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說爸爸是觸電去世,同學卻說我爸爸是被人打死的。”這個問題在易振(化名)心中苦惱了許久,他想不明白,以至於不敢去上學。易振只知道,母親在他八九個月大時離家出走,父親常年在外打工對他不管不問,是奶奶將他撫養長大。易振今年已經12歲,見過父親的次數寥寥無幾,父子之間比陌生人還生分。(王書燕)

易振來自山東東營河口區太平鎮。父母當年雖是未婚先孕,但易振的出生依然給這個家庭帶來無限歡樂。由於父親好喫懶做,母親當年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之後父親自甘墮落,借外出打工的理由常年不回家。爺爺在易振兩歲八個月的時候,因腦血栓去世,只剩下奶奶馬湘雲和易振相依爲命。在易振印象中,小時候奶奶爲了掙錢,經常把他自己鎖家裏去外邊拾棉花,做一些零工。雖然祖孫二人過得十分艱辛,但奶奶有時候也會給他買點零食。

眼看易振漸漸長大可以照顧奶奶,2018父親卻在去年下班時,在工廠與兩位工友喝酒避雨,不小心觸電去世。父親去世後,奶奶才知道父親這些年在外面竟然欠下數萬元外債,當債主找上門時,祖孫二人十分害怕,當別人看到他們的家庭情況後,也有些無奈。

奶奶今年63歲,因年輕時太過操勞留下一身疾病,患有腦梗塞、關節炎、心臟病等多種慢性疾病,又因腎臟不好,身上多處浮腫。依照奶奶身體狀況難以下地幹活,於是將僅有1畝的土地流轉出去,每年有1600左右的收入。

去年,易振考上鎮裏的初中,如果住校每月需交200元住宿費和生活費,本就生活貧困的祖孫倆爲此犯了愁。爲了方便易振上學,同時也爲了省錢,奶奶在鎮上找了一間房子,每年房租和水電加起來,差不多也要1600元。

雖然易振從小喫過很多苦,但是生活並沒有因此善待他。在學校裏,有的同學在背後議論父親的死因,嘲笑他是孤兒,本就內向的易振,漸漸地不敢去上學。“奶奶,我爲什麼生在這個家庭裏啊?爸爸媽媽都不管我,同學也欺負我。”有一天,這個12歲的大男孩哭着問奶奶。奶奶邊哭邊安慰他:“孩子,不要聽別人的閒話,好好學習爲自己爭氣。”直到後來老師出面制止了幾位調皮的同學,易振纔敢去上學。

易振在班裏學習成績排在前5名,體育方面也很出色,曾經獲得區裏跳遠比賽第一名。

在出租房裏,所有的傢俱都是鄰居和好人心接濟。奶奶已經年邁,她曾試圖找到易振的親生母親,希望對方能夠撫養孩子上學,但還是杳無音信。如今,奶奶最擔心的就是她走了,留下易振自己可怎麼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