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成都分享了“名爲成都的生活美學”,進行着“最美成都”的全球徵集,還於昨日開啓了“六大景區門票免費領”的新活動。

金沙遺址博物館、都江堰、武侯祠、杜甫草堂、青城山、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這六個文化地標記錄了成都的歷史底蘊與城市精神。

文末可見活動詳情

來到成都,喫了火鍋,擼了串串,還得去看看知性詩意,桑田變化。

何多苓美術館二樓走廊,攝影@好白

藝術家何多苓說,“想要感受一個城市,就應該去看這座城市的美術展覽。”

成都作爲滋養藝術的沃土,用其包容性接納了衆多藝術家。藝術也以自己的方式反哺這座城市,他們在互動互享之中,將詩性的生活之美,給予生活於此的人。

“理想的城,應有各色各樣的藝術空間。”今天我們便邀請到何多苓美術館、麓湖·A4美術館知美術館的創始人/管理者,解析他們眼裏的藝術與生活美學。

何多苓美術館

何多苓

推薦人:何多苓(藝術家)

推薦點位:何多苓美術館

推薦理由:我希望我的這座小小的藝術空間(何多苓美術館),能成爲成都藝術公益的一部分。

如果說,何多苓是成都的一張名片,那麼,成都對於何多苓而言則是恬靜且開放的理想創作地

何多苓美術館,攝影@好白

1948年出生的何多苓,今年正好70歲,除去年輕時到大涼山當知青,壯年也曾周遊列國,之後他選擇返回成都,固守成都,作爲生活與創作的棲所。

對於個體與城市關係這個重大議題,何多苓的見解,直接簡單:城市的繁華與否,與宜居沒有太大關係,但人文環境、包容、開放與接納卻很重要。

何多苓美術館,攝影@好白

對他而言,成都有熟悉的鄉音、有火鍋,有朋友。他說:“我生於成都,很習慣它,對我而言,它是個適度的城市,文化氛圍尚美、大小適中、氣候宜人,口味符合。”而成都的生活美學正是源自於此,一種環境、人文落實到日常性的自在與放下,它給予個體務虛的底色。

相較於北上廣,何多苓覺得成都的宜居,平靜與安寧,有益於藝術和文化。 “我是一個畫畫的,希望呆在一個平靜的地方創作,而不想受到太多的煩擾,遠離喧囂、刺激與誘惑。而成都的平靜安逸,正是我所需要的。

何多苓美術館,攝影@好白

也許正是這樣的環境與心性使然,何多苓一直葆有着澎湃的創作欲,這種創作並不限於繪畫,他也作曲,甚至在2018年做起了建築師,親自操刀,設計了一座美術館——何多苓美術館。

這個屬於何多苓自己建築夢想和實踐的最佳案例,共893平方米。在這個絕對乾淨的白盒子中,從建築外觀到室內都是純白色,除了力求滿足功能的必要性,不做任何多餘的修飾。

何多苓美術館,攝影@好白

這座嚴格履行功能服從形式的極簡主義建築,爲成都公共空間增添一抹北歐風。

何多苓眼裏的成都,確然是一番滋養的沃土:“四川這麼多畫家不願出去,很多外地藝術家也到成都。這是因爲成都強大的包容性,它不排外,沒有外省氣息。每個人來了,落下腳,就是成都人。

麓湖·A4美術館

孫莉

推薦人:孫莉(麓湖·A4美術館館長)

推薦點位:麓湖·A4美術館

推薦理由:A4美術館將更具有國際視野的藝術作品和文化帶到這片土地上,成爲成都和世界文化藝術交流的橋樑。

A4美術館從2008年成立,到今天已經有十年的歷史。在這十年中,他們以年爲單位,用高質量的專業藝術展覽和公共教育活動來爲大衆提供一個與美術館、與藝術進行聯繫和交流的入口。

在館長孫莉看來,藝術不再被高高掛於牆上或懸於玻璃罩內,今天的藝術是與公衆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

麓湖·A4美術館,攝影@麓湖·A4美術館

談及城市生活美學的定義,孫莉認爲對美的認知是非常主觀的一件事情。“每個人用肉身、信仰、知識和靈光去勾勒肌理和線條,形成自己的形狀,將這種形狀投射到城市生活中,色彩、味道和空間等許多細節的反饋,就構成了更高維度的視角。我們投身於此就是爲了更好的找尋自己。

