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龍嶺迷窟》大火,斬獲了一大批古墓探險迷,魚骨廟、摸金符、懸魂梯、人面黑腄蠁……緊張刺激的場面吊足迷衆胃口,我們似乎對地下未知的世界充滿着好奇和嚮往。不過地下亡靈的世界似乎並不歡迎我們的到來,深埋地下難尋其蹤不說,更是奪命機關環環相扣,完全把後來者往死裏整,就這樣依舊擋不住盜墓賊的步伐。
然而,在唐陵中有這麼一座陵墓,千百年來數不勝數的盜墓賊都曾光顧過,叫得出名號,有名有姓的盜墓賊就有十六七個,其中還有三次驚天動地的大挖掘行動,不惜出動40萬大軍,最後都鎩羽而歸,更是傳出怪事連連,狂風大作,雷雨交加……嚇得盜墓賊落荒而逃,就連現在都沒有能夠解鎖。 這座神奇的陵墓就是女皇武則天和她丈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也是唐陵之中唯一一座至今沒有被盜的陵墓,佔地面積達四十平方公里,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六公里處的梁山上,被冷兵器時代的刀劍劈過,被熱兵器時代的機槍、大炮轟過,所在的梁山幾乎被挖走了一半,然而時至今日,乾陵依然屹立不倒,恪盡職守地守護着夫妻二人。
其實,乾陵牢不可破不是沒有道理的,依山而建的它可以說是掏空了梁山,在山體裏建造了一個龐大的地宮,整座梁山都是它的一件盔甲,如果找不到正確的墓道進入的話,工程量完全媲美開山。在加上這個陵墓裏有很多處構造,是由層層的石條和大量鐵汁澆製而成,原本要挖開地面花崗岩就已經相當困難了,更別提裏面層層交替的變態“混凝土”了。 唐高宗與武則天的埋骨之地,仿唐都長安城的格局營建,分爲皇城、宮城和外郭城,城內有獻殿、偏房、迴廊、闕樓等,裝滿了盛唐時最值錢的寶貝,據野史記載唐高宗駕鶴西去時,將盛唐三分之一的珍寶帶進了乾陵,武則天駕崩時,又帶進去了三分之一,可謂是盜墓賊最眼紅的陵墓,沒有之一,據現代考古探測,裏面最少有五百噸價值連城的文物。
正因爲豐厚的寶藏,使得這座堪稱“鋼鐵堡壘”的存在,像花粉一樣吸引着職業盜墓者、封疆大吏、土匪、軍閥,甚至是農民起義軍,紛紛抄着鐵鍬、鋤頭前來刨上幾下。從武則天躺進乾陵的一刻,梁山就沒消停過。第一個光顧乾陵的是唐末造反大軍領袖黃巢,這位鹽販子率領60萬大軍攻進長安後,先是痛痛快快地燒殺搶掠一番,就盯住乾陵不放,準備大幹一場。 調出40萬士兵跑到梁山西側熱火朝天得挖起了寶藏,農民出身的40萬大軍,對鐵鏟鐵鍬的運用本就嫺熟無比,很快就把半座梁山剷平了,留下了40米深的“黃巢溝。但乾陵就像是根本沒有入口一樣,急得黃巢團團轉,後來唐王朝集結軍隊向長安發起反攻,黃巢這才心不甘情不願地空手而逃。
時間來到了上個世紀,盜墓不再是靠着鐵鏟鐵鍬,而是鳥槍換大炮,用上了現代熱武器機槍大炮,開山劈石猶如砍瓜切菜般簡單……孫連仲學着孫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樣子,帶領部下在梁山上安營紮寨,用軍事演習作幌子,用了一個師的兵力對乾陵狂轟亂炸,炸開了墓道三層豎立石條。 正當他大喜過望,準備登堂入室的時候,天上突然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吹得人站都站不穩,只好率衆退下樑山重長計議,奇怪的是當他們來到山腳,發現風和日麗,哪兒有那副擇人而噬的末日場景……不信邪的他再次上山,準備進墓取寶,末日再臨,如此反覆三次,孫連仲不得不相信有神祕力量守護乾陵,再也不敢打它的注意了。
其實,現在的我們在先進的超聲檢測設備的輔佐下,已經擁有了進入乾陵的實力,只是如果貿然打開墓室,空氣會迅速氧化裏面珍貴的文物,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所以建國後不能挖掘任何帝王墓,只對那些遭到破壞的古墓搶救性挖掘,這些深埋地下的古墓,或許留個念想就是最好的選擇。對此,你怎麼看,歡迎朋友們在評論區暢所欲言,喜歡這篇文章,還請幫忙轉發分享、點贊收藏,您的支持是我更新的動力,我們明晚,再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