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燕昭王想乘機攻齊,但從燕國的土地、人口和經濟條件看,燕遠不如齊國,單憑燕國本身的力量,不可能戰勝齊國。在公元前284年至279年,戰國時期的燕國的名將樂毅統率燕軍攻打齊國即墨城的一場攻防戰爭,這場戰爭被稱爲即墨之戰,這一場戰役,齊國由堅守防禦轉入反攻,一舉擊敗燕軍,收復國土的一次著名作戰。

在公元前284年至279年,戰國時期的燕國的名將樂毅統率燕軍攻打齊國即墨城的一場攻防戰爭,這場戰爭被稱爲即墨之戰,這一場戰役,齊國由堅守防禦轉入反攻,一舉擊敗燕軍,收復國土的一次著名作戰。

在戰國中期,齊、秦兩強東西對峙,較弱的燕國與齊是近鄰。燕王噲於公元前318年讓位於燕相子之,以致太子平與子之因爭奪王位而發生內亂。於是,齊宣王於公元前314年乘機攻燕,在50天之內攻下燕都薊(今北京),殺燕王噲和子之。但由於齊軍在燕國大肆燒殺搶掠,燕國民衆紛紛起來反抗,各諸侯國也準備出兵救燕,齊軍被迫撤退,燕太子平即位爲王,即燕昭王。燕昭王登上王位後,廣招賢士,改革內政,發展生產,積極準備報齊破國之仇。公元前301年齊宣王死,愍王即位。齊愍王在位期間,南攻宋、楚,西擊三晉,連年征戰,國力日耗。燕昭王想乘機攻齊,但從燕國的土地、人口和經濟條件看,燕遠不如齊國,單憑燕國本身的力量,不可能戰勝齊國。面對這種實際,燕將樂毅和燕相蘇秦提出了爭取與國,孤立齊國;並慫恿齊國滅宋,以加劇它與各國的矛盾,爾後聯合各國,大舉攻齊的戰爭方略。燕昭王採納了樂毅和蘇秦的這一策略,並積極創造條件付諸實施。

爲了實現攻齊報仇的目的,燕表面上臣服於齊,並派蘇秦入齊,進行離間活動,取得了齊愍王的信任。齊國被燕表面的屈服所迷惑,放鬆了警惕,對燕不加戒備,甚至還把用於防禦燕國的軍隊,從齊、燕邊界全部撤到齊國的腹地。公元前288年10月,秦約齊王同時稱帝,結成聯盟。燕再次派蘇秦至齊進行離間活動,勸說齊愍王撕毀齊秦盟約,廢除帝號,而後伺機滅宋。愍王果然被打動,於12月廢除帝號,轉而與各國合縱攻秦,迫使秦國"廢帝請服"。齊愍王取得攻秦勝利後,又經過三次戰爭,滅掉了宋國。鄰近齊國的宋國,土地肥沃,生產發達,其大商業城市定陶的巨大稅收,尤爲齊、秦、趙三國所垂涎。宋爲齊所滅,不僅加劇了齊同秦、趙各國的矛盾,也對韓、魏、楚形成嚴重威脅,因此導致了齊與各國的矛盾異常尖銳。燕利用這種形勢,積極活動,終於和各國結成攻齊聯盟。

此戰,田單智謀超羣,在國破城圍、雙方力量對比懸殊的情況下,堅守孤城,麻痹燕軍,積極創造反攻條件。在時機成熟時,充分運用機動性、突然性、殺傷力和心理威懾諸因素,以"火牛陣"進行夜間突襲,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是戰勝燕軍的主要原因。此外,由於即墨有一定的防禦條件;燕軍分兵多路攻齊,發展過快,攻城克堅的準備和力量不充分;田單巧施反間計,借敵之手除去最難對付的樂毅,也是原因之一。成爲中國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