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唐山市豐潤區姜家營鄉姜家營村農家女李亞如將這一傳統美德演繹的淋漓盡致,2012年她建起家園老年公寓,將本村和附近村裏的孤寡老人接過來集中贍養,讓他們過上了喫飯、穿衣、看病不花錢的幸福生活。

爲孤寡老人免費養老

    “我來這兒8年了,亞如待我比親閨女還親,我哪裏也不想去了!”78歲的汪海忠感慨地說。汪大爺無兒無女,腦血栓、類風溼等多種疾病纏身。老人住院期間,李亞如擔負起餵飯、喂水、洗臉、穿衣等繁瑣工作;到了換季的時候, 李亞如總不忘給老人添置一件新衣服;一日三餐,葷素搭配,一個星期不重樣;平日裏,老人牀頭水果、零食不斷。

    自2012年以來,先後有26名孤寡老人免費喫住。由於老人去世或離開,現在,共有9名老人不花一分錢,過着衣食無憂的生活。

    李亞如的父親早逝,母親張秀芳年歲大後,一直是輪流跟幾個子女居住,但李亞如和兄弟姐妹都很忙,平時家裏就剩老人一個。頭幾年,母親因腦血栓造成腿腳不靈便,李亞如每次回家看母親,發現村裏年歲大的空巢老人特別多,有的甚至是無兒無女。“我想,如果把老人們集合到一起,他們一定有共同語言,而且母親也有了伴,肯定都很開心。”李亞如有了給村裏這些老人們建一個共同的家的想法,也想讓這樣的公益事業讓人生變得更有意義。

放棄百萬生意專心養老

    在王官營鎮街面上,李亞如有一座2000多平方米的二層小樓。請工人師傅裝修,購置傢俱,置辦家電,經過一番忙碌,花去了270萬元。

    2012年12月,家園老年公寓正式開園。李亞如承諾:“沒兒沒女的免費入住”。一下子,來了7位免費入住的老人。當時,推出免費試住一個月的政策。“閨女,在這兒住挺好,可我交不起錢。”試住結束後,有老人試探地問。李亞如爽快地說:“那就別交了,安心地住吧。”就這樣,4位生活困難的老人免費喫住,一住就是8年。

    李亞如經營一家商場,年收入上百萬元。可不能兩頭兼顧,不得不放棄生意,專心做好養老事業。

衆人托起養老事業     

    採訪時,趕上螢火蟲愛心公益團成員給老人包餃子。“老人都愛喫餃子,廚房人手少包不過來,志願者們可幫大忙了。” 李亞如感激地說。

    “這些老人不是我一個人在養,是大家在養!” 李亞如說。在一個本子上,她清晰地記着:畫家榮繼祥送來2000斤大米;李金龍送來雞、鴨蛋各500斤;武衛東送來4頭肥豬,方便麪50箱;善緣公益團張麗新送來1000斤麪粉;石國鑫捐款2000元;吳常祥、張秀寧各捐1000元。讓李亞如欣慰的是,關心老人的愛心人士越來越多,正月十五送元宵,八月十五送月餅,過年送糕點,夏季送西瓜等。

    聽說來採訪,95歲的費賀蘭主動搭話:“我閨女、兒子都沒了,一直是自己洗衣做飯,歲數大了,腿腳越老越不靈便。來這兒以後,啥也不用幹,喫得好睡得香。真是沒想到,得了亞如閨女的濟!”

    除了孤寡老人免費喫住,還有流浪漢、困難戶。楊官林鎮豆各莊村困難戶謝國玉癱瘓在牀,80多歲的老母親,16歲的殘疾兒子,這裏成了他們離不開的家。

    採訪結束,臨近中午。家住附近70歲的光棍漢潘友餘正坐在桌旁香甜地喫着餃子。“老潘經常光顧,看到好飯就坐下來喫。” 李亞如介紹說,像老潘這樣“蹭飯”的老人有幾個。

    雖然虧本買賣,雖然無親無故,但是李亞如卻當作事業,盡心盡力地去做。她真誠地說:“陪伴在老人們身邊,我真的很幸福。”

作者:王振峯

【河北工人報·公益週刊2018年11月7日報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