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世界的“慕課(MOOC)元年”。

2013年,中國的慕課開始嶄露頭角,國內知名大學開始建立自己的慕課平臺。

2014年,金陵科技學院開始立項建設慕課。

2015年,“寶石加工工藝學”在國家教育部門愛課程網上線,金陵科技學院成爲在該平臺上線慕課的首個非“211”“985”高校。

截至今日,金陵科技學院已成爲全國應用型本科高校中慕課建設的佼佼者。

作爲一種大規模開放的在線課程,慕課是“互聯網+教學”的典範,金陵科技學院每年都緊跟它的發展腳步,銳意進取,上下求索。

只要有手機即可上課,學生紛紛主動“嚐鮮”

不用去教室也能上課?看上去不太可能的事情對金陵科技學院的學生來說卻習以爲常,在這裏,課堂早已不再侷限於一個物理的空間,只要一部手機,隨時隨地就能上課。

正在讀大三的奚一昕饒有興致地演示了使用慕課學習“寶石加工工藝學”的過程,他掏出手機,登錄“中國大學MOOC”的APP,找到這門課程,點擊“參加學習”,前後不用10秒鐘就完成了報名。他告訴筆者,身邊有好多同學都在慕課上選了這門課,只要用手機就能學習,不用非得去教室。目前,“寶石加工工藝學”已經更新到第5周,所有知識點都以視頻和文檔的方式提供給學習者,方便他們瀏覽、下載,每週的課件都配有單元測試,及時檢測學習成果。“好的大學是沒有圍牆的,雖然我和老師、同學在學習時不是面對面,但一點也不妨礙我們交流,慕課上設有討論區,在這裏我可以發起主題,讓老師答疑解惑或者和同學們交流學習體會。”奚一昕說。

傳統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爲中心,通過慕課的建設應用,金陵科技學院逐漸從傳統教學模式中跳出來,實現了以學生爲中心,學生有了更多的主動性和參與性。

“以前熱門課程很難選,現在只要用手機就可以彈性上課。”這是動漫學院大二學生劉宇帆上完慕課後的感觸。他在愛課程網上參加了學院袁曉黎教授“動畫造型基礎教程”的學習,該課程自2017年上線以來已經是第3次開課,今年開課的時間在9月中旬到12月中旬,只要在這段時間內都可以參加學習,劉宇帆把每個章節的學習穿插在日常的生活中,白天空閒時可以學,晚上睡前可以學,非常自由。而且,慕課上每個章節知識點的視頻都控制在8—12分鐘,更加符合學習者的心理認知規律,用劉宇帆的話來講就是“時間把握得剛剛好,太長了反而容易走神”。

嚐到了慕課學習的甜頭,劉宇帆打算自學袁曉黎教授的另一門慕課——“動畫運動規律”,這也是首批國家級別精品資源共享課。

機電學院高素美副教授是“消防系統工程與運用”課程的負責人,課程今年正式在愛課程網運行,她認爲慕課催促着教師教學思想的轉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一種說教形式,而利用慕課,教師可以把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有機結合,教師扮演了導演的角色,提綱挈領總結知識點,學生扮演了演員的角色,線上學習線下更加自主。

在高素美眼中,慕課就是一種集視頻、PPT、在線交流等於一身的富媒體,其內容生動翔實,使教學更加形象。“我們的課程最後,還附有一個虛擬仿真項目的鏈接,學習者通過鏈接可以進入仿真立體空間,身臨其境地學習消防知識。”她這樣描述自己的慕課。目前,“消防系統工程與運用”已累計開設3輪,選課總人數達13000餘人次,先後被全國多家高校學生選學。

學校政策鋪路,4年立項建設32門慕課

雖然慕課上每個章節平均也就是10分鐘左右的時間,但真正做起來並不簡單,甚至是一門苦差事。高素美提到較多的一個詞就是“凝練”,慕課的課程規劃、知識點設計都是從平時的教學資料中凝練出來的,每個知識點都要做到簡潔明瞭,邏輯清晰,並以此來制定慕課的拍攝腳本,僅這方面工作可能就需要一兩個月甚至是更長時間。對教師而言,更大的挑戰是慕課的拍攝階段,一個10分鐘的章節知識點,真正拍攝起來可能需要兩三天的時間。以高素美團隊爲例,他們不但要背拍攝腳本、要化妝,更要克服長時間面對攝像機的緊張,站着拍了十幾個小時,最後剪出來可能也就3分鐘,而且後期製作時一旦發現有錯誤,還要再進行補拍,整個過程可以說非常煩瑣勞累。

既然這麼不容易,爲什麼越來越多的教師先後加入到慕課建設的隊伍中來?

