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智障女孩连续遭性侵 施暴者哪来的胆量

文 | 土土绒

当我们说起保护弱势群体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说什么?

据媒体报道,在广东茂名信宜市,一名12岁智障女孩被性侵并怀孕,这是她八个月内再遭性侵、第二次怀孕。简单的事实,一句话就可以讲完,但是当事人和当事家庭的痛苦,却难以用语言描述。

这场悲剧的中心,是一名 12岁的小女孩。孩子的认知能力本来就比较弱,智力障碍更是让她的自我保护能力雪上加霜。面对侵害,她几乎没有能力反抗,甚至在事后连施暴者都指认不出来。也正因为此,那些藏在阴暗处的猥琐之徒敢于一次又一次地施暴。

12岁智障女孩连续遭性侵 施暴者哪来的胆量

对于这样的孩子,家庭本来应该是保护她的第一道关卡。问题在于,这个特殊的家庭,包括受害女孩的爸爸、妈妈、哥哥等一家四口均为残障人士,全家靠低保为生,同样难以对抗恶意侵害。在女孩第一次怀孕报警后,还有人踢门报复,可见完全没把这一家人放在眼里。

这样的家庭可以说是社会底层最弱势的那一部分人了,家长的监护能力,实际上是缺失的。我们不能把自我保护的责任,全都推到这个家庭的头上。同样的,一些网友声称这样的家庭就不该养育孩子的论调,也过于冷血。

越是极端的案例,越能考验社会保护弱势群体的诚意和成色。而在这个案例中,我们遗憾地看到,各个可能为女孩提供帮助的部门,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职能失守”。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协助有关部门……预防和制止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在女孩第一次怀孕后,家属也向社区书记求助了。但是,社区书记觉得派出所介入调查就足够了,并“告诉她的父母要管好她”。

这样的回应,实际上等于是把皮球踢回了女孩家庭。即使社区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至少也可以主动与妇联等部门沟通,或向上级汇报。假如社区能多给一点关注,与各个部门一起商讨出一个保护或援助的方案,相信那些施暴者也不至于如此肆无忌惮。

12岁智障女孩连续遭性侵 施暴者哪来的胆量

性侵未成年人是触犯《刑法》的严重违法行为,性侵有智力障碍的未成年人更是于法不容。但是,从女孩第一次怀孕并报警至今8个多月了,到底谁是作案者,仍然是一笔糊涂账。并且,在家属报警之后,还有人踢门报复,家属联系派出所民警却未立案。

对此,当事警官称,女孩家属拨打的是其私人手机,不能视为报警。假如真是如此,那么,这位民警为何不告知正确的报警方式?当然了,根据当地派出所的补充说明,警方事后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但事实就是,多名作案者仍然躲在黑暗之中,不但没有受到法律的惩罚,反而胆敢报复女孩一家。这些作案者是哪里来的胆量?

2018年10月,最高检首次发出“一号检察建议”,针对预防性侵害教育缺位等问题,提出建议。教育部办公厅随后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预防性侵害学生工作的通知》,强调要不断完善预防性侵协同机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与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共青团、妇联、家庭、社会构建一体化的保护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工作机制”。

但是,在受害女孩第一次怀孕休学之后,学校并没有了解情况,更没有进一步的措施。学校老师本该是除了家人之外,最了解女孩的人,但在关键时候对学生的去向不闻不问,是否也有疏忽?

实际上,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居民区,不管是社区,还是妇联、派出所等基层机关,对当地居民一般都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像受害女孩这样的极端弱势家庭,有关部门本应早就有所了解,并在平时就给予更多的关注,让那些心怀不轨者知道,这些家庭也是有人“撑腰”的,不是任人鱼肉的。如果各个基层部门都表现得漠不关心,那他们就很容易沦为被欺凌的对象。

12岁智障女孩连续遭性侵 施暴者哪来的胆量

女孩多次被性侵,很大可能是嫌犯有目标、有预谋的行为。到底哪些人存在作案的嫌疑?在提取了胚胎DNA样本对比之后,仍未准确找到嫌疑人,是否应该扩大调查取证的范围?目前,警方已经成立专案组进行调查,希望能尽快将罪犯绳之以法。这是对残暴的不法分子最好的威慑,是对弱势家庭最好的保护。

但是,就算这个案子能结案,也并不能终结它带来的疑问。在保护儿童、保护弱势群体方面,由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各个方面织成的篱笆是否存在大大小小的“缺口”?如何堵上这些缺口?规定要从纸面落到地面,保护弱势群体不能只是一句口号,它还关系到一个庞大人群的生存和人身安全,它需要更细致、更实在、更长效的措施去支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