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已經收官,劇中的爾晴的死讓觀衆直呼不過癮,甚至有人希望她復活再死一次。這是因爲,爾晴這個角色,從剛開始給人溫柔懂事的印象,最後轉變爲一個無恥毒婦,前後落差很大,讓觀衆無法原諒。但爾晴此人畢竟是虛構的,歷史上,爾晴有一位堂妹,名叫喜塔臘氏,是乾隆的兒媳婦、嘉慶皇帝的皇后,她15歲入宮,即使她當了3年皇后,但仍舊沒有享過一天福,她也是清朝喜塔臘氏唯一的皇后,即孝淑睿皇后。

爾晴這個角色雖然是虛構,但編劇把她塑造成喜塔臘·來保的孫女,來保在清朝康熙年間就擔任吏部尚書,是康熙身邊的重臣。來保有一位弟弟,名叫阿常安,孝淑睿皇后是阿常安的孫女,算起來,她是爾晴的堂妹。爾晴的結局雖然不好,但她這位堂妹的結局,也同樣令人惋惜。

乾隆三十九年,令妃所生的十五阿哥永琰正好年滿15歲,乾隆於是給永琰指婚, 15歲的喜塔臘氏正式嫁給十五皇子,成爲嫡福晉。乾隆之所以會指這門婚事,有兩點原因,第一是因爲永琰是乾隆的兒子中較爲突出的一個,到了婚配的年齡,而喜塔臘家族從康熙時期,三朝都是重臣,可謂門當戶對。第二是當時令妃病重,永琰是她唯一的兒子,乾隆希望能借此讓令妃病情好轉。

令妃雖然娶了兒媳,但病情依然加重,新媳婦喜塔臘氏衣不解帶,日夜在延禧宮照顧令妃,從這一點看,喜塔臘氏是個好兒媳。但不幸的是,正月還沒過完,令妃就去世了,永琰夫妻二人非常傷心,一起爲母守孝。在此期間,小夫妻倆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她也成爲了永琰一生的摯愛。

8年後,他們的第二個孩子出生(第一個孩子是女孩),這是個容貌非常完美的男孩,乾隆親自給他取名爲綿寧,乾隆還親自帶這個孫子騎過馬,這個孩子也就是後來的道光皇帝。喜塔臘氏雖然出身名門,但是她異常樸素,她平時很少穿着華貴的衣服,每逢節慶,都是第一個到宮中給后妃和太后請安的,也給永琰爭了不少光。她這等樸素的習慣,也直接影響了兒子道光。

乾隆晚年,對政務日漸疲倦,決定提前禪位給永琰,永琰登基後,即爲嘉慶帝,立即昭告天下,冊封喜塔臘氏爲皇后。爲了顯得對乾隆的尊重,嘉慶決定,暫時不搬進皇宮(把皇宮留給太上皇),仍舊住在太子府,所以喜塔臘氏也是唯一一個住在太子府的皇后。瞭解這段歷史的讀者都知道,乾隆雖然禪位,但嘉慶皇帝的日子過得非常憋屈,軍政大事還是要請示太上皇,稍有不如意,太上皇就會對嘉慶嚴加申斥。所以皇后除了出席正式的禮儀活動,纔會穿鳳袍,平時進宮請安,都還是日常的旗袍,生怕逾越了禮數。只是和之前不同,當上皇后後,她每日進宮給母妃們(乾隆還在世的妃子們)請安更加勤快了,她之所以這樣做,也是生怕因爲自己的原因,連累丈夫。

在這樣日漸操勞下,她只當了3年皇后,就病倒了,而且一病不起。嘉慶白天在朝理政,不敢因爲妻子生病而回府,晚上回來有時候連衣服都不脫,直接在皇后身邊睡着了。這一年的二月初七,皇后喜塔臘氏病逝,嘉慶萬般悲痛,稟報了太上皇乾隆,沒想到乾隆覺得他自己還在世,兒媳婦病逝太晦氣,不允許喪事大辦。

嘉慶忍着淚水,下令皇后葬禮簡單辦理,體現在幾個方面:1.除了皇子和晚輩們穿孝服,其他人都只穿素服就可以,怕乾隆覺得晦氣。2.不允許在家裏哭,怕驚擾乾隆。3.抬棺者要繞遠路,不能從乾隆可能經過的地方走。總之,這位皇后的葬禮,真是低調到了極點。

作爲喜塔臘家族唯一的清朝皇后,孝淑睿皇后的品行是高潔的,她有一個愛她的丈夫,但卻沒能享一天皇后的福,甚至連自己的葬禮也未能享受皇后的尊榮。嘉慶二十五年,自知命不久矣的嘉慶帝,讓道光拿出生母喜塔臘氏的畫像,他深情地看着這位髮妻,久久淚不幹。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