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生百穀,最宜品茶

四月暮春之際,相約坑根古村

來一場與穀雨茶的較量

壹| 穀雨·雲和茶節

時間行進到穀雨時,已是四月的末尾,即將遇上春夏相繼的轉折點。對於無需下田勞作的人們來說,穀雨並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節氣名字。這個時候,暮春攜來的種種享受,也正在一件件的陸續登場。

穀雨又名“茶節”,是晴窗分茶的好時節。談及採茶,明代著名品茶專家許次紓在《茶疏》中曾有過記載: “清明太早,立夏太遲,穀雨前後,其時適中”

穀雨茶,向來也是備受雲和人喜愛。在楊柳吐綠的春日裏,倘若閒來無事,可以煮上一壺清茶,細細品嚐茶湯散發出的不同滋味,三五好友在側,曲水流觴應景,杯盞內的餘香彷彿在提醒人們,且惜這一抹春色。

貳| 穀雨·雲和製茶

暮春之時隨着氣溫的逐漸升高,再加上春雨的默契配合下,梯田附近的茶園內,也在萌生着嫩綠的新芽。最令人期待的穀雨茶事, 今年也在雲和崇頭白銀谷拉開了序幕。

晨光熹微,雲和採茶人早已腰間斜挎一隻小竹篾茶簍,手指翻飛不停出沒在茶樹間。被茶鹼染得烏黑皸裂的手指,和柔嫩碧綠的葉片形成了極其強烈的視覺衝擊,可他們依舊其樂融融,井然有序的一棵一顆茶樹摘。

當滿滿一籃子茶葉採摘完畢,日頭也正中時,接着也該回家曬青了,茶葉要通過曬青去掉表面的水分和溼氣。

曬青要講究溫度和溼度,剛採摘回來的茶葉不能馬上放在太陽下暴曬,待到太陽漸漸的遮住了笑顏,也就可以開始進行爲期一天的曬制了。

曬青完成後,就到了製茶的關鍵步驟——殺青。這一步驟,大多是需要上了年紀的老茶農來進行的,也是爲了確保殺青的火候不會影響茶葉的品質。

再一次次的撈起抖落下,葉質轉軟,清香四溢。這時將鍋溫降低,進行揉捻工序,此時需要茶農用力的揉捻茶葉,等到茶葉中的水分慢慢變少,成團的茶葉還要再次回鍋翻炒,深度去除茶內的水分。

想要得到一罐好茶葉,最終還是要看炒茶師傅的手藝了,這項繁重的工作直到現在也無法用機器替代。製茶乾燥的過程中,農家支起鍋竈一邊炒一邊壓,茶葉的外形由此被固定。

仙宮雪毫、雲河綠羽、金枝玉葉、雲和碧螺春,雲霧茶都是產自雲和的特級茶葉,前期精心的採摘烘焙,在加上後期的包裝宣傳,也是作爲雲和茶葉屆的金名片。但對於雲和本地人來說,說起喝茶無一例外的都會提到雲和老茶。

叄| 穀雨·坑根老茶

雲和梯田一帶盛行喝老茶,這裏的居民叫“引老茶”, 說起“引老茶”,還有一個美麗的故事。

一位畲族小夥叫雷歌,藉口討茶喝,看望吳坪村的畲族姑娘蘭妹。 被討過三次茶的蘭妹都被嫌說茶太淡,暗示她的感情太淡。而最後蘭妹端上了一碗老茶,阿哥就明白了十全十美,茶也正濃。

崇頭鎮的坑根村,是一個深藏於雲和梯田之上的古老村落,地處雲和梯田西側,深深紮根於海拔千米的山腰上。懷揣八百年曆史的坑根,曾是銀礦開採工人賴以生存之地,見證明朝銀礦業的興衰變遷。

如今,這兒早已不再是當初的銀礦開採重地,而是以一種古樸的生長方式,種植茶葉烹製老茶,倔強的保留着石頭撘成的山寨。在崇山峻嶺之間世代屹立,經歷雨水的沖刷,彷彿是一顆遺落人間的璀璨寶珠。

@牛云云雲

坑根村內的青石臺階被百年來行至的腳步,打磨得光滑潤澤,時陡時緩。走在深巷中,旁邊那一塊塊老石牆佈滿綠苔,雨水淋溼後,散發出故鄉泥土醉人心脾的味道。

@周柚旅行

曾經坑根內的銀礦痕跡,早已在歲月的長河中被磨平了棱角。但除去銀礦外,坑根老茶卻有着不同尋常的歷史,明朝時當地開採銀礦,大量礦工聚集於此,爲增加茶葉供給量,銀官要求將採茶時節推遲至端午前後,並且連桿製作,不喫新茶喫老茶的獨特習俗就流傳開來,延續至今。

老茶因其土,種植的範圍也不廣,有些茶樹的樹齡只怕有上百年,茶樹多半栽種在田頭地角,房前屋後爲的是不佔好土,畢竟在質樸的山民心裏,糧食絕對是第一位的。

那些岩石縫裏長出來的高高低低的茶樹被做成的醜醜的坑根老茶,一尺多長的茶葉比嫩芽是要老了很多,用高山緩緩流下的泉水,浸泡而出的茶葉特別的清甜。

雲和人做老茶,無需過多的繁瑣步驟。土鍋用柴火燒熱,將茶青放入炒制,去除水分,水分和溫度的控制全憑經驗。

再經揉制,揉制後的茶葉,用炭火慢慢烘焙至乾燥。最後是回茶,將茶葉放到土鍋裏,用手順時針地輕輕翻拌,茶葉在手精心地呵護下終至佳境,香味誘人。

見識過雲和梯田層層疊疊的壯闊之美,再到擁有800年曆史的坑根石寨的老茶坊小坐,學着當地人豪氣的喝上一碗雲和老茶,想必這也是對歲月最好的回敬。

位於坑根村內的雲谷山房民宿,是你休養生息,放鬆自我的好去處。預訂一間特色房屋,陽光透光玻璃映射地面,暖洋洋的泡上一壺茶,美好生活不過如此。

雲谷山房

暮春四月,喝一杯穀雨茶吧

與今年春日來一場鄭重其事地告別!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