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6歲的歷史學者閻崇年,在直播鏡頭前並不“怯場”,他熱絡地和網友們打着招呼,娓娓道來故宮背後的歷史故事。前不久,他的新著《故宮六百年》由華文出版社推出,老先生玩起了抖音,新書通過騰訊會議、抖音短視頻等平臺“雲首發”,戰績顯赫——累計觀看人數超百萬,短視頻累計播放量逾1185萬次,支付交易總額超過百萬元。 事實上,這並不是他第一次爲紫禁城“帶貨”了。 早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剛剛興起的那陣子,史學家閻崇年坐鎮,講過“大故宮”四部83講,堪稱電視界知識付費“爆款”,所講文字稿出版《大故宮》三卷,出版當年即創下百萬冊銷量,好多名人都是他的擁躉。 如今轉戰“手機屏”,閻崇年認爲,真正的“帶貨王”恰恰是有着600年曆史的故宮本身——自北京故宮建成六百年來,中國幾乎所有的名人都同北京或故宮有着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故宮是個歷史大劇場,也是小舞臺,故宮的建築、藏品、人物以及其他的元素的互動、演繹,精彩紛呈,再現了那個時代的江河波瀾與涓溪暗流。“我力求從600年曆史長河中,沙裏淘金,金中剔沙,加以展現,進行表述”。 耗時兩年、十易其稿,《故宮六百年》打磨出爐,特別增加200餘幅珍貴圖片、100餘座宮殿介紹、2份明清皇帝檔案,故宮的建築、藏品、人物在書中交相輝映,呈現得更加立體鮮活。除圖書外,編輯團隊還設計開發了限量版藏書票、精美筆記本、明清皇帝檔案、定製版書衣等贈品,掀起粉絲在線“彈幕”——“求收藏”“美極了”的熱潮。 該書責編之一張超琪談到,受疫情影響,出版社積極探索新型銷售渠道,嘗試在線直播帶來的啓發,是渠道的構思和圖書增值,“爲此,出版社特別做了大衆珍藏版、抖音回饋版兩個版本,希望能適應不同平臺讀者的調性。” “一座紫禁城,半部中國史”。從明永樂十八年(1420)永樂皇帝朱棣在北京皇宮奉天殿(今太和殿)宣告故宮建成,到當下2020年,故宮整整600歲。“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就在故宮,這裏不僅有中國最重要的藏品,有中國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建築羣,還有與每個人息息相關的歷史與人生,我們人生的各個階段都可與故宮歷史對照來看,故宮史也能帶給我們人生各個階段所需的各類啓發。”閻崇年說。 在他看來,《大故宮》與《故宮六百年》的相同點是,系統簡述故宮的歷史、文化、建築、人物、事件、文物等;不同點是前者主要特點是橫向,以故宮空間爲經線,以故宮建築爲場景,時空交叉,講述故宮六百年曆史故事;而《故宮六百年》主要特點是縱向,以故宮時間做經線,以故宮歷史爲場景。 小時候閻崇年的曾祖父、祖父和父親都在北京工作,他從小愛聽長輩回家時講給他的北京皇城故事;少年時來到北京故宮旁的學校讀書;長大後研究歷史,經常到故宮參觀、查閱資料、研究藏品……70年來閻崇年至少去過故宮1000多次。“他講故宮、研究故宮,又與故宮結下深厚的學術情結。很多人說,閻崇年筆下的故宮,寫出了感情、寫出了深度,是最好的故宮史講述者之一。”華文出版社總編輯餘佐贊認爲,這本書呈現方式的特點,是親近讀者的故事性,體例上每個小節篇幅不長,“在很少的時間講好一個故事,帶着腳鐐跳舞一樣,但跳得非常好,短時間裏把一個故事講完了,節奏勻稱。” 華文出版社社長宋志軍表示,無論是《故宮六百年》以圖書的形式,《閻崇年:大故宮600年風雲史》以音頻的形式,還是“閻崇年說歷史”主打短視頻,都是一個IP母本的多媒體聯合互動,進而積極參與各種內容形式,各個平臺相互配合,共同獻禮故宮600週年。 圖片:出版方
編輯:許暘
責任編輯:王彥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