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97年,楚王親自率領大軍要攻佔鄭國。晉景公聽到這個消息後,馬上派出軍隊前往救鄭。晉軍將領先毅剛愎自用,不聽統帥荀林父的命令擅自進攻楚軍,最終晉楚雙方決戰,楚莊王親自擂鼓督戰,楚軍士氣大振,晉軍大敗。

晉軍元帥荀林父覺得自己應對戰敗負責,就向晉景公要求降罪殺掉自己。“應該如此。”晉景公心裏這樣想,她正要將荀林父賜死的時候。

大臣士伯卻出來勸諫說:“荀林父雖然打了敗仗,但是不應該殺他。”

景公不解地問道:“爲什麼呢?”

士伯說:“荀林父這次雖然兵敗,但他過去是一位勇敢善戰的將軍,聞名各國,他活着,就是對敵國的威脅。”

接着士伯提到了多年前的一件往事。他說:“35年前,晉楚城濮之戰,晉軍打了勝仗,光繳獲的糧食就讓全軍喫了好幾天。舉國歡騰,但是文公還是心中憂慮。左右的人問他:‘我們打了勝仗,大王爲什麼還發愁呀?’文公回答說:‘雖然我們贏了一戰,但是楚國大將子玉還在,有這個人在我怎麼能放心呢?’後來楚王因戰敗而怪罪子玉,令其自殺,文公聞訊才面有喜色,說:‘楚國失去了子玉這樣的大將,從此再不能與我爲敵了!’現在我們要是殺了荀林父,不是和楚國當年犯了同樣的錯誤嗎?”

晉景公不由得點了點頭。

士伯看到晉景公臉色和緩了下來,就接着勸說景公:“荀林父爲大王做事,一向‘進思盡忠,退思補過’,是捍衛晉國社稷的良將。他的這次失敗,就像日蝕月蝕一樣,不會因此損傷了日月的光明。將來國家有事,他將會加倍出力,彌補今天的過失。”

晉景公認爲士伯說得有理,於是不殺荀林父,還恢復了他的職務。後來,荀林父果然重整旗鼓,吸取以往的教訓,統一三軍的指揮,爲晉國屢立戰功,先伐鄭國,使鄭與晉國重修於好,後進攻狄人,獲得了衆多土地與俘虜。而後,荀林父退隱,其子荀庚繼續爲晉國效力。

“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的意思是說:一個人在被進用時,就考慮竭盡自己的忠心;退職不用時,則想到如何加強修養,彌補過失。這也是古人的一個道德準則,在今天看來,也仍有其可取之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