護航,讓三地百姓共享法律服務。近日,京津冀三地司法行政機關還共同簽署《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築牢環首都“護城河”工程行動方案》,要在推進公共法律服務、特殊人羣管控、重大安保專項保障等7個體系建設方面,進行更全面的合作,進一步實現優勢互補、一體發展。

河北小夥在京接受社區矯正

上週,暫住在通州區的社區服刑人員王強(化名)向司法所的社區矯正民警彙報了自己最近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情況和思想狀況。

王強是河北人,在北京通州區的一家物流公司當裝卸工。今年3月的一天,王強酒後打車與司機發生了糾紛,在酒精的作用下一時衝動,把司機打成了輕傷。

5月,法院以故意傷害罪判了王強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一年。被宣告緩刑的人需要要在所居住的社區接受社區矯正。法院便委託通州區司法局進行矯正前的調查覈實工作。

工作人員按照王強提供的在京居住地登門走訪,房東被弄得一頭霧水,表示根本不認識王強。王強這才道出自己的顧慮,並提供了真實的居住地址。

其實,王強暫住在一處村建廠房裏,根本不具備關於在京執行社區矯正的居住地條件,只能回到原籍,由河北廊坊三河市司法局接受管理。

王強在這家物流公司已經幹了好幾年,工作穩定。回到老家重新開始,對他來講更像是再一次打擊。爲了不失去工作,王強來通州區司法局找過好幾次。

考通州司法局依據與天津武清、河北廊坊司法行政機關簽訂的通武廊框架協議的內容,與三河市司法局協調溝通,參照《北京市社區矯正實施細則》中關於異地委託管理的規定,兩地協同對王強進行異地委託管理。

兩地司法行政機關共同制定了王強社區矯正的工作方案。王強屬於三河市司法局登記在冊的列管社區矯正人員,由三河市司法局對其執行社區矯正,採取佩戴電子定位手環,每月安排公益勞動等矯正措施,併爲王強辦理請假外出手續;通州區司法局協助三河市司法局進行監管,通過定期當面談話、入戶走訪等方式瞭解王強現實表現情況,及時將相關情況通報三河市司法局。

這樣一來,王強仍然可以在原單位繼續工作,只要按時到通州區相關司法所報到彙報情況、按期回河北參加教育學習活動、完成公益勞動就行了。

經過三個月的考察,王強的社區矯正非常順利,改造表現較好。經兩地司法局協商,決定繼續對王強實施異地委託管理,直至明年5月王強緩刑期滿。

解讀

今年6月通武廊三地正式建立異地委託管理、社區矯正執法合作、安置幫教工作協作等多項機制後,已經有3名社區服刑人員落實了異地委託管理。自今年以來,京津冀三地社區矯正機構建立定期會商機制、成立執法協作協調聯絡小組、搭建工作交流機制和共同督察機制。社區矯正異地委託管理成爲現實,一方面做到了有效監管,另一方面又在合理合法的範圍內體現執行人性化,解決了社區服刑人員的實際困難,讓他們安心接受矯正。

法律援助幫老人除去心病

耄耋之年的易老家住石家莊,年輕時當過兵,後來在河北的大學任教,從事自然辯證法的研究。退休之後,老人仍然筆耕不輟,並與北京一家傳媒公司簽訂合同,出版自己的一本著作。

本來,這是件老有所樂的好事。可看到出版的書後,老人反倒添了心病。

書中不僅有多處多字少字、標點符號使用不當的問題,有些語句甚至連語法都講不通,整理起來足足有幾十處謬誤。老人認爲這已經嚴重影響到他要表達的學術觀點,氣得一連去了6封信給傳媒公司要求給個說法。可對方始終不予理睬。不僅如此,傳媒公司也沒有按照出版合同進行銷售。

老人迫切想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可他一打聽,傳媒公司所在地在北京,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他要到北京的法院來提起訴訟纔行。老人已經快90歲了,也沒有兒女來幫他訴訟,實在心有餘而力不足,可是又實在咽不下這口氣。最終,他抱着試試看的態度,給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寫了一封信,希望申請法律援助。

