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小朋友们查看杯子破碎之风的早晨分享,今后我们一定会给大家分享不同的观点,让你走进历史的海洋
易医文史当能品,诗词歌赋可存心。茶壶煮酒君莫笑,壶里糊涂论古今!――《易品文心》。人生之于世,宜易而从简。浮沉迟数,兴衰几何,不过茶一盏,酒一壶。或花间独酌,或邀一二老友,一席谈笑间,世上已千年!欢迎来到我的世界,与你谈天说地,一品乾坤!
《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是唐代诗人贾岛写的一首五言诗,全文加上标题也不过二十五个字,字简词朴,浅显易懂。但是,为什么这样浅显的一首诗,却能倍受人们喜爱,又能广为流传呢?
我认为之所以会这样,主要就是以下两点,我们先来说一说第一点:言简意赅,接地气。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这首诗的四句话就是两个人的一问一答,事情经过十分简单,题目指出贾岛是去拜访老朋友,但没有遇到。
人们由题目便知诗文主题,之后开篇就点出主线问题,“松下问童子”,让人们不禁就会去想诗人问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紧接着第二句话就点明了诗人是问“隐者”去哪了。而后两句“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就是童子的具体回答。
这就是一个诗人和一个小孩的对话,被诗人以极其平淡的语句记述了下来,其简单到一个小孩都能明白的程度。可就是因为连小孩子都能明白,所以这首诗才会被广为流传,因为你都不用刻意去理解,这完全就是老百姓之间的打招呼对话而已。
有人说喜欢大海的波澜壮阔,巨浪滔天,可即使再盛怒的人也不会一直发火,大海再辽阔,海浪再凶猛,总归是会平静下来。一切浮华皆虚幻,平平淡淡才是真。这就是这首诗会被老百姓们广为接受的原因,因为老百姓的生活,本身就是家长里短,柴米油盐。
现在来看看第二点:于无风处起波澜,平淡之中见神奇。前文第一点已经指出,本诗的特点在于平淡,但是平淡不等于平庸,说白了,谁都不傻,如果这首诗真的没有可取之处,谁愿意去为你传颂。
先说题目,题目看似简单,实则已经把这首诗的起因和结果点明了,“寻隐者”是起因,“不遇”是结果。不过,贾岛在这里隐藏了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会“不遇”?全诗其实也是围绕这个问题写的。
题目隐藏了一个问题,诗文第一句又提出一个问题,虽然贾岛没有明说,但读者会好奇,诗人在松树下问了一个什么问题?而第二句童子的回答却从侧面告诉了我们答案,贾岛应该是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问童子的师父在不在?第二个可问可不问,是去哪了?而童子的第二句诗,明确告诉贾岛,自己的师父出去采药了。
之后两句全是童子的进一步解释,师父就在这座大山之中,只是山中云雾缭绕,我也不知道具体在哪?人们在诵读的时候,除了这两句最终解答了寻隐者不遇的原因外,头脑中很自然的就会浮现出,与“云深不知处”相契合的场景,云丝环处,雾气蒙蒙。
这样的场景,多么接近人们心中的仙境。也只有这样的环境,才符合山中隐士居住的要求。我们不管这样的环境,是否真住得舒服,但至少是和百姓心中的人间仙境最接近的。同时也和本诗的题目遥相呼应,告诉了大家,贾岛要寻的隐者就是住在这样的仙境里。
就是这样简单的一首诗,巧妙地将问题融入诗中,又在不知不觉中,解答了这些疑问。我认为这就是为什么这首简单的诗,却倍受人们欢迎的原因。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欢迎你来讨论你是怎样看待这首诗的。我还是那个观点,世界上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尽管我们的答案相同,也只能代表我们的结果一样,而我们的想法,可能根本就不在同一个世界!
今后我们一定会给大家分享不同的观点,让你走进历史的海洋,非常感谢你们的观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