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汲黯又对汉武帝说:“匈奴攻打我们的要塞,断绝与我们和亲,派兵征伐,战士受伤的人不计其数,花费巨万,我要求将抓获的匈奴人全部作为奴隶,赐予出征阵亡的将士家属,俘获的匈奴财务也应当做为慰问品分给为国战死的家属,如果这一点都做不到,浑邪王率众来降,我们也应该拿自己仓库的粮食,财务钱财去养活他们,不应该拿老百姓的血汗钱把他们当宠儿一样养着。汲黯对汉武帝说:“长安县令无罪,要杀就杀汲黯,杀了汲黯,百姓就会把马献出来了。

欢迎小朋友们查看小燕趣闻新发现的早晨分享,今后我们一定会给大家分享不同的观点,让你走进历史的海洋
因为汉武帝广招天下贤才,所以汉武帝时期是汉王朝人才汇集的第二个高峰。
汉武帝的一面招人才,一面又杀人才,在历史上也是出奇的多的一位天才皇帝。因为汉武帝刚愎自用,所以在他手下冤死的大臣很多,但是有这么两个人,却奇迹般地寿终正寝死在。一个是善于阿谀奉承的公孙弘,还有一个是忠诚耿直的汲黯。
一次朝堂上,汲黯因为对汉武帝提拔后起之秀非常不满,便当着满朝文武大臣的面对汉武帝说:“陛下用群臣,就跟乡下人垛柴火一样,越是后来的,越要放到上面。”
奇怪的是,汉武帝听后并没有恼怒,只淡定地说了句:“人呐,就是要多读书,听听他在说些什么?越来越不像话了。”
这也就是汲黯这样说话没事,如果换成别的臣子,可能就生命危险了。那么汲黯倒底何德何能?为什么他敢直言皇上,而皇上对他则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持有最大的容忍和宽宏大量的态度呢?
抗旨
建元三年(前138),闽越王进攻东海王。
原来,当年吴王刘濞谋反时,东海王是刘濞的同盟。后来东海王见刘濞兵败,便诱杀了刘濞而将功赎罪,被汉景帝赦免其罪。刘濞的儿子因仇恨东海王,便挑唆闽越王攻击东海王欲报杀父之仇。
汉武帝得到战报后,便派汲黯去巡察情况。不料想汲黯走了一半就回来了,他向汉武帝报告说:“越人之间打打杀杀是他们的习俗,根本不值得我们大汉天子的使者亲自去巡视,我们要是真的连这样的事都管,未免太掉价了。”
其实,汉武帝派汲黯去巡视,不过是去摆摆大国帝王的威风,不知汲黯是真的不懂,还是假的不懂汉武帝的心思?自己出去遛达了半圈就自做主张地回来了。
第二次,河内郡发生特大火灾,烧了几千户人家,汉武帝派汲黯前去视察。结果,汲黯回朝向汉武帝请罪说:“老百姓家里失火,是由于房子密集,烧了不少人家不值得皇上忧虑,但是我路过河南郡,看见当地万余户百姓遭受水旱之灾,有些甚至发生父亲吃儿子的惨剧。我未经请示,即以钦差大臣的名义,打开河南郡国家粮仓,赈济当地百姓灾难灾民,现在我交回符节,情愿接受假传圣旨罪。”
很奇怪,这次汲黯假传圣旨,汉武帝没有问罪汲黯,反而调他担任荥阳县县令。结果,汲黯非但不领旨谢恩,反而称病辞职,不干了。无奈的汉武帝只好将辞职的汲黯再提升为身边的太中大夫。
汲黯虽然两次抗旨,但汲黯用了一个巧妙的小窍门。第一次用了一句:“不足以辱天子之使”大大地满足了汉武帝耍大国国君的威风。天子顺气了,还会杀人吗?
第二次,汲黯冒着生命危险假传圣旨,为国分忧,为皇上分忧,这也是为了忠诚于国家,忠诚于皇上,天子又怎么舍得杀人呢?
批评汉武帝,反对对匈奴作战
元狩二年(前121)秋,匈奴浑邪王率四万之众,向大汉朝投降。汉武帝非常高兴。这是建汉以来第一次匈奴人向汉王朝投降。
汉武帝欲派出两万辆马车迎接匈奴降兵。可是,两万辆马车需要八万匹马。因为常年对匈奴作战,朝廷已经拿不出八万匹马。于是,朝廷只好向百姓借马。结果,百姓听说朝廷要借马,都把马藏起来了。
汉武帝听说集不到八万匹马盛怒,欲杀完不成任务的长安县县令。汲黯对汉武帝说:“长安县令无罪,要杀就杀汲黯,杀了汲黯,百姓就会把马献出来了。
匈奴浑邪王叛大单于降汉,朝廷可以让沿途各县顺序准备马车将他们接来。怎么能闹得全国骚动,让全国百姓疲惫不堪地去接待匈奴降兵?”
