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嘴鷗自1985年11月來昆後,每年如約而至,33年來從不爽約,給昆明增添了一道靚麗風景,構建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卷,成爲一大城市景觀和文明祥和標誌之一。作爲昆明一張靚麗的名片,紅嘴鷗在昆明的生活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在日前昆明市林業局組織召開的提案辦理回訪會議上,該局就今年以來辦理的人大建議案、政協提案辦理情況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徵求辦理意見。據瞭解,在政協委員們提交的提案中,就有兩件提案關注了紅嘴鷗在昆明的生活情況。其中一件是由段增華委員提出的《關於加強紅嘴鷗疫病防治工作的建議》,另一件是由邵迎春等委員提出的《關於改善紅嘴鷗補充飼料的建議》。

“多年來,昆明市政府、鳥類協會、新聞媒體、志願者及廣大市民等紛紛參與到紅嘴鷗保護工作中,爲保護紅嘴鷗所付出了努力。鳥類學專家積極開展了對紅嘴鷗遷徙規律和生態習性等方面的研究,爲人鷗和諧相處提供了科學依據;政府部門專門出臺了相關保護政策,做了大量的工作呵護着紅嘴鷗;昆明人民以心相待,和諧共處,愛鷗護鷗成爲昆明人民的自覺行動。”昆明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紅嘴鷗與昆明緊緊聯繫在一起,成爲昆明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昆明市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命名爲“中國紅嘴鷗之鄉”。

“近幾年來,紅嘴鷗到昆明越冬數量逐步增加,去年在昆越冬紅嘴鷗達4萬隻!一個龐大的種羣!並不是在昆明越冬的紅嘴鷗越多越好。”昆明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說, 兩位委員提出的“控制紅嘴鷗數量”的建議他們非常認同。在生態系統中,一個物種增加,有可能使生態平衡遭受破壞。生態系統一旦失去平衡,會發生非常嚴重的連鎖性後果。同時,由於紅嘴鷗爲野生候鳥,可能攜帶野生動物疫源疫病,形成一個龐大的天然病原體庫,存在着潛在的疫病傳播風險。因此,要經常對紅嘴鷗棲息地、覓食地進清潔、消毒和防疫,對紅嘴鷗活動區域巡護和監測。建立健全24小時值班制度,公佈監測電話,發動羣衆積極參與監測工作,形成站點監測和羣衆舉報相結合的監督格局。按照“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的要求,嚴格落實零報告制度,紮實開展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工作,發現紅嘴鷗死亡或異常現象要第一時間報告,第一現場處置,切實將疫病苗頭控制或撲滅在萌芽狀態。

紅嘴鷗在昆明市的分佈及數量變動很大程度上受食物這一主導因子的影響。據介紹,在昆明的很多水域都有紅嘴鷗的分佈,但紅嘴鷗還是主要集中在翠湖公園、海埂大壩、海埂公園、民族村等人流量大、遊客多地方和投餵集中區域。因此,根據紅嘴鷗活動規律和上年度紅嘴鷗同步統計數據,確定鷗糧投餵範圍、投餵點,以每鷗每天約30至50克確定投餵量,在越冬期間,安排義務監督員每天對紅嘴鷗62個投餵點組織投餵或發放免費鷗糧。適當減少對翠湖、海埂大堤、海埂公園、民族村等人流量大、遊客多地方的投餵量,增加在斗南、烏龍、大漁等地的投餵量,分散紅嘴鷗在城內數量。同時,隨着人們出行交通的便利化,喂鷗地點的增多,紅嘴鷗在昆明的分佈將會出現擴散趨勢。

雲南政協報投稿郵箱

基層政協稿件請投郵箱:[email protected]

公、檢、法、行政司法相關稿件請投郵箱:[email protected]

文史、文學、鑑賞等副刊類稿件請投郵箱:[email protected]

新媒體部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識別關注我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