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郭煦榮昌區牢牢把握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要求,爲強化“三農”工作,充分發揮村級黨組織的政治引領作用,從要素、資源、機制入手,集中力量、攻堅克難、創新發展,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提升老百姓獲得感、幸福感。

素有“小山城”美譽的榮昌區萬靈鎮,是一座以市興鎮的寨堡式古鎮。依靠綠水青山挖掘金山銀山,萬靈鎮流轉土地幹起了規模化產業、依靠美景發展起鄉村生態休閒旅遊,讓老百姓漸漸走上產業路、喫上旅遊飯。

萬靈古鎮

榮昌區委書記曹清堯表示:“爲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榮昌區率先謀劃,精準設計,創新實施了交通便捷、產業振興、人才組織、鄉村文明、青山綠水五大工程,全面推動鄉村振興。”

如今,榮昌的村莊地頭、企業車間,隨處可見村民謀發展、促跨越的忙碌身影。

近年來,榮昌區牢牢把握鄉村振興戰略的具體要求,爲強化“三農”工作,充分發揮村級黨組織的政治引領作用,從要素、資源、機制入手,集中力量、攻堅克難、創新發展,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提升老百姓獲得感、幸福感。

探索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發展村社集體經濟,不僅是件經濟大事,更是件黨建大事。”榮昌區委書記曹清堯表示。他認爲,村社集體經濟“空殼化”,基層黨組織就沒錢辦事,沒法兌現民生承諾,時間長了,基層黨組織在羣衆中的威信就會下降,凝聚力和戰鬥力就會減弱。

2017年,經過反覆討論研究,榮昌區扶持村(社區)集體經濟發展試點工作正式啓動。通過自主報名、鎮黨委推薦、區裏評審形式等方式,確定了昌元街道白象社區、清升鎮古佛山社區等15個試點村(社區)。在市財政局支持下,榮昌區財政共籌集2000萬元財政資金,用於各試點村(社區)的啓動資金,每個試點村(社區)爲130萬元、140萬元不等。自此,榮昌開啓村級集體經濟的探索壯大。

榮昌區清江鎮河中村村委會主任羅慶奎一有空就會到村裏的便民超市和廣場轉轉,對河中村的村民來說,這些地方不僅僅是購買柴米油鹽和日常活動的地方,更是村裏寶貴的集體財產。

“對超市、廣場收租;成立土地流轉管理服務股份合作社……河中村的集體資源變成資產,每年能爲村集體帶來17.5萬元的收入。”羅慶奎說。河中村在“資源變股權、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改革之初,開展了產權制度改革,村裏進行清產覈資,建立了臺賬,讓每位村民都對村裏的“家底”心中有數。

清產覈資,是榮昌區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中的第一場“硬仗”,需對農村集體資產進行“清查財產、覈定資金”。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資產範圍主要包括資源性資產、經營性資產和非經營性資產。

建立在清產覈資基礎上的集體經營性資產的折股量化,是農村集體產權改革的另一項重要內容。河中村村民黃乾友被確定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之一,他說:“以前我是村民,現在變股東了。村裏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現在還嘗試經營民宿,如果進展順利,今年分紅又會漲了。”

河中村戶數多、體量大、村民情況各不相同,由村組幹部、民主理財小組成員、村民代表組成的清產覈資小組統籌規劃,分工作片對全村進行走訪調查,重點對“享受福利、不同身份”等情況進行覈實摸底。通過這些方法,最後形成圖表和數據來展現村民的財產狀況,喚醒了一些農村“沉睡的”集體資產。

在河中村的臺賬上看到,清產覈資後,全村總資產爲2652萬元,村民可量化的淨資產爲677.7萬元,成員股權總數爲2955股,每股淨資產爲2064元。

“我們還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以後使用的每一筆資金都要經過董事會表決。”羅慶奎介紹。“家底”摸清後,村“兩委”幹部使用資金程序將更嚴格,賬目更清晰。