收到來信後,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認爲可以按照《實施協議》通過異地法律援助的方式辦理此案,隨即與河北省法律援助中心取得聯繫。河北省法援中心經審查認定此案符合法律援助的條件,按照協議向北京市法援中心發出協作函件,同時指派律師及時與老人溝通,充分了解案情,收集證據材料。北京市法律援助中心則指派天津益清(北京)律師事務所的吳傑律師具體承辦此案,在北京提起訴訟。同時安排一名公職律師跟案辦理,確保案件質量。

在法援律師的努力下,傳媒公司主動提出和解,並第一時間履行了相關義務。最終,雙方在石家莊簽訂了《和解協議書》。

解讀

京津冀三地司法行政機關攜手築牢的“護城河”,不僅成爲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屏障,還爲老百姓帶去了實實在在的法律服務。

三地法律援助機構簽署了《京津冀一體化法律援助協同發展實施協議》,協議中的核心內容是當案件管轄地和申請人住所地分屬京津冀中的任意兩地時,其中一地的省級法律援助中心認定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案件,其他兩地的省級法律援助中心對該案直接認定並指派援助律師承辦,“讓羣衆少跑路,讓資料和信息多跑路”。

司法所聯合調解織密防控網

延慶張山營鎮下轄的一個村子的村委會負責人拿着一份合同來到張山營司法所,讓專業人士幫着把把關。司法所工作人員接過合同一看,內容竟然是該村與毗鄰的河北省的一個村子準備置換集體土地。

合同中涉及的這兩個村子在一處接壤的地方有點特殊,兩邊各有一塊長條的地塊像俄羅斯方塊一樣交叉在一起,被對方村子的土地包圍。七出八進的地塊不好利用,於是兩個村子的村委會就商量,交換延伸到對方村裏的土地。如果交換的土地面積有差額,就按地價給予相應的經濟補償。這樣一來,雙方的地塊都會變得整齊成形,爲旅遊產業的開發利用打好基礎。

寫個合同交換土地,兩家都得利?他們把事想簡單了,這可是集體土地,不能隨意置換。

司法所趕緊聯繫河北省懷來縣北辛堡鄉司法所,共同召開協調會,在村居法律顧問的配合下,提出了司法建議。兩地司法所分別找各自的村委會幹部,講明法律規定,告知村幹部置換買賣集體土地是違法行爲,不是兩個村商量商量就能定的。要是這麼做,不僅土地開發不了,做決定的人還要承擔法律後果。村幹部一聽,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打消了換地的念頭。兩地司法所的迅速反應,避免了一場錯誤行爲的發生。

解讀

這些年,司法行政系統充分發揮法治宣傳、基層法律服務、人民調解等職能作用,依靠法治手段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而京津冀三地司法行政機關的協同合作,更是織密了這張司法行政防控網,有效預防社會風險。

構築“護城河”九道防線

從黨的十九大以來,京津冀三地司法行政系統已經實現了協同發展的歷史性突破。簽訂了司法行政工作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框架協議和監獄、戒毒、法治宣傳教育等13個子協議;逐步健全合作機制,在執法銜接、辦案協作、隱患互查、糾紛聯查、主題宣傳、信息共享、輿情聯動、人員培訓、業務研討等方面密切協作配合,爲服務保障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不久前,三地司法行政機關又共同簽署了《堅持和發展“楓橋經驗”築牢環首都“護城河”工程行動方案》,共同推進公共法律服務、特殊人羣管理控制、重大安保專項保障、法治宣傳教育、基層依法治理、區域協同組織、司法系統隊伍培養共七大體系建設。構築重大安保、矛盾調處、監管改造、重點人穩控、全民守法、風險防範、掃黑除惡、協同指揮、信訪輿情這環首都“護城河”的九道防線,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保障國家和公共安全,讓法治成爲全民思維方式和行爲習慣,推動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十九大以來

聯合開展5次監管安全、司法鑑定及警務督察專項檢查

聯合開展4次主題法治宣傳教育活動

聯合培訓900餘名法律服務人員

聯合組建冬奧會和雄安新區法律服務團等

聯合處置重大敏感案事件60餘件

聯合排查化解跨界矛盾糾紛2萬餘件

來源:北京晚報 孫瑩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