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是一枚催淚彈,一談到夢想,總能讓人熱淚盈眶。

李白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人,他留給我們一副飄逸瀟灑、狂傲不羈的仙人形象,就像他從未失落過似的。

但作爲一個堂堂七尺男兒,李白也是有夢想的,爲了夢想他也曾拼搏過、興奮過、哭過、失望過。

李白的夢想究竟是什麼呢?有人說是成爲最優秀的詩人,有人說是成爲一名有錢人,也有人說是遊覽奇山異水,還有人說是成仙了道……

不得不承認,李白的人生很豐滿、愛好挺豐富,但他的夢想卻很普通,跟天下所有讀書人一樣。

大唐開元十五年,李白還只是一個年輕氣盛的帥小夥。那一年,26歲的他懷揣夢想,從四川老家來到了湖北安陸。

在安陸這個山水多情的地方,李白遇到了老宰相許圉(yǔ )師的孫女,並與她喜結連理。

初出江湖,就與豪門沾親帶故,李白意氣飛揚,他覺得夢想唾手可得。

李白的夢想是什麼?

他在《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裏寫得很明白:

奮其智能,願爲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事君之道成,榮親之義畢。

說白了就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當大官,做大事。

但在那個時代,一般人想要“當大官”可並不容易,要麼機敏過人、才學出衆,去走科舉路線;要麼關係過硬、才華橫溢,被人舉薦。

對李白來說,上帝爲他多開了一扇窗,他機敏、才學、關係樣樣俱全,簡直就是天生的狀元料子,可惜上帝爲他關上了門。

封建時代,商人的地位是極其低下的,無奈李白的父親就是個商人。據說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李白被剝奪了參加科考的資格。

於是,爲了實現夢想,英姿颯爽的李白只好走舉薦之路了。

爲了被舉薦,李白喫了比王維、高適這些能正常參加科舉的同齡人更多的苦。

早年間,李白跋山涉水,到處尋訪名師高士,研經史、練劍術,修文習武,只希望有朝一日,能把自己這一身高超的文武藝,貨與豪橫的帝王家。

他相信,這個時代會給他一個機會,給他一個貫天地於一氣的機會。因爲開元盛世,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他在等,他等到了朝廷詔令尋天下之オ,他等到了六十三州水患、十七州霜旱,他等到了吐蕃入侵,他等到了玄宗慶生的千秋盛典,卻並沒有等到自己一展宏圖的機會。

三十多歲了,依然只是個無業遊民,長安這個點燃他夢想的大都市,讓他感到如此絕望。

他曾說,“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可他並不知道,爲官之途要比這蜀道還要難上千百倍。

李白累了,他開始懷疑自己了,有生之年真的可以乘長風破萬里浪嗎?高高掛起雲帆真的就可以征服滄海嗎?

求仕無門,終南捷徑走得比蜀道還辛苦。但一個文武兼濟的大老爺們,有夢想,是不會輕言放棄的。

實踐證明,懷才就像懷孕,時間久了,總還是能帶來驚喜的。

在賀知章和玉真公主的極力舉薦下,李白在唐玄宗身邊謀到了一個叫做“翰林”的小官,簡單來說,就是寫詩填詞,主要爲玄宗和楊貴妃的娛樂活動做文案。

那一年李白已經41歲了,起初他還是比較高興的,雖然官不大,但總算離夢想近了一步。

隨着時間的推移,李白越來越厭倦這種供人娛樂的生活了,他發朋友圈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與此同時,大老闆玄宗皇帝看李白也越來越不順眼了,於是,藉機炒了他的魷魚。

李白剛剛做了兩年的翰林,就被解僱了,美其名曰“賜金還山”,其實就是被擠出了皇家社交圈,賠了點安置費。

從此,李白再也看不到玄宗皇帝的點贊和楊貴妃的事業線了,誰說不惆悵呢?

走就走嘛!尋仙問道,騎白鹿,訪名山,寄意山水,斗酒拼詩,何等痛快與自在。

可他的夢想,卻總讓他在大笑時突然沉默,讓他在醉酒時說些沒有邊際的話,讓他在夢醒時分愁腸寸結。

“願一佐明主,功成還舊林。西來何所爲,孤劍託知音。”窮其一生,李白都沒有實現當大官建功立業的夢想,他的夢想就像鏡中花、水中月一樣,可望而不可即。

安意如說:悲劇是上天給了你抱負,給了你理想,給了你實現理想的才華,卻一生不給你施展完成的機會,生生折斷你的理想。

執着於夢想,純粹於當下。沒有實現的夢想,給了人生更多詩意的表達,讓他成爲了笑傲大唐、談笑古今的大詩人。

詩人還是青春的模樣,月光還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還是李白的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