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每次出去旅遊,當朋友們在討論“我們去哪玩兒”的時候,除了上一集所講的靈感乍現,我也會去看看自己保存在tradingview上的這張匯率比較行情(大家可以查看文章中的圖):這是一份人民幣兌比上包括美元、日元、歐元、英鎊、澳元的匯率走勢。所以,人民幣的大幅波動,不僅影響到你錢包裏的錢是不是縮水,到各國去旅遊的成本是不是提高,還有你投資的股票背後的公司利潤是否被“侵吞”。

今天還是關於“環遊世界,玩投資”。上一期說了,怎麼用發現投資機會的思路去決定一個旅行目的地,以及手握一個做空、一個做多的小玩具去賭一賭自己的感覺。包括跟着一帶一路去打卡,看看跟我們打貿易戰的美國,都可以發散出去尋找自己的興奮點。

其實,每次去國外,到那裏的銀行去看看,也是挺有意思的。比如,N年前去香港,辦一張滙豐銀行的境外銀行卡是非常方便的,現在被設了門檻;再比如,去年很多人發現柬埔寨的美元定期存款利率居然有5.5%,要知道國內只有0.?%。

找到這個“差值”,用投資的思維去規劃你的旅遊路線,省錢還賺錢

反過來,前幾年臺灣很多人來大陸旅遊,會預留時間去四大銀行開個戶,把錢存成人民幣,然後等着人民幣升值,升級一點就是來大陸買房。所以,如果你做投資,一個地方的金融體系和自己國內有什麼不同,經濟發展的快慢,都是可以去比較並試着找到一個“差值”的。

而這個差值,最爲簡單而明顯的可能是表現在一隻奢侈品包包的標價上,這裏就牽涉到今天所要說的:匯率。

每次出去旅遊,當朋友們在討論“我們去哪玩兒”的時候,除了上一集所講的靈感乍現,我也會去看看自己保存在tradingview上的這張匯率比較行情(大家可以查看文章中的圖):這是一份人民幣兌比上包括美元、日元、歐元、英鎊、澳元的匯率走勢。

找到這個“差值”,用投資的思維去規劃你的旅遊路線,省錢還賺錢

比如說,圖上藍線是人民幣兌美元,最上方的橘色線是人民幣兌英鎊,最底下的紅色線是人民幣兌日元。其他的旅行目的地還包括臺灣、澳大利。把它們組合在一起對比,看哪個漲最快,哪個跌最狠,能給我們一個什麼樣大概的結論呢?

比如說看這張圖,圖中起始點是2016年,結論就是:去英國的話,我們的錢包會比2016年鼓出很多;去日本的話,錢包會比2016年時候要癟一些。這張圖其實告訴我們,自己手上的人民幣這兩年在哪個國家可以花得更肆無忌憚些。

大家可以打開我給出的鏈接直接看實時動態圖,我存在tradingview上,命名爲“我的旅行目的地”:https://www.tradingview.com/chart/6jrNJ1Dy/#。

插播一個小作業:你不妨嘗試在我的基礎上加更多的比較,點擊左上方的compare,再加上比如人民幣兌泰銖(CNY|THB)、人民幣兌新加坡元(CNY|SGD)等等,只要是你感興趣的目的地就行。然後拖動整個時間軸變換起始點,不論是2年裏、3年裏或是10年裏,你手上的錢在哪個國家升值最快,都一目瞭然。比如說,似乎現在去英國,比前兩年要划算很多。

這就是我們對匯率的一個最基本的認識,在糾結到底要去哪兒的時候,也是另一條值得參考的思路。

似乎我們對匯率最多的接觸也就是到這裏了,出國玩、看匯率、換外匯、花錢買包包。但把視角再打開一點點,我們可以下面一張圖。

這張圖列出的是2017年全球奢侈品公司十強,是根據2015財年的銷售額(美元計)來排名的,柱狀所顯示的是它們的銷售增長率。

報告原文:https://www2.deloitte.com/content/dam/Deloitte/cn/Documents/cip/deloitte-cn-cip-gplg-2017-zh-170804.pdf)。

