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活的一地雞毛,加上父親、未婚妻的步步緊逼,齊嘯最終放棄安然,回了臺北。“我不能太自私”,這句話從熱戀中的齊嘯口中說出來,對安然來說是辜負。

11月18日,演員馬思純的一條微博評論上了熱搜。

事件起因是某網友看了馬思純最近的作品後發文稱,同爲金馬影后的周冬雨、馬思純自《七月與安生》之後,差距就越來越大。周冬雨一直在給觀衆帶來驚喜,馬思純的演技卻忽高忽低,有點尬。

由此引出馬思純的靈魂叩問:

“我的演技到底怎麼尬?請指教。”

一石激起千層浪,喫瓜羣衆的熱情立馬被馬思純的質問點燃。

一時間支持的、反對的、蹭熱度的,忙成一片。

馬思純演技如何暫時不論。

我們先來說說她這部被網友點名的作品---

《大約在冬季》

衆所周知,《大約在冬季》是臺灣歌手齊秦早年的一首代表作。

1991年12月7日,齊秦在北京的狂飆演唱會正式開幕,在近乎癲狂的人潮中,垂頭喪氣的女大學生安然(馬思純)坐在演唱會門口的臺階上,眼巴巴地望着往來人羣,希望好運從天而降。

事實證明,希望還是要有的,因爲指不定啥時候就能夢想成真。

因朋友爽約,獨自來看演唱會的臺灣人齊嘯(霍建華)把多餘的一張票送給了坐在臺階上的安然。

倆人因此相識,並一起看了那場嗨翻全場的演唱會。

演唱會之後,齊嘯不小心弄丟了安然留給他的地址(郵寄照片),導致倆人很長時間再無交集。

直到又過了一年,在安然導師於教授家裏,來作客的齊嘯和安然再次相遇。

久別重逢。

安然眼裏是掩藏不住的驚喜。

齊嘯呢,深情背後,總有一絲欲言又止的遲疑。

隨着倆人交往加深。

齊嘯遠在臺北的生活,也慢慢呈現在觀衆眼前。

原來,齊嘯臺北的家中有個臥病多年的父親,一直由齊嘯未婚妻在照顧。

除此,齊嘯還有個蹲監獄的哥哥,隔三差五也會在牢房鬧事,需要他時不時拿錢託人去擺平。

而齊嘯本人在北京的生意也時好時壞,沒什麼起色。

生活的一地雞毛,加上父親、未婚妻的步步緊逼,齊嘯最終放棄安然,回了臺北。

沒成想。

本以爲就此一別兩寬的倆人,多年後又在臺北相遇。

功成名就的安然和已經離婚的齊嘯,這次能順利在一起了嗎?

套路告訴我們,不能。

追隨安然回到北京的齊嘯,風生水起的小日子纔剛捋順。他那當演員的前妻(侯佩岑)又開始在臺北拉着他中風的父親搞事情(故意給媒體透露之前隱婚的消息)。

一邊是失而復得的愛情,一邊是風燭殘年的父親。

心力交瘁的齊嘯,這次怎麼選擇?

答案並不難猜,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去電影院親自圍觀。

自打這部電影上映之後,齊嘯這個角色很快成爲全片主力槽點。

大多數觀衆對齊嘯的評價都只有一個字,“渣”。

具體例證:

一、認識安然之前,齊嘯明明有未婚妻。但在倆人相識後卻一直隱瞞不說,還有意無意對安然各種示好,誤導對方。

二、倆人交往過程中,一直是癡情的安然在等他、尋找他、追隨他(去臺北)。

齊嘯呢?一直處於辜負安然、尋找安然、再辜負、再尋找的循環之中。

尤其是第三次離開北京,被逼急了的齊嘯甚至對堵在門口的安然大吼:你不要逼我!

三、每次被安然發現事情真相,都是一副有“苦衷”、“不得已”,全世界都欠我一張好人卡的表情。

所以以安然的立場來看,齊嘯的“渣男”體質確實板上釘釘。

但是,如果換個角再來看齊嘯這個人,你又會發現他其實也沒那麼讓人厭惡。

拿他和安然的兩次分手舉例。

第一次,是齊嘯父親中風,他必須回臺北。

看着哭成淚人的安然挽留齊嘯不成,觀衆都在心裏替安然不值,這種不顧情誼、說走就走的渣男有啥好留戀的?

隨着鏡頭一轉,再看齊嘯在臺北的生活,無法自理的父親、不省心的哥哥、等他多年的未婚妻。

齊嘯有選擇嗎?沒有。

“我不能太自私”,這句話從熱戀中的齊嘯口中說出來,對安然來說是辜負。但對於齊嘯臺北的親人來說,卻是擔當。

然後是第二次。

齊嘯從電視上得知前妻的隱婚事件被曝光後,已經牽連到父親和小孩。

和前妻溝通,對方提出的條件是,要想事態平息,你就親自回來處理。

齊嘯怎麼辦?

癱瘓的父親(和孩子)VS失而復得的愛人。

這種情況下,齊嘯要是選擇愛情留在北京,恐怕罵他是渣男的人會更多吧?

《大約在冬季》的原作者饒雪漫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說過這麼一句話,一個男人在生活一地雞毛的時候,他是沒有辦法去談戀愛的。

仔細想想,也真是這個理。

所以,對於影片中的齊嘯,只能說各花入各眼,見仁見智吧。

再來說馬思純(和她的演技)。

看過電影之後我其實一直都想說,馬思純在《大約在冬季》中的表現真的還可以。

還是隨便舉幾個例。

演唱會結束後,倆人本來約好了齊嘯洗好照片就給安然寄過去,但後來因爲地址丟了沒寄成。

安然當時不知道實情,於是每天經過宿管阿姨窗口,都要有意無意地搭訕,好藉故問下有沒有自己的信。

30出頭的馬思純駕馭起20出頭的女大學生來,還是比較得心應手、不會讓人出戏。

比如像戀愛時期的眼神及一些小鹿亂撞的小動作,都很自然靈動。

其次還有她的哭戲。

齊嘯第一次回臺北,安然想盡各種辦法,試圖留住他,結果齊嘯還是執意要走。

傷心之餘,安然說了句“分開以後,我們永遠都不要再見面了”,隨後哭着離開。

這場愛恨交織的哭戲,瞬間就把人帶入角色的情緒當中,讓你跟她一起去體會那種愛而不得的痛苦和憂傷。

所以演員對角色的把握和匹配程度,是能否引起觀衆共鳴的重要原因之一。

馬思純在影片中的哭戲有很多,整體表現都還不錯,值得一看。

在一片質疑聲中,有網友曾這樣評論過《大約在冬季》,如果你只是單純的覺得齊嘯是個渣男,那麼證明你還沒嘗過生活的苦。

這話不一定完全對,但能說明一個問題:凡事都一分爲二地去看,對當事人,可能會更客觀、更公平一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