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瑞典人当时觉得75毫米 Pvkan m/43坦克炮在面对重型坦克时力不从心,于是又在Strv m/42的车体上设计了一款新的坦克歼击车——整个战斗室被移到后面,并且装备了一门博福斯105毫米Lvkan m/42的重型防空炮的坦克炮改型。相比在轻型底盘上设计突击炮,瑞典军方认为在中型坦克底盘上改造,能够发展出更好的自行火炮。

瑞典中型坦克的诞生 1936年,Landsverk公司开始着手大型的坦克设计。他们在L-60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以实现更强大的武装和更好的防护。这款新坦克被称作“Lago”。1938年,“Lago”的样车制造完成。它全车重15吨,比L-60重了约6吨。重量的变化主要源于使用了两台更大的斯堪尼亚瓦比斯1663发动机。这套动力装置功率达到了212千瓦,可以驱动“Lago”达到45千米/小时的时速。武备装备了三挺机枪和一门47毫米博福斯反坦克炮。装甲最厚处为34毫米。 这一坦克的指标在当时的欧洲算得上先进。在速度和防御上优于当时德国的三号坦克A/B/C型。后者拥有配备迈巴赫HL108TR引擎和14.5毫米的前装甲。奇怪的是,尽管Landsverk尽力推销,这款坦克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引起任何方面的兴趣。
“Lago”实验车历史照片,它采用扭杆悬挂,此时还未安装47毫米炮。
转机出现在1939年。当获得了L-60的生产许可后,匈牙利开始招标一款新中型坦克的方案。Landsverk公司很快回应,并承诺在1940年开始建造样车。虽然利用“Lago”设计的衣钵来应对这个招标看似“水到渠成”,然而随着地区局势变化,这笔订单还是被匈牙利方面取消了。“lago”再次回到了档案柜。 1940年,随着欧陆局势紧张,瑞典陆军终于看上了“Lago”。他们提出对于新中型坦克的需求,比起1936年而言标准更高了。整车重量不超过22吨,正面装甲要达到55毫米。火力方面需要装备当时新设计的75毫米坦克炮。这一要求显然受到了东南两个新兴坦克大国的影响。 Landsverk很快便设计出了符合这些要求的“Lago-Ⅱ”。全车重量将将卡在22吨的要求线上,达22.3吨。配置了两台斯堪尼亚瓦比斯L603发动机(238千瓦)以驱动这台瑞典雄狮。这辆车搭载了75毫米Strvkan m/41 31倍径坦克炮。该炮初速仅有500米至590米/秒,与同时期美国M3中型坦克使用的75毫米 M2坦克炮功能指标类似。瑞典方面认为它可在200米距离击穿30°倾斜的62毫米钢板。该坦克装备了四挺8毫米Ksp m/39机枪。其中两挺在炮塔的右边,一挺在火炮的旁边的射击孔中,另一挺在车身正面。数量如此之多的机枪,充分说明了缺乏装甲作战经验的瑞典人还是将坦克的主要任务定位于支援步兵而非反装甲作战。该车的火炮俯角不错,可达到-15°。 当然,“Lago-Ⅱ”采用短管坦克炮还有个令人哭笑不得的原因。当时瑞典的交通法规定任何车辆和交通载具都不得将车上部位伸出车辆轮廓前端,这对于坦克设计完全是不合理的。好在后来瑞典研制坦克歼击车时,该国议会修改了这条法律。 瑞典军方在计划阶段还曾希望让“Lago-Ⅱ”搭载穿甲能力更强的57毫米Pvkan m/43反坦克炮,或者105毫米Kanon m/34榴弹炮。但考虑到铁路运输的要求,这些计划均无法实现。
一辆安装75毫米炮的Strv m/42坦克正在越障,可见该车的尺寸并不大。
瑞典军方于1 9 4 1年1 1月向L a n d s v e r k下达了第一批1 0 0辆“Lago-Ⅱ”的订单。它们被命名为Strv m/42TM。“T”代表其搭载双发动机;“M”代表该型坦克采用了沃尔沃研发的电磁变速器。该型号于1943年4月全部交付。 由于Strv m/42TM的电磁变速器技术不成熟,瑞典军方在1942年初的第二批Strv m/42TM订单中要求这种坦克搭载传统的油压变速器。祸不单行的是,此时Landsverk正因发动机的问题与斯堪尼亚瓦斯比公司“较劲”。前者与瑞典陆军协商,要求搭载沃尔沃V8B引擎(279千瓦)来代替之前的双引擎方案,然而当时沃尔沃的这款发动机还在研发中。 怎奈瑞典军方急于扩充战力。经过多方扯皮,Landsverk只得继续生产装备两个斯堪尼亚瓦比斯L680的Strv m/42。但瑞典军方倒是允许待沃尔沃的发动机到位后,在订单剩余部分使用这个新设计。采用油压变速器、双发动机的该型坦克就是Strv m/42TH。
