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2日,是戚繼光誕辰490週年。

戚繼光,這位在冷兵器時代曾創造了“零傷亡”奇蹟的滅倭戰神,在當時有一外號叫“戚老虎”,但這是一隻令倭寇聞之膽寒的“老虎”。在普通百姓那裏,他還有一外號,叫“戚我爺”,因爲他替百姓剿滅了倭寇,帶來了一方安寧,所以百姓們將其視作再生父母。有民謠唱道:“天皇皇,地皇皇,莫驚我家小兒郎,倭寇來,不要慌,我有戚爺會抵擋。”

“豬”一樣的對手

那麼,在戰場上“未遭一劫”的戚家軍是否遇到的是豬一樣的對手呢?日本有個成語叫做“豬突猛進”,而倭寇還真像突奔的野豬,極爲兇悍。公元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夏天,有53(一說72)個倭寇,居然能在浙、皖、蘇三省,大明王朝的眼皮底下明目張膽地攻城略地。這夥倭寇從登岸到被殲滅歷時近三個月,行程數千裏,一不劫財,二不劫色,專愛攻城,據說被他們殺死砍傷的明朝士兵竟多達三千多人。

區區不到百人的倭寇,若不是這夥人搞如此大規模的動靜,驚動明朝大軍的圍捕,一般的地方拿他們還真是沒有辦法。這幫倭寇最終雖被消滅,可對於明朝來說,絕對是軍事史上的一個恥辱。

這個故事充分說明了兩點:其一,倭寇之兇猛;其二,明軍戰鬥力之低下。

這53名倭寇之所以如此兇悍,是因爲他們出身於日本浪人。所謂浪人,就是失去土地的日本武士,他們從小就接受嚴格的武術和體能訓練,其職業就是“殺人,劫財,強盜”。嘉靖年間正值日本的戰國時期,幾十個大名互相廝殺,而武士就是他們的戰爭工具、殺人工具。此外,這些武士還擁有一種戰爭神器:倭刀。

倭刀爲近身戰鬥而設計,尤以致命的利刃聞名。說起倭刀的技術,還是起源於中國。唐代時期,日本的遣唐使把唐刀的鍛造技術帶回了日本。當時,中國的唐刀已是天下聞名,日本在此基礎上又加以改進,使刀身呈現出一定的弧度,更有利於劈殺。倭刀對於日本武士來說,那真是比命都珍貴。1945年日本戰敗後,日軍中有武士背景的軍官曾向中國方面申請帶回他們的寶刀,若不允許,就切腹自盡,得到中方的回覆:切腹自便,把刀留下。這樣,戰後有許多倭刀便留在了中國,使得其後許多日本人千里迢迢帶着大把的鈔票跑到中國來買刀。

《抗倭圖卷》局部,明仇英繪,描繪了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浙江沿海軍民抗擊倭寇侵擾的歷史畫卷。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經歷過嘉靖倭患的明代著名畫家仇英,繪有一幅《倭寇圖卷》,是學術界公認的描繪倭寇形象最權威的圖畫。畫面上,倭寇頭髮剃成半月形,上身穿着單衣,下身赤裸僅穿兜襠布,光腳,手持長槍、弓矢和日本刀。而與幾近光屁股的倭寇形成強烈視覺反差的是,畫卷上的明軍士兵全部盔甲鮮明,陣容嚴整。

不過,明軍的光鮮只在表面,到了明中葉,因不堪忍受田產被佔和軍餉被扣,軍戶大量逃亡,明代的軍事單位衛所已形同虛設。嘉靖年間,明初駐軍高達30萬的海防前線,遼東、山東、浙江、福建、廣東等地50多個衛所,都只剩下30%的兵員,有的“一衛不滿千餘,一所不滿百餘”。與衛所的荒蕪比起來,更加致命的是將領和士兵驚人的低素質,世襲將領不會騎馬,弄不清旗幟;士兵則是毫無戰鬥力可言,年輕力壯的逃走了,剩下的都是一批羸弱之輩。另外有的明軍部隊紀律極差,經常幹些偷雞摸狗的勾當。民間有“賊過如梳,兵過如篦”的諷刺性說法。倭寇看準這一點,將搶來的金銀、首飾甚至婦女等遺棄在戰場上,作爲誘餌。當前來進剿的明軍中計而互相爭奪、亂作一團時,就註定要成爲倭寇的手下敗將了。