因为汲黯时任右内史,长安县令是他的部下,所以,汲黯为了保护部下,不顾个人安危顶撞汉武帝。而汉武帝仅仅是沉默,并未降罪汲黯。
匈奴降兵刚来到长安,长安就出了一件震惊朝野的大事。汉商人见四万匈奴人来长安,便与匈奴人做生意交换。汉朝的法律是不允许汉匈贸易。
结果,这次汉匈贸易案抓了五百多汉商,准备判罪处斩。汲黯又对汉武帝说:“匈奴攻打我们的要塞,断绝与我们和亲,派兵征伐,战士受伤的人不计其数,花费巨万,我要求将抓获的匈奴人全部作为奴隶,赐予出征阵亡的将士家属,俘获的匈奴财务也应当做为慰问品分给为国战死的家属,如果这一点都做不到,浑邪王率众来降,我们也应该拿自己仓库的粮食,财务钱财去养活他们,不应该拿老百姓的血汗钱把他们当宠儿一样养着。
再说无知的百姓怎么知道卖东西给匈奴人,就会被法律视为走私出关而定死罪。陛下,即使不能把奴匈奴的财务奉献给百姓,那也不能把不懂法律的五百多名百姓判死罪,这样实质上是保树叶,而上伤树枝啊,我私下认为陛下不应该这么做。”
虽然说汲黯的一番话是对匈奴的仇恨,对百姓的关爱。那也是没有道理的。大汉王朝第一次接待匈奴降兵,就以这样的态度接待的话,那谁还敢降汉?
汉武帝当然不会采用汲黯的方案,但是,汉武帝又一次容忍了汲黯的胡说八道。
汲黯虽宏才盖世,却难得汉武帝重用
汲黯忠诚
汲黯虽然屡次抗旨,对抗汉武帝,但是每次的抗都是从国家利益和对汉武帝的忠诚出发。汲黯个人却没有贪欲,损公肥私。
一次汲黯病重,庄助替他请假,汉武帝问庄助:“汲黯是个什么样的人?”庄助说:“陛下,如果在平安时代,汲黯的才能只能表现得一般。但如果要足国家遇到急难,汲黯的忠诚那是雷打不动的,无论是什么样的力量,也无法改变汲黯的忠诚。”
汲黯,被汉武帝誉为“社稷之臣”
公孙弘为暗算汲黯,在汉武帝面前提意让汲黯任右内史。因为右内史管辖京城地区,那里有诸多达官贵人和皇亲贵族居住,非常难管理,或治理无效而被无劳治罪,或治理有效,得罪一批达官权臣,皇亲贵族们。总之,干好干不好都是难以收场的事,说不定就是要命的事。
结果,汲黯担任右内史的几年里,把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没有发生皇亲国戚,达官权臣闹事的情况。
汲黯晚年,汉武帝进行货币改革,百姓私自铸钱的非常多,尤其是楚地更是私印伪钞重地,汉武帝认为淮阳是楚地的交通要道,于是任命汲黯为淮阳太守,汲黯接到任命后趴在地下,推辞不起来。汉武帝说:必须赴任。
汲黯只好拖着重病的身体来到淮阳赴任。汲黯就躺在床上指挥。结果,汲黯很快就把淮阳郡治理得井井有条,政通人和,一派兴旺之气象。汲黯做了七年淮阳太守,最后死在太守任上。
汲黯用他的耿直不阿,忠诚无私,社稷才干为力量,征服了朝野百姓,也得到了汉武帝的欣赏和保护庇佑。
但是,也因为他的耿直,汲黯一生并没有得汉武帝的重用。毕竟,没人不喜欢听阿谀奉承,迎合心意的话,而去喜欢浑身带刺,愣头愣脑的自做主张,不分场合任性的胡言乱语。
汉武帝朝的官场上,要么学汲黯用忠诚、耿直、清廉、无私为资本。要么就学公孙弘懂得迎合奉承皇上。
总之,只要身怀绝技,那怕在汉武帝朝,仍然可以寿终正寝,死在丞相或太守任上。
今后我们一定会给大家分享不同的观点,让你走进历史的海洋,非常感谢你们的观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