这个决定是明智的。待1943年该批次Strv m/42坦克生产完毕时,仅有最后的5辆车装备了V8B发动机。这几辆使用单发动机的Strv m/42就是资料中鲜少提及的Strv m/42EH。H意为油压,而E表示单发动机。 第三批Strv m/42的订单下达于1942年6月,共80辆。其中,也只有10辆装备了V8B引擎。V8B的产能稳定后,瑞典陆军又因为损耗与建制缘故增购了42辆Strv m/42 EH。到1945年1月,Strv m/42的生产结束。整个Strv m/42系列共生产了285辆,共有282辆进入瑞典军队服役。其中共有100辆Strv m/42 TM、125辆Strv m/42 TH和57辆Strv m/42EH。此时的瑞典已经组建了4个装甲旅。Strv m/42的到来,及时的提升了这些部队的战斗力。
当然,短炮身的中口径主炮在当时已被证明无法胜任反坦克任务。为改善Strv m/42的反坦克性能,根据瑞典军方的要求,Landsverk与博福斯共同设计了一款能够容纳更长身管75毫米坦克炮的新炮塔。这个项目被称作Landsverk“Delat torn”,装备长身管的75毫米Pvkan m/43反坦克炮,并设计有一个三发弹夹。不过根据设计该炮实在太大了,以至于设计中同样身处炮塔的炮手与装填手空间完全不相连。“Delat torn”制造出过一辆搭载假炮塔的验证车和一辆可以发射炮弹的火力验证车。但是实验发现其射击精度很差,到1946年,还未解决技术问题的该计划被取消。
Landsverk还曾设计一种Strv m/42的扩大版本——“Pricken”。计划中,该车重达30吨,并有70毫米厚的倾斜前装甲。它装有75毫米Pvkan m/43反坦克炮。尽管纸面设计在二战期间已经完成,但是随着瑞典军方倾向于更经济的新坦克歼击车计划,这个设计也没有走到实车阶段。还有一种小型化的Strv m/42设计“Terro”也在二战期间出现过。不过这和瑞典军方确定的装甲车辆发展路线相比,可谓倒行逆施。所以也仅仅停留在纸面上。 Strv m/42是瑞典第一型批量生产的中型坦克。可惜它的设计到二战后,已完全过时了。为了让既有的底盘发挥余热,Landsverk在战后设计了多个改型。首先是Strv m/42指挥车型,该型车辆拆除了炮塔上的机枪,腾出的位置安放了电台,共改造了26辆。除了指挥车以外,该公司还着手研制了潜水坦克、架桥坦克及装甲回收车等样式的变形车。不过Strv m/42底盘在二战结
瑞典的自行火炮和坦克歼击车 在努力开发中\轻型坦克和装甲车的同时,欧陆的战局发展让瑞典陆军发现了装备自行火炮和坦克歼击车的必要性。本就缺乏自行火炮的瑞典军方对德国利用坦克底盘改装突击炮与自行火炮的想法很看重,决意如法炮制。 1941年,瑞典陆军炮兵部门向Landsverk下达了设计要求:在L-60轻型坦克的底盘上制造一辆突击炮。一辆名为62号的样车很快于次年完成,并被命名为Stormpjas fm/43。
在这辆简单的自行炮上,原有的炮塔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由金属板围成的开放战斗室。其炮盾厚50毫米,两侧的外壳则是非装甲金属材料。这辆试验车中先后测试搭载了两种75毫米火炮:Kan m/40型野战炮以及古老的Kan m/02型野战炮。它们都采用球形炮盾,有着较好的射界。 受L - 6 0底盘的技术限制,Stormpjas fm/43无法搭载更大的火炮。瑞典人甚至将一门150毫米口径的无后坐力炮搬上了该车进行试验,不过效果不佳。 在展开Stormpjas fm/43自行火炮的试验同时,大批Strv m/41的生产让瑞典军方看到了在该底盘基础上改装自行火炮的希望。Strv m/41比L-60的底盘更加坚固,且尺寸更大。德国更在Strv m/41的“表亲”38(t)上进行过很多成功的坦克歼击车、自行炮改造。
