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流體系藉助物聯網等技術可以爲金融機構提供貨物在途所有的狀態信息,所以,物流體系的數據整合是一項很艱難的工作,跨境貿易物流體系環節更是繁雜,包括不限於生產廠家、海外運輸、海外倉儲、理貨、海外檢驗、訂倉(艙)、運輸(船運、水運、陸運、空運)、港口、理貨、國內倉、檢驗、出倉、國內運輸等等環節,這些環節之間存在着“弱信任關係”下的利益互斥,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世界上沒有任何機構、政府、企業、平臺可以將這些環節整合起來,而形成相互之間的“強信任關係”,如果能夠將這些環節建立起協同合作的“強信任關係”,貨物的信息數據通過物聯網等技術在協同合作的“強信任關係”環境下產生,併發揮區塊鏈優勢實現數據的不可篡改,那麼,這些數據就是金融機構夢寐以求的第一生產資料——“可信數據”。綜上所述,區塊鏈應用於全球跨境貿易領域,貿易企業、物流企業獲得金融機構與監管各方的信任,因此,區塊鏈不僅是貿易企業、物流企業的增信路徑,也是金融機構風控臂長延伸的路徑,將會大大降低門檻、降低利息,普惠金融、科技金融、供應鏈金融都將實實在在的實現落地,帶動資金流動性提升。

作者:段林霄微觀(天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戰略官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諮詢顧問2019年01月09日

關關通,則貿易通;物流通,則金融通

爲什麼說“關關通,則貿易通”?跨境貿易的真實本相併不是B2B,而是B-G-G-B,這裏的G就是政府監管,也是人類經濟活動定義中的“秩序”。所謂“跨境貿易”的跨“境”,在物流上是出口國與進口國兩國的海關;在資金流上,是進口國與出口國兩國的外匯管理部門。

數字經濟時代,貿易第一大國的使命(中篇)——區塊鏈跨境貿易應用的深遠意義 各國之間,隨時經濟往來與溝通的加深,各國元首互訪時,兩國之間會簽署《海關行政事務互助協議》的政府合作協議,目前中國政府與海關總署已經與90多個國家簽署了該協議。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是未來全球貿易效率提升的關鍵點,是全球經濟增長的助推點,但目前還沒有任何兩國之間能夠真正形成“三互”,中國威海市與韓國仁川市的“四港聯動”就是朝着這個目標方向努力中。 關關通,貿易通的核心基礎是需要建立互信機制,互信機制的建立僅僅依靠協議這種形式,無法形成系統型的範式機制,區塊鏈將有效建立兩國之間、多國之間的系統型範式信任機制。

