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頭滲出的汗珠,滾雪球般,一顆吞噬着一顆,不過才兩秒,便凝聚成拇指粗的汗水,負荷越來越重。突然,脫離黝黑的臉龐,滑落到熾熱的大地,隨即,發出一陣陣“哧哧”的響聲。

這是工地上農民工兄弟臉上的汗水,掉進嗤嗤冒着熱氣的地板,撞擊後,即刻碳化,發出的這一記響聲,就像是燒紅的鐵鍋倒進了油,讓人聽着沉重,心生憐憫。

每當行走在高樓林立的都市,總能看見一座座蒙着綠紗布的工地,不多幾天,一座座高樓便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這當中,就有我們農民工兄弟的辛勞付出,他們爲城市的建設耗費了諸多心血和精力,畢竟,倘若沒有一定技術,高樓大夏會倒塌,建築會呈現豆腐渣工程。

反過來說,農民工兄弟建造的房子堅固、踏實,足以說明他們工作認真負責。雖說,他們也爲生活勞累奔波,但他們始終洋溢着淳樸的笑容!

近日,桂北持續高溫,正午地表溫度,高達40攝氏度。剛剛還熙熙攘攘的街頭,一到正午,頃刻便安靜下來,只留下太陽在揮舞咆哮。

熱,讓城市陷入沉睡,讓行人躲進了陰涼的閒吧、臥室。勞累且曬了一上午,誰不想美美地睡上一個舒服的午覺呢!

然而,中午1點,與這座沉睡城市,恰恰相反的是,建築工地上,攪拌機轟隆隆工作着,農民工兄弟正赤身膊體地站在樓底,扎鋼筋、攪混凝土,蹬着靴子,做樓層天面。

“爲什麼要大中午做天面?下午不可?”“老闆請來的攪拌機車,中午纔有空。做完,他們馬上開到第二個工地去了,得抓緊時間。”農民工王大哥告訴“歸田圖記”,原本計劃上午做的,但遲遲等不來攪拌車,直到中午12點,攪拌車才趕到工地,司機一邊調試,他們一邊喫午飯,剛喫完飯,就幹起活來了。

因爲做天面,不能停。他們便冒着高溫,一鼓作氣,狠幹了約2個小時。當中,王大哥和幾個兄弟,下到全是頂木的樓房,取出煙,抽了一根。

“幹一天有多少錢?”

“200塊這樣。但今天就只做天面,就兩個小時,做完就收工回家了。”

“當然,沒有一兩百,這麼熱的天,放誰也不願意幹。”

“我們這還算少了,其他地方,幹一天都有三百多,還包喫飯。”

“他們200多元一天,因爲是臨時工。”包工頭楊老闆介紹說,現在建築大都是承包制,有時候缺人手,就臨時請當地的民工過來打零工,零工一般都是按天計,有活幹纔有錢。沒工做的時候,他們多是在家閒着,或者到山裏種點果樹。這些民工,大都是城市周邊村鎮的,不大願意去更遠的大都市,“因爲家裏需要勞力,上有老下有小,走太遠不方便照顧家庭。”

除了這些臨時工的農民兄弟,其實,在大都市,還有千千萬萬的農民工。他們離鄉背井,爲了謀生計,到工價更高的沿海城市或者發達城市打工,有的幾十年如一日,但又因大城市高房價,他們自己建起來的房子,最終還是住不進去,依然要回到農村老家!看到這樣的農民兄弟,諸君有何看法?敬請留言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