數據不是很新,我們只看“匯率”在其中能玩出什麼樣“差值”

找到這個“差值”,用投資的思維去規劃你的旅遊路線,省錢還賺錢

這些跨國奢侈品公司,業績的增長和匯率波動關係十分密切。在這樣一個排名中,主要取決於它們財報申報的貨幣以及業務全球分佈情況。 我們不去仔細討論,只要看圖中藍色和綠色柱狀的差,其實就是每個品牌在2015年被匯率拉長或是扯短的銷售增長率。

這裏,又有了一個啓發,匯率於你,不僅僅是換匯花錢划算不划算。

我舉另外一個例子,可能更清晰一些。我們來看最爲熟悉的人民幣和美元的匯率,在2015年8月以後,人民幣的一次大滑坡:

找到這個“差值”,用投資的思維去規劃你的旅遊路線,省錢還賺錢

先不論原因,但在人民幣貶值的2016年,影響着很多企業利潤的。

我們再來看看上一集也提到過的航空公司:除了上一集所說油價極大地影響着航空公司成本,那麼匯率也是!

比如航空公司通常以外幣支付進口商品,就像買飛機之類的,且一般都負有大量美元外債。那麼,人民幣貶值就意味着:要買的生產設備漲價、要還的錢變多了。

我們看看股價上是不是有所表現:

找到這個“差值”,用投資的思維去規劃你的旅遊路線,省錢還賺錢找到這個“差值”,用投資的思維去規劃你的旅遊路線,省錢還賺錢

圖:受匯率的影響,航空公司股票無一例外在2015年底後一路大跌,華爾街見聞曾有報道說,所有的航空公司裏只有東航稍微聰明一些,2015年還通過交叉貨幣互換合約,把部分美元債轉爲了歐元債。但在人民幣大滑坡之下,也是杯水車薪。

所以,人民幣的大幅波動,不僅影響到你錢包裏的錢是不是縮水,到各國去旅遊的成本是不是提高,還有你投資的股票背後的公司利潤是否被“侵吞”。

相當於你自己單純從直覺+一些指標判斷出發,覺得一個行業特別景氣,於是投了股票,結果擋不住因爲匯率影響的利潤下滑。

若你在2016這一年:

1、把人民幣存在銀行裏不動

2、去美國旅遊了好一陣子

3、買了中國的航空公司的股票

懵懵懂懂之中,就被雙重或三重打擊了:錢縮水、人變窮、股票狂跌……這一輪下來也是蠻慘的。

當然經過2015年這一遭,中國企業都稍微變聰明瞭一些,會採取一些措施去對沖這樣一個可能的匯率風險。而我舉這樣一個例子,更想說明的是,從這一集開始,我們需要慢慢把對投資的判斷,從一個維度或是兩個維度的思考,擴展到一個多維的模式中,放到一個世界的範圍去看。

這依然不是一個能不能立刻賺錢的問題,而是一個你是不是越來越能夠賺錢的問題。

皮鞭小作業:

1、去查一查,2016年,人民幣兌美元爲什麼有了一個這麼大幅度的貶值?(其實從身邊更容易獲得的信息來看,那時候大家都開始去香港買保險、持有美元資產等等,就是因爲大家覺得人民幣可能會貶值)

2、上一集和這一集我們都說到了國內的航空股,它們在2014年到2015年有一輪狂漲,而2015年底之後一輪狂跌。兩種行情的影響因素,可以再去回顧一下看看。

同時,我給出一張自己當時做過的一張思維導圖,畫出來是爲了去理順自己的投資思路,其中涉及的資產大部分我們都已經再前面節目中有所涉及了,這樣一個投資思考的最基礎路徑供你們參考。

找到這個“差值”,用投資的思維去規劃你的旅遊路線,省錢還賺錢

現在當你面臨一個明顯的匯率波動,你會往哪些方面發散去想呢?

之前的所有內容,可以說是給了你們一個混亂的博物館,發散思維,接下去我們會慢慢修剪這些肆意生長的腦觸角,去更有序地發現一個更大的世界。

我是張小乘,下期再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