數字經濟時代,貿易第一大國的使命(中篇)——區塊鏈跨境貿易應用的深遠意義

物流通,則金融通。一直以來,供應鏈金融被金融屆詬病爲僞命題,金融機構大量的資金投入在風險控制上,風控的核心主要抓兩點,一,如果貨物本身的金融屬性好,抓控貨環節;二,如果貨物本身的金融屬性差,抓住企業。因此,控貨環節與企業信用、擔保抵押物都是金融機構最爲關心的,也由此產生了諸多的槓桿型金融產品,例如期貨套保、ABS資產證券化等等。金融機構的風控臂長結合企業信用、擔保抵押與槓桿型金融產品綜合形成綜合性金融風控能力,但在供應鏈金融領域中,一系列的風控導致金融機構風控成本過大,企業負擔重,獲得金融機構資金支持的門檻高,很難獲得低成本資金。 可信數據是金融的第一生產資料,但可信數據如何創造?如何獲得?在區塊鏈這種通過技術實現可信生產關係的模式沒有誕生前,這一直是困擾金融機構的核心痛點。 物流體系藉助物聯網等技術可以爲金融機構提供貨物在途所有的狀態信息,所以,物流體系的數據整合是一項很艱難的工作,跨境貿易物流體系環節更是繁雜,包括不限於生產廠家、海外運輸、海外倉儲、理貨、海外檢驗、訂倉(艙)、運輸(船運、水運、陸運、空運)、港口、理貨、國內倉、檢驗、出倉、國內運輸等等環節,這些環節之間存在着“弱信任關係”下的利益互斥,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世界上沒有任何機構、政府、企業、平臺可以將這些環節整合起來,而形成相互之間的“強信任關係”,如果能夠將這些環節建立起協同合作的“強信任關係”,貨物的信息數據通過物聯網等技術在協同合作的“強信任關係”環境下產生,併發揮區塊鏈優勢實現數據的不可篡改,那麼,這些數據就是金融機構夢寐以求的第一生產資料——“可信數據”。有了物流體系協同合作的“強信任關係”環境下產生的可信數據,金融機構就能實現貨物確權,物聯網等技術與區塊鏈介入到物流體系,是產生貨物實時狀態的可信數據唯一路徑。 貿易企業在區塊鏈平臺上完成貿易全過程,貿易企業與物流、金融、監管各方共同存證貿易企業的貿易行爲,構建出企業“自證”到“他證、多證”的企業信用可信數據,金融機構對貿易企業的授信、監管方對貿易企業的各種認證有了“他證、多證”的可信數據依據,打破了金融、監管傳統的授信、認證過程中的尋租空間。因此,在區塊鏈跨境貿易平臺上,企業靠自身誠信業務積累出的、經“他證、多證”形成真正的“企業信用”,區塊鏈促進了這項偉大的創新——企業信用數字資產。 區塊鏈企業信用數字資產的形成模型是:企業→業務→區塊鏈平臺上業務過程數據積累→企業信用數字資產。未來,區塊鏈企業信用數字資產是監管對企業的認證與銀行對企業的授信與金融支持的核心依據。這也是價值傳遞的模型。 外匯,是一個國家的經濟支柱之一。外匯管理是政府對跨境貿易的資金流秩序的管理。傳統的跨境貿易外匯管理模式是,企業向商業銀行提交各項貿易單證,商業銀行審覈後將這些單證提交給外匯管理部門,外匯管理部門拿到這些單證,從海關數據中心獲取對應的貿易數據進行交叉比對,驗證無誤准許結匯,驗證有誤則卡匯。區塊鏈跨境貿易平臺上,貿易、物流、金融、監管共同記錄、共同參與了貿易全過程可信數據信息,因此,海關不僅能夠藉助區塊鏈跨境貿易平臺實現貿易便利化的服務,外匯也能借助區塊鏈跨境貿易平臺提供結匯便利化服務。

數字經濟時代,貿易第一大國的使命(中篇)——區塊鏈跨境貿易應用的深遠意義

區塊鏈跨境貿易應用的重大意義

綜上所述,區塊鏈應用於全球跨境貿易領域,貿易企業、物流企業獲得金融機構與監管各方的信任,因此,區塊鏈不僅是貿易企業、物流企業的增信路徑,也是金融機構風控臂長延伸的路徑,將會大大降低門檻、降低利息,普惠金融、科技金融、供應鏈金融都將實實在在的實現落地,帶動資金流動性提升。因此,區塊鏈跨境貿易平臺既是金融機構的確權平臺、風控平臺、科技金融創新平臺,更是助力金融機構從科技金融走向金融科技的創新路徑。

區塊鏈跨境貿易的產業應用,爲世界貿易帶來的是協同合作的精神與理念;爲世界貿易提供了數據信息在安全加密狀態下的公平交互環境;爲世界貿易創造出誠信貿易環境。 隨着區塊鏈跨境貿易的產業應用範圍不斷擴大,未來,各國數字貨幣的應用範圍伴隨貿易邊界的擴大而不斷擴大,而且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貨幣也已經被證明可以擺脫SWIFT系統,實現點對點跨境支付,這將不僅大大提高貿易效率與擺脫單一化中心化效率低下的SWIFT系統,而且,數字貨幣的應用伴隨貿易邊界範圍的擴大,將實現世界貿易不再受制霸權制裁,真正實現自由貿易跨境支付。人民幣亦將通過數字貨幣形式實現國際化。 在“一帶一路”戰略推進中,區塊鏈在跨境貿易領域應用將直接或間接促進29項分類指標的提升(具體如下圖),爲落地實現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五通建設,提供數字基礎設施的發展路徑,夯實發展基礎。

數字經濟時代,貿易第一大國的使命(中篇)——區塊鏈跨境貿易應用的深遠意義

區塊鏈是創造全球自由、公平、誠信貿易“新秩序”、“新信用體系”的數字貿易基礎設施。這是一項偉大的全球性系統工程,需要各國政府之間、企業之間共同協力完成。中國作爲世界第一貿易大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聯合國常任理事國、SDR成員,應承擔起引領全球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歷史使命。

數字經濟時代,貿易第一大國的使命(中篇)——區塊鏈跨境貿易應用的深遠意義

未完待續……

區塊鏈跨境貿易產業應用的全球偉大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