早在1942年,一辆全木制的自行火炮战斗室模型便被装上一辆Strv m/41的底盘。次年瑞典军方向斯堪尼亚瓦比斯下达了Strv m/41底盘突击炮的订单。这辆完成于1943年8月的突击炮起初被称为Pav m/43,随后更名为Sav m/43。 Sav m/43依旧装备Stormpjas fm/43搭载过的Kan m/02型75毫米野炮。这个古董级的野炮虽然性能落后,但在之前的测试里表现稳定。瑞典军方认为它可以称为其自行火炮部队的过渡产品。 1944年3月,将Strv m/41-SⅡ改装为突击炮的订单交给了斯堪尼亚瓦比斯公司。新的突击炮装有kan m/44型105毫米榴弹炮,这是一种21倍身径的火炮。但该炮的生产进度却落后于突击炮车体的生产,因此在1944年开始交付时,共36辆订单中的前18辆还是搭载着更加古老的Kan m/02出厂的,这批车在1945年1月全部交付。之后用了两年,那18辆搭载着旧炮的Sav m/43才把主炮逐渐更换成较新的105毫米榴弹炮。
搭载Kan m/40型野炮的Stormpjas fm/43自行炮实验车,其战斗室位于车身中间。
Sav m/43全车总重12吨,搭载斯堪尼亚瓦比斯改良的L603/2引擎(功率118千瓦),最高行驶速度为45千米/小时。同时,球形炮盾俯角最低至-15度。 所有Sav m/43都被配属到炮兵部队使用,而非装甲旅。在德国投降之前,这些车辆都被配属在瑞典和德占挪威的边界上。它们一直服役到1973年。
当然,瑞典人也曾着手将Sav m/43改装为坦克歼击车。一辆Sav m/43原型车进行了大幅改装,包括将发动机引擎前置,在车体后方重新搭建了开放战斗室。它装备有一门Pvkan m/43型75毫米反坦克炮。不过这个改造并未被定型。后来这辆样车的主炮被换成m/44 Sav型150毫米无后坐力炮。但由于尾焰对乘组人员的影响极大,试验没有获得成功。这辆试验车在瑞典陆军内部被称作“Tratoffelvagn”。 1949年,Landsverk曾经为了让Sav m/43搭载博福斯公司研发的Akan 1949型120毫米口径反坦克炮而对该型车进一步改进。改进版在底盘增加了一对负重轮,成了一款重达20吨的轻型坦克底盘坦克歼击车。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一方案中,该车可以携带自动装弹机。不过这个设计除了部分成果被用于Pbv 302装甲车外,没有任何离开绘图板的进展。
相比在轻型底盘上设计突击炮,瑞典军方认为在中型坦克底盘上改造,能够发展出更好的自行火炮。Strv m/42作为瑞典中型坦克家族的“独苗”,与Sav m/43不同,Strv m/42底盘的自行反坦克炮计划,自开始研制时就打算用于配属给装甲部队以协同坦克作战。 该设计在1942年开始,出于需求迫切瑞典军方于当年确定指标的同时,还向Landsverk下达了82辆的生产订单。这型坦克歼击车以Strv m/42为底盘基础,采用敞开战斗室与长身管75毫米火炮。球形炮盾可以使主炮拥有左右各15度的水平射界,并且俯角可达-15°。 然而这个计划从一开始就注定难产。由于一度缺乏主炮,临时采用Lvkan m/30型75毫米防空炮的样车到1943年才开始制造。至于采用Pvkan m/43型75毫米反坦克炮的正式样车的下线则是1944年之后的事了。不过这门Pvkan m/43炮倒是符合要求。经测试,该型反坦克炮在发射穿甲弹时初速可以达到900米/秒。此时该计划再次出现重大困难。由于Strv m/42的变速箱设计与供应出现问题,设计人员发现坦克歼击车方案的悬挂系统无法满足需要。后来,他们对车的前两对悬挂装置进行了加强。前文提到的沃尔沃发动机问题同样拖延了坦克歼击车版Strv m/42的生产。从1942年下达订单,到第一辆下线一共花费了四年时间,然而此时已是1946年。该型坦克歼击车的编号是Pvkv m/43。