張義軍表示,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手段、是槓桿,在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覈資的基礎上把集體資產折股量化、確權到戶,然後由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經營管理集體資產和市場主體合作,農民分到股份可以分享集體經濟發展成果,增加財產性收入。

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着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質量。

2019年,榮昌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對標五個振興,以紮實推進五大工程和農業農村改革爲路徑,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紮實書寫好新時代“三農”篇章。

夯實基礎 榮昌區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宜機化改造,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圖爲清流鎮優質糧油基地

榮昌區圍繞農業“接二連三”發展,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形成“1+3+N”產業體系。把農牧特色國家高新區作爲打好脫貧攻堅戰和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平臺。在農業園區建成加工車間5個、智慧農業示範點1個,晚熟柑橘出口新加坡、俄羅斯等國,實現重慶市晚熟柑橘出口零突破。農村電商實現健康快速發展。

榮昌區建立第一書記派駐工作機制,全面向脫貧村、軟弱渙散村、集體經濟空殼村、鄉村振興試驗示範村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範村選派第一書記。實施鄉村人才“虹吸”工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程、農村教育資源優化工程等“四大工程”,促進鄉村人才集聚和素質提升。截至目前,回引本土人才206名,爭創市級農民工返鄉創業園2個,成功創建第二批全國農村創新創業典型縣。設立鄉村人才專項資金,支持鄉村人才項目。3人次入選全國百名傑出新型職業農民資助項目人選、全國信息進村入戶村級信息員典型案例。114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實現經營性收入700萬元。

讓農業成爲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爲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爲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經過這幾年的傾力打造,榮昌區湧現了一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創新典型。

通安村歷史文化積澱豐厚,是中國四大名陶——“榮昌陶”發源地之一;特色農業產業優勢明顯,蘭花、花椒、苗木等種植業基礎較好,村域內現有渝西摩配、瑞力比燃氣、錦坤陶瓷等8家企業,是榮昌區生態農業科技示範園、榮昌陶產業園、文化創意產業園所在地。

近年來,通安村黨組織以建設“渝西最美鄉村”爲奮鬥目標,以服務生態農業科技示範園、榮昌陶產業園、文化創意產業園建設爲抓手,大力加強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創新開展了“名譽村官”“書記論壇”“村幹部親屬享受惠農惠民政策十公開”等工作,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通安村先後被授予農業部信息進村入戶試驗點、全國農業信息化工作現場會示範點、重慶市生態文明示範村、重慶市巾幗示範村、重慶市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示範點等榮譽稱號。

圍繞自身特點與優勢,結合通安村集體經濟的基礎條件,通過策劃包裝“陶都知青”品牌,開發系列特色文化旅遊產品,帶動產品原材料的適度規模化生產,利用“在村頭”農業電商平臺開展線上線下的營銷,助推通安村鄉村旅遊發展,有效促進三產融合,讓通安百姓共享集體經濟成果。

全面發力決勝脫貧攻堅

本刊記者瞭解到,到目前爲止,榮昌區12個市級貧困村全部實現脫貧摘帽,8806戶28443名貧困人口實現穩定脫貧,現有貧困戶104戶315人,貧困人口發生率爲0.07%,總體上已穩定實現貧困人口不愁喫、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據統計,2020年,榮昌將新改擴建“四好農村路”208公里。打通了農村公路“最後一公里”,還要解決村民出行“最初一百米”問題。榮昌區深化實施農村便民道戶戶通工程,2017年以來,我區累計投入各級財政資金1.3億元,同時發動鎮街、老百姓自籌資金9887萬元,共計修建農村人行便道2541公里,惠及21個鎮街137個村(社區)20餘萬農戶。

觀勝鎮銀河村是重慶市級脫貧村,也是榮昌區做爲扶貧開發型鄉村振興試點村,村黨支部書記唐名位接受《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他上任之初,村裏全是泥土路,現在村內有硬化公路全部覆蓋,人行便道戶戶通,自來水主管實現全覆蓋。

