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然後,我們再來看詩的後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也就是李商隱登上樂遊原後所見到的景色。而說到詞義的古今變化,造成詩詞古今含義的千差萬別,最爲典型的便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筆下的名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漢語詞彙的發展,體現在實詞上,最顯著的就是詞義的古今變化。所以,當我們品讀一首古詩詞的時候,就必須要代入古代的詞義去理解,只有這樣才能準確知道詩人想要表達的真實意思,以及所流露的真實情感。譬如,白居易“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裏的“可憐”,在古代是可愛的意思,而不是如今的憐憫、可惜之意。 而說到詞義的古今變化,造成詩詞古今含義的千差萬別,最爲典型的便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筆下的名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如果按今天的詞義來看,“只是”是僅僅是、不過是的意思,它表示輕微的轉折。也正是因爲這層轉折,現在很多人都將這兩句詩理解爲,雖然夕陽無限美好,可惜的是已接近黃昏時刻,即美好的事物就要消逝了。 但對於李商隱來說,他並不是在感傷哀嘆好景無多,而恰恰是感慨接近黃昏時刻,纔會有無限美好的夕陽美景。這是因爲“只是”在古代,本來寫作“祗是”,有“就是”、“正是”的意思。正如李商隱自己的另一首詩《錦瑟》:“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就是(正是)因爲當時心中早已經一片惘然。由此可見,不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很可惜,其實是你理解錯了。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出自於李商隱的五言絕句《登樂遊原》。樂遊原在長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長安城內地勢最高的地方。因此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來此作詩抒懷,李商隱的《登樂遊原》便是其中一首歷來爲人所稱道的名篇。那麼李商隱這首詩究竟寫了什麼呢?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李商隱的這首《登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首先,我們來看詩的前兩句“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即傍晚時分因爲心情不悅,所以便駕着車登上了樂遊原。我們說登高望遠,抒發感慨,自古就有很常見。如初唐陳子昂一登上幽州古臺,便發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的感嘆。只是李商隱此次登高望遠不是尋求感慨,而是爲了排遣他此時“意不適”的情懷。那麼李商隱因何“意不適”呢? 我們都知道李商隱所處的時代,是國運將盡的晚唐,所以李商隱空有抱負,卻無處施展,很不得志。加上陷入“牛李黨爭”後,李商隱在官場之中更是異常失意。而這就是導致李商隱“意不適”的真實原因。然後,我們再來看詩的後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也就是李商隱登上樂遊原後所見到的景色。即正是因爲時間在傍晚,纔有餘暉映照,晚霞滿天,這麼美好的景色啊。 所以說縱然李商隱心中含有時代沒落之感,家國沉淪之痛,身世遲暮之悲,但也在這夕陽下的美好景象中,映照出的卻是李商隱一心爲國爲民不滅的信念,是一種積極的樂觀主義精神。當然,這一切都源於“只是”是“就是”、“正是”的意思。倘若用如今的僅僅是、不過是來看,那麼就是嗟老傷窮,對唐王朝末路的一種感嘆了。 綜上所述,李商隱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並不可惜,反而是對晚景之美的極力讚歎。而將其引申、昇華的話,它其實還具有變消極爲積極的力量,這對於我們現在的日常生活具有很大的意義。即事物往往具體兩面性,甚至多面性,有時候換個角度,可能就會有不一樣的感受了。最後,你覺得“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該作何解呢?歡迎大家交流討論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