在“百夫长”坦克加入瑞典陆军前,这型坦克歼击车就是瑞典陆军最强的反坦克车辆了。1950年后,这些Pvkv m/43接受了一次升级。在这次升级中,Pvkv m/43将上部开放式的战斗室封了起来,并且加装了炮管抽烟装置。但这也使该车的总重从23吨提升到了25吨。 上世纪六十年代,瑞典军队中剩余的战前装甲车辆开始纷纷退役,从旧车上拆下的斯堪尼亚瓦比斯L603引擎被塞进Pvkv m/43代替故障频频的沃尔沃A8B引擎。“换发”完成之后这些坦克歼击车一直服役到1970年才开始退役。不过拆下来的反坦克炮却被作为岸防火力点,一直使用到上世纪九十年代。
时间再回到1944年,Pvkv m/43难产之时。瑞典人当时觉得75毫米 Pvkan m/43坦克炮在面对重型坦克时力不从心,于是又在Strv m/42的车体上设计了一款新的坦克歼击车——整个战斗室被移到后面,并且装备了一门博福斯105毫米Lvkan m/42的重型防空炮的坦克炮改型。整车设计时预计重达30吨,预想其大口径穿甲弹可以击穿任意一种坦克。但这个计划因为种种原因最终还是被否决,仅停留在纸面之上。
并不是所有的瑞典坦克歼击车都效仿了德国的固定战斗室坦克歼击车设计。在前文提到过Strv m/40有一个搭载57毫米反坦克炮的改型Pvkv Ⅳ。笔者在收集资料时发现了这一系列计划中,另有Pvkv Ⅱ和Pvkv Ⅲ这两个先行计划。其中Pvkv Ⅱ基于Strv m/41底盘,设计了一个可以旋转的战斗室,装载一门75毫米Lvkv m/36防空炮。而Pvkv Ⅲ也采用Strv m/41底盘,总体外观与前述Pvkv Ⅱ相似,但装备的是57毫米Pvkv m/43反坦克炮。 前文还提及L-60存在自行高炮改型L-62,这就是匈牙利大名鼎鼎的“猎迷”自行高炮的前身。其装备了一门博福斯40毫米L/60高射机关炮作为武器,虽然其在匈牙利和芬兰军队里曾有过服役,但是瑞典军方却并没有采用。
二战中,自行高炮在近距离对空防御以及步兵支援任务上都表现出了相当好的适用性,这也催生了Landsverk上的自行高炮的研制。最早Landsverk计划设计一款搭载Lvakan m/40型20毫米高炮的平台。这型平台计划配属给装甲旅。但这个计划并未得以实施。随后Landsverk和博福斯公司联手,将L-62的设计放大,设计一款搭载双联装40毫米博福斯机炮的自行防空炮。 1943年,对该车型感兴趣的瑞典军方下达了17辆双联装40毫米自行高炮的订单。该车以Strv m/40K作为底盘,并适当拉长了车体长度,其使用的高炮、炮塔和配套的观瞄设备均产自博福斯。虽然这些“脑袋”在1943年就被博福斯生产出来了,但因Landsverk同时承接着数个项目,第一辆自行高炮一直被拖到1947年才完成。瑞典军方将其称为Lvkv fm/43。
Lvkv fm/43的设计在1943年还是相当先进的,其炮塔可以在7秒之内旋转一圈,射速达到了120发/分。全车共备弹326发,总重为15吨。不过Lvkv fm/43其实是一款试验型防空炮(fm意为试验型),还存在着相当多的技术隐患。 首先,由于全车重量比S t r v m/40K又重出5吨,造成原设计过窄的履带接地压过高。为此瑞典人在它的外侧增加了一小段接触面。其次,Lvkv fm/43底盘还在使用Strv m/40K所使用的斯堪尼亚瓦比斯L603引擎。它的最高时速仅有35千米/小时,伴随防空是无法胜任的。1952年,这批车换装了一批迈巴赫引擎使最高时速达到了55千米/小时。 每个瑞典装甲旅都配备了至少三辆Lvkv m/43,一直被用到1968年。 二战结束前后在瑞典的外国坦克 瑞典人在埋头搞自己的坦克时,也没忘记留心欧洲战场的情况。和瑞典关系良好的芬兰在1939年的苏芬战争中,曾俘获了数十辆苏联的T-37A侦察坦克。这款坦克的武装是一挺7.62毫米DT机枪,防御极其薄弱。唯一的优点就是其能够涉水机动。芬兰人在1940年将一辆T-37A送给了瑞典,然而瑞典是否对这辆T-37A进行了测试则不得而知。最终这辆T-37A坦克被送到了博物馆并保存至今。 芬兰在苏芬战争中还俘获了24辆苏联的BA-10型装甲车。瑞典代表团获悉后也买走了三辆没有轮胎(当时各国橡胶资源稀缺)、发动机和变速器的BA-10。运回国后,在补装了本国生产的部件后,这些BA-10被编号为Pbil m/31F。虽然鲜见于文献中,但它们显然被瑞典人用了很久。BA-10在瑞典军方的记录中最后一次出现是1951年,随后下落不明。
