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下午,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得主、广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欧凯明做客由广州市文联和南方报业289艺术主办的广州文艺市民空间“大师下午茶”直播间,带领观众参观红线女旧居。受疫情影响,广州文艺市民空间的“大师下午茶”栏目推出“线上直播”,让市民朋友足不出户也能全程与文艺名家互动。 今年恰逢粤剧泰斗红线女创办红豆粤剧团30周年和红线女旧居开放5周年,本期“大师下午茶”别出心裁邀请欧凯明作为导游,带粤剧爱好者一起走进粤剧泰斗红线女的旧居,以第一视角追忆跟随红线女老师学艺时的点点滴滴,重温一代大师的传奇风采。

这座旧居是我在广州的第一个家 位于华侨新村的红线女旧居,在广州人心中有着不同寻常的分量。红线女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回国之后,这里便成为她创作、练唱、书画,与友人畅谈艺术、与学生探讨唱腔的地方。 谈到第一次走进这栋建筑时的情景,欧凯明记忆犹新:29年前,红线女老师在这里为他“过堂”,也就是面试。在一众领导大咖面前,年轻的欧凯明有点紧张,红线女于是亲自弹琴为他找调门。欧凯明唱完一曲后,红线女立刻夸他声线比电视上看到的还要好。当时已经是泰斗人物的红线女如此平易近人,这让欧凯明感慨不已。 活动图片 谈到这一段历史,欧凯明深情感叹:“这座旧居是我在广州的第一个家,在这里生活的那段时间是我粤剧艺术生涯的转折点。” 当时受香港传进来的影视剧影响,曾经风光无限的粤剧一度消沉,观众群大量流失,欧凯明也一度处于无戏可演的窘境。就在此时,欧凯明收到了来自红线女的一封电报。 为了争取欧凯明,红线女还亲自飞到广西找了有关领导,并向他们鞠躬,这个场面让欧凯明非常感动。最后,欧凯明正式调到广州红豆粤剧团,粤剧留住了这株“好苗子”。见证这段经历的旧居,在欧凯明心中也就有了非凡的意义。 旧居里到处留有粤剧的印记,这是红线女对戏曲挚爱的潜意识流露。镜头前的欧凯明触景生情,看到每一样记忆中的物品,都会仔细为观众讲解其中故事。 在红线女的一幅肖像画前,欧凯明回忆起老师带着他去拜访曹禺等各路文学艺术大家的情景。经过书桌时,欧凯明讲到在现代戏《家》开排的时候,红线女曾告诫他,先耐下性子读通巴金的《家》《春》《秋》小说,了解这特定的时代,弄清楚人物间的不平常的关系。

活动图片 红线女如家人一般的殷切教诲让欧凯明深深铭记,在教授学生时,欧凯明也要求他的学生多读书,增长见闻阅历。“这样才能在粤剧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宽广。” 坚守粤剧舞台,将红线女精神薪火相传 故居的一楼是客厅,当年红线女便是在这里接待了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并请他们品尝粤菜。欧凯明坐在客厅沙发上回忆起红线女,音容笑貌历历在目。 谈到红线女的一些趣事,欧凯明当即表示红线女老师“打人很疼”,在练习基本功时,如果动作不规范便会挨打,这是为了让学生记住什么是错的。 “但是做的很标准也会挨一下,这是让你记住这个动作是对的。”这些小惩罚并不会伤身体,欧凯明坦言他认同粤剧行当“不打不成器”的说法,这是为了形成肌肉记忆,其实是很科学的训练方法。 欧凯明还提到,红线女平时喜欢指挥红豆粤剧团的学生唱“团结就是力量”,早课之前大家合唱这首歌,然后才开始一天的训练。他与黎骏声等师兄弟几十年不变的深厚情谊便是由红线女培养出来的。欧凯明认为,其实粤剧之所以能申请成为世界级非遗,在全球范围内有影响力,就是因为华人、粤剧人的团结。 红线女一生创新不止,除了在舞台上的积极探索,在八十高龄时还亲自导演了第一部粤剧动画《刁蛮公主戆驸马》,这种学无止境、开拓创新的精神让人感佩。欧凯明受老师影响,如今还在学习新角色排练新剧,表示如此才不负粤剧迷的期待与厚爱。 被观众问到在他心目中红线女是什么形象时,欧凯明直截了当地表示:红线女是“人民的艺术家”。她已经成为粤剧的一张名片,正所谓“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唱粤剧就有人唱红腔”。

当时在香港,红线女不仅仅是粤剧演员,还是大红大紫的电影明星。然而她放弃了名与利,放弃了优厚的待遇和优越的生活环境,毅然回到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在这栋两层小楼里一住就是半个世纪,为粤剧倾尽一生心血。 红线女对粤剧传承当仁不让的责任担当,对粤剧的全情投入和执着,甚至让学生们觉得老师有点“不食人间烟火”。然而正是这种精神鼓舞了欧凯明,“我一直不走,一直待在红老师创办的红豆粤剧团,也是一种感恩。” 欧凯明说,“红老师在生的时候,我不敢走,不好意思走。她去世之后,我就更加不能走,我必须要守住粤剧这个舞台,守住红豆粤剧团。为粤剧的传承,尽我的职责。”

【记者】徐子茗 【通讯员】刁宵华 【图片】主办方提供 【作者】 徐子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