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打破日本保持了106年的首相任職最長紀錄,安倍靠什麼成爲“最長命”首相

▲2018年5月自民黨黨代會結束後,日本首相安倍帶領大家一起歡呼。

▲2018年5月自民黨黨代會結束後,日本首相安倍帶領大家一起歡呼。

11月20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打破了一項保持了106年的紀錄,就是他在這一天成爲日本施行憲政以來任職時間最長的首相(共計2887天)。此前這一紀錄由日本前首相桂太郎保持,他的累計在職時間爲2886天。

由於目前安倍所領導的自民黨佔據國會優勢,且其本屆黨總裁的任期將於2021年9月屆滿,在可預見的將來,安倍的最長任職紀錄將繼續延長。

朝強野弱成就長期執政

安倍晉三首次出任日本首相是在2006年至2007年,又在2012年擊敗當時執政的民主黨政權,再度出任首相,此後一直連續執政近7年。

對於安倍能夠長期執政,日本各界評論不一。但究其根本原因,仍是在野政黨實力落後,更不能團結一致。首先,在安倍二次執政前的十來年期間,日本政壇“十年九相”的現象,不僅讓國民對政治失去信心,更讓許多外國領導人對日本感到頭疼,有的人還未謀面便已下臺,甚至連名字都記不住;其次,民主黨執政“水土不服”,讓民衆對在野黨失去信心,“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就是當年民主黨執政時的真實寫照。民主黨以爲拿下政權便可扭轉乾坤,但實際上對內各種改革難以爲繼,對外得罪美國最終下臺;最後,安倍吸取了首次執政時的教訓,更爲注重利用黨內傳統派系內鬥,縱橫捭闔,並牢控輿論走向,保持了“一枝獨秀”的控局態勢。

▲9月20日,在日本東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當選自民黨總裁後出席新聞發佈會。|新華社發

▲9月20日,在日本東京,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當選自民黨總裁後出席新聞發佈會。|新華社發

然而,對於自己能實現長期執政,安倍本人卻稱,是因爲在6次選舉(3次衆議院和3次參議院)中得到國民強有力的支持,自己“一貫爲實現承諾的政策而努力,(目前的成績)就是這些反覆努力的結果”,接下來將以“挑戰者的心態創建令和新時代”。

也有輿論認爲,安倍長期執政是因爲採取了“中庸”之道,其目前尚未留下明顯的政治遺產,就連其執政夙願的修憲問題也未見進展。

“安倍經濟學”譭譽參半

安倍二次執政後,提出了“安倍經濟學”。日本經濟界認爲,“安倍經濟學”雖未得到充分落實,但在其口號的鼓動下,日本經濟實現了久違的連續增長。“安倍經濟學”實施近7年來,由於日元貶值日本實現強勁出口,企業利潤不斷增加,失業率接近27年來的最低水平。

但也有分析指出,日本經濟的表現難以證明是“安倍經濟學”的效果,通脹仍遠低於2%的目標,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咎於“安倍經濟學”沒能打消人們對未來的擔憂。企業利潤增長帶動工資上漲、消費者支出上漲和通脹水平提高的良性循環似乎仍沒有顯現。

今年第三季度日本實際GDP年化環比增長0.2%,較第二季度大幅下跌1.6個百分點,創去年第四季度以來的新低。耗費大量資金、着眼於短期經濟刺激的安倍政府也很難快速實現穩健的財政水平。即便先後出臺“振興地方經濟”“全民參與”“工作方式改革”的口號,但安倍政府對於人口減少和老齡化問題缺乏必要的危機感,消極應對產業結構改革,對於這些嚴峻挑戰沒有采取完善的對策。

積極外交助力安倍聲望

▲8月25日,特朗普和安倍在G7峯會期間舉行了貿易談判。 | 

▲8月25日,特朗普和安倍在G7峯會期間舉行了貿易談判。

積極推進外交活動是安倍長期執政的重要得分項,其中最重要的兩項內容是對美修好和推動自由貿易。第二次執政以來,安倍在“俯瞰地球儀外交”的口號下,低姿態穩定對美關係,已出訪80個國家和地區,爲推銷日本形象、推動CPTPP和日歐自貿協定等的簽署全力奔走,爲在國際局勢動盪的形勢下,提升日本在國際社會的“存在感”和在國際新秩序構建中的“參與感”做出努力,爲其實現長期執政增色添彩。

但也有評論認爲,安倍外交政策中的多數構想尚未落實,“印太戰略”退縮爲“構想”,而以近鄰外交爲中心的“戰後外交總決算”仍未打開局面,難以推進。即便是安倍最爲看重的日美關係,安倍的“追捧”並未換來與特朗普的“特殊私人信任關係”,日美經貿談判困難仍高懸於安倍頭上。

安倍在執政中通過重塑“強勢領導人”形象,在內外政策上迎合了日本社會對“失去的二十年”的訴求和對重振社會的期待。如果日本社會、經濟的內部結構性問題得不到解決,對外關係上仍採取保守態勢,再長的執政也無助於日本實現真正的成長。

作者:文匯報駐東京記者劉洪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