搭载双联装博福斯40毫米高炮的Lvkv fm/43。请注意其使用的宽幅履带。
瑞典在二战结束后的1946年曾派出了军事考察团前往法国。当时的法国政府对于自身国土上散落的德国坦克“破烂”们并不在意。瑞典军事考察团抵达后,参观了德国人遗留下的“黑豹”坦克仓库。这些“黑豹”要么处于濒临报废,要么已经被法国军队纳入其自身的序列。好在法方充满好意,最终瑞典考察团选择了一辆豹A型作为测试车带回了瑞典。 当时瑞典军方还曾提出想获得一辆“虎王”坦克,理由是作为靶车测试自己的反坦克地雷及反坦克炮。这倒是得到了法国方面的配合。1946年10月4日,法国军官带着瑞典考察团从凡尔赛出发,穿过南特等地前往诺曼底寻“虎王”。途中发现了一辆被烧毁但结构保存较好的“虎王”,不过这并不符合瑞典方面的要求。由于当时的军技合作涉及法瑞之间其他的政治协议,害怕伤及大局的法国军方主动提出,将全力寻找“虎王”,不会花费瑞典人一分钱。到1947年8月底,法国军队在巴黎南部找到了一辆保存完好、只因为引擎故障而被抛弃的保时捷型“虎王”。他们通知了瑞典方面领走它。
被瑞典弄回的“黑豹”多年后被德国购回,如今以拼装方式陈列在蒙斯特博物馆。
为了把这辆60多吨的大玩意弄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瑞典军方可谓几经辗转。到12月这辆“大的过分”的坦克终于被“请进”了瑞典第四装甲旅的维修车间。负责维护的瑞典军人在清理这辆“虎王”时还在发动机旁发现了一枚没有爆炸的手榴弹。 随后早已坏掉的引擎被更换,“虎王”终于展开了在斯堪的纳维亚的行驶。不过这头“虎王”似乎并不接受瑞典人的“调教”,先是转向机构罢工,导致只能走直路。然后在运输至火炮测试场的时候更是一路麻烦频传。从下火车到测试场不到60千米,拖车队不得不耗费几百升燃油一米一米的拖动这辆庞然大物,途中为了转弯还不得不砍了一段树林。 瑞典人随后拆下了这辆“虎王”的炮塔开始射击试验,这辆车体和一辆无炮塔的“谢尔曼”在靶场被瑞典的Pvkan m/43型75毫米反坦克炮彻底损毁。至于“虎王”的炮塔及其搭载的KwK43型88毫米坦克炮则令博福斯公司的技术人员们感到很有价值。他们一度还想从国外进口88毫米炮弹进行更多测试,但是价格使得他们在几年后就停止了测试。很遗憾,这门KwK43坦克炮最终于1997年被博福斯公司销毁了。
瑞典代表团从法国拖回的保时捷“虎王”被费力地弄上码头
除此之外瑞典军方还在1946年至1947年购买了四辆“谢尔曼”坦克。包括一辆去除武装的M4A2、一辆去除武装的M4A4、一辆“萤火虫”,以及一辆装备105毫米榴弹炮的“谢尔曼”。这些“谢尔曼”是以非常便宜的价格买来的,据说每辆不到1000英磅。这让瑞典军方一度动了购买50辆“谢尔曼”坦克加入装甲旅的念头。不过在军火商得知瑞典人打算大量购买时,价格便不再是这样了。加之早期型“谢尔曼”在二战结束时已经开始缺乏零件,这个计划只能作罢。 经过对“谢尔曼”坦克的测试,瑞典军方对自身下一代坦克的研发指标有了新的认识。虽然这型坦克的恶劣地形通过性不如轻型坦克,但是综合性能却的确给瑞典陆军“上了一课”。
瑞典以打包方式购得的“萤火虫”,瑞军很喜欢这型坦克。
1946年,瑞典还向英国折价购买了一辆“丘吉尔”Ⅲ型坦克,这辆坦克当时保养情况并不好,火炮和方向机都已丢失。1947年至1950年,这辆“丘吉尔”Ⅲ一直进行着各种行驶测试。1972年,它被移送到了瑞典的一家军事博物馆保存至今。

据博物馆馆长所言,曾经有一个孩子在1950年爬进这辆“丘吉尔”坦克中,他车内看到了一行带有“被同盟国重新缴获”的字样和日期。但由于这辆坦克内部经过了多次涂漆,那行字被藏在了油漆之内,怎么也找不到了。这个传言也许说明了瑞典人弄到的“丘吉尔”坦克,也许是辆“三手”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