所以,在戰場上屢見這滑稽一幕:光着屁股的倭寇揮舞着倭刀追着一羣盔甲鮮明,但一觸即潰、面如土色的明軍在砍殺。

隊伍不好帶

公元1528年11月12日,在山東濟寧有一個叫魯橋的小鎮,一連下了好幾天的雨。這一天的半夜時分,隨着一聲男孩響亮的啼哭聲,雨突然停了,天也亮了。這個剛出生男孩的父親在高興之餘,一抬頭,只見窗外滿天的彩霞,屋子裏也滿是五彩的華光。他抱着手裏的孩子,看到此情此景,不禁激動地說:“這孩子就叫戚繼光吧!”

在戚家良好家風的薰陶下,戚繼光從小就培養了正直的人品和遠大的理想。戚繼光18歲那年,就曾寫下“封侯非我願,但願海波平”的詩句。22歲那年參加武舉會試時寫的《答俺答策》曾作爲內參在兵部內廣爲傳閱而在京城小有名氣。

隨着東南沿海的倭患日益嚴峻,正當前面我們提到的那53個倭寇在浙皖蘇三省搞大規模自助遊的時候,戚繼光被調至浙江的抗倭前線。不過遺憾的是,那夥倭寇已離開浙江,無緣遇到戚繼光。雖說此前已在山東練過兵,但在實戰中戚繼光還從未與倭寇真正交過手。那麼,戚繼光抗倭的初次體驗如何呢?

戚繼光像

公元1555年8月,剛升任寧紹臺參將的戚繼光終於迎來了對倭寇的第一戰。有八百倭寇直奔其駐地龍山所,而戚的手下,此時有四千人。雖說有着人數上的優勢,戚繼光仍不敢大意,在仔細查看地形,設好迎戰、埋伏和接應等人馬後,拎槍拈弓,開始準備廝殺。

果然,在前鋒的誘導下,八百倭寇鑽進了戚繼光精心設下的埋伏圈。從常理來講,四千對八百,又誘敵成功,這場仗的勝負已經沒有懸念了。但戚繼光還沒等笑出聲,忽然發現他的埋伏圈居然被倭寇衝出了一道口子,他急忙下令,趕快追擊。可追着追着,突然雙方互換了位置,倭寇調轉了頭殺了回來,明軍反成了被追的一方。

原來,以往明軍對付倭寇,就是裝裝樣子,見着倭寇假裝比劃兩下就趕緊跑。倭寇明知你前面有埋伏,但他們不怕你的埋伏。明軍遇見倭寇就跑已經是久已養成的習慣。不過,這次倭寇有點失算,因爲他遇到的是戚繼光。

見此情景,戚繼光也來不及生氣了,他找到一塊高地,只見倭寇的那幾百人正成三路形成“川”字陣型追殺明軍,三隊的小隊長尤其兇悍,帶領隊伍把明軍隊形衝得七零八落。這時,只見戚繼光張弓搭箭,連發三矢,倭寇的三個小隊長應聲倒地。賊首一倒,倭寇的川字形隊伍立刻陷於混亂,於是倭寇又開始逃跑。可沒一會兒,明軍又被一些倭寇倒追回來,戚繼光再次射落倭首,如此這般,經歷幾個來回,倭寇才最終退去。

雖然以前也有耳聞,但戰場上倭寇和明軍的戰鬥力之懸殊還是超出了戚繼光的想象。靠這樣的軍隊能打敗倭寇那簡直是天方夜譚。怎麼辦?戚繼光首先想到的是練兵。他擬定了一個練兵計劃,得到浙江巡撫胡宗憲的支持,胡撥給他三千紹興籍新兵供其訓練。

經戚繼光訓練過的新兵確實戰鬥力大增,其勇猛是在明軍中少見的。在浙西與倭寇作戰中三戰三捷,戰果還算輝煌。但這支軍隊可不是戚家軍,遠不能讓戚繼光滿意。因爲他發現,這幫紹興兵經常會耍點小聰明,比如會在戰前跟將領談條件,談不攏居然還會消極怠工。有的士兵爲了領賞,居然會殺一些平民或傷兵,然後用人頭來冒功領賞。

人聰明一點不是壞事,但這夥士兵卻把聰明用錯了地方,這樣的隊伍可真是不好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