“慕課是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制高點,它對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正在產生全方位的影響,”金陵科技學院黨委書記陳小虎意味深長地說,“慕課建設是我校在創建新興應用型大學路上的新抓手之一,我們一直以來採取了許多措施來鼓勵教師們積極建設慕課。”

爲了建設自己的慕課,金陵科技學院確定了“引進來,走出去,試點先行,全面推進”的指導思想,先後出臺《金陵科技學院在線課程建設實施方案》《金陵科技學院在線開放課程建設管理辦法(試行)》等文件,探索形成具有學校特色的慕課建設標準、選擇標準和保障標準,依託教育部門愛課程網在線課程平臺、全國地方高校UOOC(優客)聯盟課程平臺、校內網絡教學課程平臺,推行“國家級別在線課程、省級在線課程、校級在線課程、校內SPOC課程”等4類慕課建設,率先在全國應用型本科高校中開啓了慕課建設與實踐。

2014年以來學校共立項建設32門慕課,5門在教育部門愛課程網上線,累計學習量14萬餘人次,5門入選江蘇省高等學校立項建設在線開放課程,7門在“全國地方高校UOOC聯盟”平臺上線。其中,2017年“寶石加工工藝學”和“視覺保健康復技術”兩門慕課被教育部門認定爲首批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此外,學校還引進40門爾雅課程,累計選課人數8萬餘人次,並以全國地方高校UOOC聯盟課程平臺和超星網絡教學平臺爲基礎,開設了6門SPOC課程。

“網絡化能力”是學校發展戰略,“互聯網+教學”將成新抓手

今年10月,在清華大學召開的新時代在線教育發展研討會上,專家們一致認爲,未來慕課不僅僅是簡單地把課程從線下搬到線上,而是在互聯網等新技術的推動下,實現教學模式的改革。

“學校將以發展慕課爲契機,積極探索‘互聯網+教學’的新模式,借力在網絡領域集聚的科教資源優勢,把傳統學科專業改造成爲適應網絡產業發展與網絡社會發展需要的新型學科專業,實現與互聯網跨界融合發展。”金陵科技學院校長聶影介紹道。

作爲應用型高校中慕課建設的先行者,金陵科技學院已經着力下好“互聯網+教學”的先手棋。

第一,學校建成囊括優秀課程、精品課程、雙語課程、研究型課程等160餘門校級以上優秀課程的網絡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學生可以搜索學習感興趣的課程,並留言發問;教師可以開展布置作業、答疑解惑等教學活動,保證了師生之間的學習互動。

第二,通過在線課程資源建設培訓,鼓勵校級以上的優質課程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如“軟件質量保證與測試”“大學計算機信息技術”“服裝立體裁剪”等課程都充分利用各類網絡教學平臺開展這一模式的改革實踐。

第三,鼓勵完成在線課程建設的教師探索全程在線和“翻轉課堂”等課堂教學新模式,如“視覺保健康復技術”課程先後拍攝了教學視頻55個,總時長419分鐘,非視頻資源201個,通過自主學習、網上互動、課堂解答、培訓實操等環節,提高學生的參與性與獲得感。

第四,積極建設微課,通過短視頻的形式,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實現小課堂大教學。2015年至今,學校先後組織兩個批次共計42門微課參加江蘇省高校微課教學比賽,31項作品獲獎,獲獎率達73.8%。

金陵科技學院分管教學的副校長馮年華介紹,學校在探索“互聯網+教學”的過程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建設經驗,不僅出臺相關政策,加大經費投入,而且還完善了教學激勵機制,加大對潛心教學的一線教師特別是公共課教師、青年教師的扶持力度,與此同時,學校也嚴格把控在線開放課程的質量,對其實行年審制,審覈不合格的課程,責令下線整改。

“十三五”期間,金陵科技學院將“網絡化能力”作爲兩大發展戰略之一,這也預示着“互聯網+教學”將成爲創建新興應用型大學路上的新抓手。據悉,在“十三五”期間,學校將新增建設慕課20門、精品資源共享課及視頻公開課8—10門,微課50門。

(來源:《中國教育報》)

歡迎長按二維碼關注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官方微信——教育之弦!我們將竭力爲您提供權威、有料、有趣的教育信息服務。

更多精彩請長按二維碼關注中心官網

網址:https://www.csdp.edu.cn

電話:010-66093417

傳真:010-66093444

郵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