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過迴歸前澳葡政府的工作經歷,有過特區政府10年廉政專員的經歷,當過迴歸前的市政議員,當過迴歸時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委員,至今仍是人大代表選舉委員會的委員,這一路走來,張裕見證着澳門20年來的發展。剛剛回歸時,澳門社會治安遠不如今天,張裕說,那時總有人問他,當廉政專員會不會很危險,是不是需要很多保鏢,是否敢自己去菜市場買菜等。

(原標題:首任廉政專員!他辦了澳門迴歸20年來最大的案子)

張裕委員  人民政協報微信公衆號 圖張裕委員  人民政協報微信公衆號 圖

張裕委員的名片非常有趣,上面這樣標着:

職業:周遊列國;興趣:旅行、攝影、閱讀、寫作、運動、義工;

曾任:澳門特區社會文化司原司長(2009-2014);澳門特區廉政專員(1999-2009);前海島市政廳廳長、副主席(1995-1999)

……

詼諧的用詞,寫出了他過去的工作崗位和現在的生活狀態,也側面證明了張裕的話語:“我應該算是比較有資格、比較客觀評價國家這些年的發展和澳門迴歸以來的變化的。”畢竟,他在政府部門從迴歸前工作到迴歸後,也曾走遍國內所有省級區域和世界100多個國家。

“我們國家發展得不得了,澳門迴歸後變化大得不得了!”這是他發自內心的讚歎。

當初因爲有信心,所以留下來

1980年,張裕進入澳葡政府工作。張裕清楚地記得,那時候,政府高層的管理人員多是葡萄牙人,90%以上的普通員工則是澳門本地人。張裕就是從普通員工做起的。“因爲我們都知道,澳門快要回歸祖國了,澳門將來一定需要澳門人自己管理。我們需要學習,需要提升自己。”那時起,無論風吹雨打,每天下班後的張裕,都去“很辛苦地念葡萄牙語”,並很快熟練地掌握了這門語言,成爲“技術人員”。接着,他又進修公共行政方面的課程,在澳葡政府有了進一步的晉升。

臨近迴歸的一兩年,澳門社會很多事務已經逐漸開始以中國人爲主導,在澳葡政府中,中國人也逐漸進入中高層工作。中文逐漸成爲更加重要的辦公語言。

“但那時候主權還沒有迴歸,稅收主要維持澳葡政府的運作。政府需要面對很多問題,包括社會的矛盾、糟糕的治安等。”也因此,有一些澳葡政府的官員開始退休和返回葡國工作。張裕笑着說,自己對澳門前途有信心,所以留下來。“之前努力學習,就想着將來回歸了,在中國人自己的政府中好好服務國家、服務澳門,好容易等到這一天,怎麼能走呢?”

首任廉政專員,見證點滴變化

1999年12月20日,如所有中國人所願,澳門順利迴歸祖國,特區政府正式成立。中國人作爲政府的主要成員,開始擔負起政府機構運作的責任,張裕就任第一任廉政專員。

“1992年,澳葡政府已經有了反貪專員,但是特區成立後,我是第一任自己政府的廉政專員,說實話,擔子挺重。因爲迴歸前澳葡政府的反貪公署和迴歸後特區政府的廉政公署完全不同。”根據澳門基本法有關規定,廉政公署獨立工作,對行政長官負責。張裕說,“那時候也有人問,行政長官若有了問題你們查不查?當然查!不過澳門沒有發生這個情況。”

在廉政專員任期內,張裕曾經查過幾個重大案子,徹查過一位貪腐官員,追回8億多澳門元的贓款。“那是澳門迴歸後不久,也是迴歸這20年來最大的案子。”令張裕欣慰的是,特區成立後,隨着廉政公署大力推動預防性工作,實時向社會發布警鐘,廉政建設水平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從1999年開始,我們基本是邊宣傳、邊預防、邊調查。畢竟在過去,娛樂場、海關等地方不規範,甚至成爲官員的‘聚寶盆’,卡、拿是一種風氣。迴歸後社會大衆漸漸明白,澳門特區政府的官員不是橡皮圖章,我們是真查、真辦,有問題就要處理的。”

剛剛回歸時,澳門社會治安遠不如今天,張裕說,那時總有人問他,當廉政專員會不會很危險,是不是需要很多保鏢,是否敢自己去菜市場買菜等。“我接受了任命,就是對特區政府有信心,對行政長官有信心,對自己也有信心。”因爲自己曾是廉政專員,對於貪腐問題,張裕有切身的感受。他說,貪腐在任何社會制度下都會出現。“但迴歸後的澳門社會在快速進步,法律也日益完善,廉潔狀況越來越好,政府的廉潔程度提高了。20年來,不斷改善,不斷提升,不斷進步。不容易呀,要慢慢來。”

成功的政治,保障了澳門發展

有過迴歸前澳葡政府的工作經歷,有過特區政府10年廉政專員的經歷,當過迴歸前的市政議員,當過迴歸時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委員,至今仍是人大代表選舉委員會的委員,這一路走來,張裕見證着澳門20年來的發展。“澳門是在不斷進步,不斷改善,不斷提升。這離不開祖國的支持,離不開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的依法施政,離不開全體澳門市民的努力。”張裕說,每次想到這些,作爲澳門人,都無比高興。

2009年,崔世安行政長官正式上任,張裕接替了他原任的社會文化司司長的職務。“我接手這份工作時,澳門已經迴歸10年,社會保障基金會、社工局、文化局、衛生局、旅遊局、教青局、大學等,歸社會文化司管理的這些部門都有非常好的基礎了。”張裕舉例說,教育方面,澳門實行15年的免費教育,青年人讀公立大學,有減免學費的規定,也有多項獎學金、助學金。所以澳門的中學生畢業後,有九成可以有機會讀大學。大學畢業後找工作,也沒有什麼困難,失業率很低。65歲以上的老人,每月都有3000多澳門元的養老金。住房政策也非常好,符合條件的人可以租住社會房屋或者購買比市價低的經濟房屋。可以說,每一個家庭都享受到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民生福利。10年的迴歸之路,澳門早已今非昔比。張裕讚歎地說,“而這一切的基礎,便是一個好的政治制度。如果沒有‘一國兩制’在澳門的成功實踐,澳門不會有今天的成就。政治做得好,經濟才能發展,民生纔會得到更大的改善。成功的政治,保障了澳門的發展。”

20年,澳門人的信心更大了

如果說迴歸時,張裕有信心留在特區政府工作,如今,退休的他說自己對澳門的信心更大了。

“我們一直能夠看到祖國內地對澳門的支持以及這種支持帶給澳門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自來水來自西江,自由行政策給澳門帶來非常多的內地遊客,港珠澳大橋讓生活更便利,還有‘一帶一路’以及大灣區的巨大機遇……”張裕也慶幸,澳門迴歸後的歷任行政長官都非常出色地帶領澳門向前發展,“他們都非常聰明,非常優秀,非常能幹,這是澳門的福氣。”

喜歡旅遊、攝影的張裕,兼任澳門自助旅遊協會名譽會長、澳門遠足會名譽會長以及澳門攝影學會名譽顧問。踏遍萬水千山,必能看得更遠。張裕說,自己看好澳門,看好中國。“背靠祖國,前景必然美好。澳門一定會是一座快樂的城市、獲得感高的城市、幸福的城市。”

代文佳 本文來源:人民政協報 責任編輯:代文佳_NB1249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