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特別是血壓控制不理想的患者,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概率會顯著增加。

高血壓病之所以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是因爲升高的血壓通過增加血管內皮通透性、延長脂蛋白與血管壁的接觸時間、降低內皮依賴的血管舒張性等途徑,導致動脈血管粥樣硬化,最終發生一些心腦血管疾病。臨牀上最常見的是心、腦、腎動脈硬化,繼而發生腦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腎臟病等一些併發症。研究發現,血壓自115/75mmHg起,每增加20/10mmHg,心血管病死亡率就增加1倍。而心腦血管死亡病例中,高血壓是首位危險因素,每年300萬心血管死亡中至少一半與高血壓有關,這就是高血壓病的可拍之處。

高血壓病最終發生心腦血管病併發症的概率,主要與基礎血壓數值水平(基礎血壓越高,發生概率越大)、伴隨其他心血管風險因素情況(如血脂、血糖、吸菸等)密切相關,控制好血壓數值達標則可以顯著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和死亡的增長態勢。研究發現,降壓治療可降低腦卒中風險35%~40%,降低心肌梗死風險20%~25%,降低心衰風險超過50%。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在血壓控制的同時,也不要忘了其他心血管風險因素(如血脂、血糖等)的控制,特別是血脂的管理,只有把這些風險因素都儘可能的控制在目標值之內,纔能有效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相關文章