孫莉不是成都人,但在這裏生活和居住的20多年時間,讓她切身體會到了成都的獨立自由和包容的氣質。在“發現最美成都”活動中,她向YOU成都推薦的就是A4美術館。

麓湖·A4美術館,攝影@麓湖·A4美術館

成都是A4美術館發展的土壤,A4植根於成都這座城市,積極推動和支持成都藝術生態的發展。同時A4美術館也將更具有國際視野的藝術作品和文化帶到這片土地上,成爲成都和世界文化藝術交流的橋樑。”

A4美術館對於藝術的關注和努力,使原來高高在上、遠離觀衆的藝術早已消失,而基於公衆與生活的藝術創作和藝術作品則使成都充滿了藝術氛圍,爲公衆提供了更多藝術欣賞的可能性。

麓湖·A4美術館,攝影@麓湖·A4美術館

當這些審“美”的思考者開始去認真觀察生活,觀察所處的環境,觀察那些得以打動我們的不論宏大還是細微的場景,他們會發現成都隨處可見的城市生活美學。

知美術館

王從卉

推薦人:王從卉(知美術館藝術總監)

推薦點位:知美術館

推薦理由:知美術館會以自己的節奏來爲成都提供知性、智性、詩性的生活體驗。

知美術館落址成都時,選擇了距市區40公里外的老君山腳下。獨闢蹊徑的抉擇內裏,是它渴望對中國的藝術環境構建出的樣本:你必須離開市區,走到自然當中才能接觸到美術館。成都的城市節奏給了這間美術館足夠的“任性”

知美術館,攝影@知美術館

知美術館的藝術總監王從卉認爲,可快可慢的節奏,正是這座城慢慢滲透到人的美學特質。“通常我們會覺得一個城市的慢和快,它是很難並存的。但成都是一個特別奇妙的城市,想過慢生活的時候,你能找到自在的所在;當你要開始做一些特立獨行的事情,成都依然可以給你這樣的環境。”

知美術館便在這樣任性的環境中生長。從最初的選址,到邀請日本建築師隈研吾操刀設計,他們創造了所有的不方便,以滿足自己對美學的追逐。“知美術館在以自己的節奏來爲成都提供知性、智性、詩性的生活體驗。”

知美術館,攝影@知美術館

每一個發現成都之美的人,都是這個城市的共同創造着。王從卉能感覺到,在成都,正有越多越多的人走進美術館中。城市與藝術正在互哺互享,這個過程漸進、潛移默化,同時又深遠而悠長。

成都的豐厚文化積澱爲知美術館提供了搖籃和沃土;其活躍的當代藝術氛圍和豐富資源給知美術館提供了滋養。而知美術館希望給成都帶來一種具有啓發性的生活美學體驗。

知美術館,攝影@知美術館

正因如此,知美術館才需以自己任性的方式,塑造價值。“我們不跟風,細到每一場展覽甚至藝術家的選擇,都應自己的主張與見解。”王從卉表示,藝術分享與教育,本就是美術館應當提供的公共職能。

成都有200餘“藝術空間”,其中美術館(art museum)有120間,看展覽、逛美術館對成都人而言從一件很時髦的事情,轉變爲城市的“生活美學”

它植根於日常的生活軌跡中。我們在感知生活的平淡與普通後,希冀一個可以抒發詩性,打動內心,甚至引起共鳴的空間。接着你尋找它,走向它,你發現它離你很近,甚至觸手可及。觸碰到它,你便擁有了。

而成都,正拉近這樣的距離。

六大景區門票免費領

獎項說明:

1.六大景區門票,中獎即得兩張;

2.蓉一鍋(建設路店、雙林路店)100元抵用券;

3.譚鴨血(王府井店)100元抵用券;

4.小米運動手環

活動規則:

1.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18年8月31日;

2.每個微信ID有且僅有一次中獎機會;

3.用戶憑獲獎短信+手機號碼領獎;

4.最終解釋權歸“YOU成都”所有

即將隆重上線

敬請期待

— THE END—

採訪:A@懋林 B@麻吉 C@李釐

編輯:李釐 設計:陳霜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