路修好了,如何脫貧?2017年,銀河村利用集體經濟,組建了達生兔業有限公司,採取養殖企業 集體經濟 扶貧專項資金入股的模式建成達生兔業規模養殖場,兔場投資230萬元,其中集體經濟入股46.59萬元,是全區規模最大、標準化最高的種兔場,並於當年投入使用。第一年取得分紅資金5.6萬元,本村130戶貧困農戶在產業入股中分紅2.8萬,第二年集體經濟收入6.1萬元。果樹、肉兔、中藥材,作爲觀勝鎮的主導產業,銀河村黨支部也跟隨該鎮黨委政府的步伐,因地制宜、有的放矢。截至目前銀河村發展白芷、枳殼、皁角、芍藥、丹蔘等中藥材1200餘畝,種植果木近3000畝。

核桃村也是市級脫貧村,幅員面積12.6平方公里,河包鎮核桃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吳永勝表示:“河包生態環境好,有一定特色產業基礎,我們可以以資源優勢換髮展空間。”圍繞“增加收入、解決就業、用好荒坡”三大重點,吳永勝積極推進特色產業項目。

2019年,重慶椿林聚業食品有限公司在覈桃村發展辣椒訂單種植100畝,訂單保底回收價0.7元/斤,培養種植大戶6戶,辣椒產量達到2000斤/畝,實際回收價格1.7元/斤,帶動農戶增收600元/畝。

2020年,椿林公司與核桃村簽訂訂單1000畝,二荊條保底回收價0.7元/斤、泰椒1.3元/斤。現在覈桃村已有84戶脫貧戶、38戶一般農戶種植共計500畝(含村集體經濟種植100畝),其中3名貧困戶大戶種植面積達到200畝,並帶動周邊村、社區種植500畝。同時,辣椒產業發展還促進了椿林公司與核桃村集體經濟合作,擬投資150萬元在該村新建辣深加工廠,就地實現產品深加工,幫助集體經濟增收。

銀河村和核桃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帶領村民脫貧只是榮昌區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2019年,榮昌區各級各部門聚焦“兩不愁三保障”,認真落實好國家相關扶持政策,加強動態管理,持續開展排查覈查,及時查漏補缺,精準推動工作有效落實。

“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深化脫貧攻堅成果的必由之路。”該負責人介紹說,2019年全年投入資金3453萬元,培育形成筍竹、苧麻、茶葉、調味品、晚熟柑橘、中藥材、特色水果、特色糧油等特色高效產業。落實到戶產業幫扶資金690.15萬元,確保了每戶貧困戶都有1—2個穩定的產業增收項目。

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增加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通過落實託底安置、強化技能培訓等手段,目前榮昌區有9019名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達到就業一人脫貧一家的目標。

既要增強羣衆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也爲“零基礎”貧困羣衆“輸血”,榮昌區扶貧辦相關負責人表示,2019年全區共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6057萬元,其中區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3926萬元,同比增長7.56%。支持貧困羣衆發展和鞏固產業。

榮昌區紮實開展危房摸底調查工作,建立動態管理臺賬,加大資金投入保障,嚴格落實危房改造政策,對符合條件,且有意願危房改造的貧困戶做到應改盡改。自2015年以來,榮昌區累計投入2.15億元,改造危房9843戶,實現了存量危房動態清零,確保貧困戶住房安全。

同時,榮昌還加大醫療補助力度,精準落實“先診療後付費”“一站式結算”等健康扶貧政策,2018—2019年度,區內醫院墊付建卡貧困戶門診超20%比例和住院自付超10%比例的補助人次爲6357人次,補助金額192.40萬元,在家貧困戶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現全覆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100%,有效減輕了貧困羣衆醫療負擔。

在教育扶貧上,全面落實教育資助政策,2015年以來累計向貧困家庭學生提供資助資金31990.36萬元,惠及貧困學生32萬人次。

本刊記者從榮昌區扶貧辦獲悉,今年榮昌區將投入4400餘萬元專項資金,重點支持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進一步改善羣衆生產生活條件,確保全區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報道)

本文刊登於《小康》2020年4月下旬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