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儘管打開血腦屏障讓藥物進入的同時,也可能讓病菌和有毒物質進入,但動物試驗表明,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進入大腦的細菌不會比做腦外科手術時進入的更多,對健康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影響。科學家已經研製出一種治療乳腺癌的特效藥,但這種藥物也因無法穿越血腦屏障,而發揮不了作用。

我們的大腦是一個非常嬌貴的器官,除了外面被堅硬厚實的顱骨保護着,裏面還有一道重要的保護屏障,叫血腦屏障。

血腦屏障是由緻密的內皮細胞排列而成的,它把每一根腦血管都裹起來,只讓血液中大腦所需要的氧氣和養分通過,而把細菌、病毒、有毒物質和代謝廢物阻擋在外。它對於保護大腦非常重要,也是進入大腦的最後一道屏障。

但對於神經科醫生來說,血腦屏障的存在是一件非常頭疼的事情:倘若病竈藏於大腦中,那簡直就沒法用藥。因爲絕大多數藥物分子都被血腦屏障阻擋在外了。藥再好,不得入其門,又有什麼用?所以,科學家一直在試圖突破這一屏障。

加拿大醫學物理學家庫勒·海尼因認爲有一種辦法可以解決這一難題,並且今年他就準備去做這一試驗,首次嘗試去“叩”開人類大腦的大門。如果試驗成功,那將是腦病治療上的一個巨大飛躍。

用衝擊波攻破血腦屏障

海尼因試驗所仰賴的條件並不複雜:一個是一些充滿氣體的微氣泡,另一個是高強度聚焦超聲波。試驗將分成以下幾步進行:

首先,招募數名腦部患有腫瘤,即將進行腦外科手術的志願者。先讓志願者服用化療藥物——這些藥物一般情況下是無法穿透血腦屏障的。接着,他們將被注射微氣泡,微氣泡將隨着血液循環擴散至全身,也包括腦部的血管。

這些完成以後,接下去的治療叫高強度超聲波聚焦。志願者將戴上一個頭盔,頭盔裏裝有多個超聲波發生器。通過對這些超聲波進行適當地調節,讓它們發出的超聲波透入大腦,聚焦於腦瘤附近的部位。

高強度的超聲波照射到腦瘤附近血管中的微氣泡之後,將引起後者的共振,共振頻率每秒可達20萬次。如此強烈的共振將產生衝擊波,衝擊波將把血腦屏障上被照射到的地方打開一個小口子。最多2分鐘,就可在腫瘤附近的血腦屏障上有選擇地打出9個小孔。趁這個機會,血液中的化療藥物就可以進入大腦。由於口子開在腦瘤附近,藥物自然就先進入到腫瘤中。

爲了確證這一切是否發生,研究人員還會在志願者血管中注射熒光標記物,然後用大腦掃描儀觀察它們是否已進入腦中的腫瘤組織。

所有這些工作完成之後,志願者將被施行外科手術,摘除腦部腫瘤。同時,研究人員將對被摘除的腫瘤進行檢查,並對被超聲波聚焦過和沒被聚焦過的部位中的化療藥物濃度進行比較。

爲治療腦病掃清障礙

如果這項試驗治療成功,以後大腦中的一些疾病就可以用這種方法治療了。別擔心,雖然血腦屏障被超聲波打了小孔,但很快就會閉合,6小時之後,血腦屏障將恢復到正常狀態。儘管打開血腦屏障讓藥物進入的同時,也可能讓病菌和有毒物質進入,但動物試驗表明,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進入大腦的細菌不會比做腦外科手術時進入的更多,對健康基本上不會有什麼影響。尤爲重要的是,這種治療不需要開顱,無痛,從理論上講,病人做完了就可以直接回家。

如果這種辦法奏效,那將在很多腦病的治療上邁進了一大步。

舉個例子。科學家已經搞清楚了老年癡呆症是由腦細胞中出現的一種蛋白質斑引起的。他們已經研製出一種治療藥物。在用體外培養的腦組織做實驗時,該藥物能輕而易舉地清除掉致病的蛋白質斑,但在人體上做實驗時,卻失敗了。究其原因,是藥物被血腦屏障擋住了,進不到大腦中去。

還有,治療由乳腺癌轉移來的腦瘤也是如此。科學家已經研製出一種治療乳腺癌的特效藥,但這種藥物也因無法穿越血腦屏障,而發揮不了作用。

全世界無以數計的病人都寄希望於海尼因的這次試驗。讓我們也翹首以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